【八智】 
  四法智與四類智,合稱為八智。見四法智與四類智條。
 
  【八智】 
  四法智與四類智,合稱為八智。見四法智與四類智條。
 
  【八智】
  (名數)
  證欲界四諦之智,謂之四法智,
  證上二界四諦之智,謂之四類智,
  四法四類,合為八智。
  即觀八諦正斷煩惱之無間道位謂之忍,既斷煩惱之解脫道位謂之智。總有八忍八智。是無漏智之初也。
  FROM:【佛學大辭典】
 
 
  【法智】
  智度論所說十一智之一,即觀見欲界苦集滅道四諦法的無漏智。
 
  【法智】
  (術語)智度論所說十一智之一,觀見欲界苦集滅道四諦法之無漏智也。是初知法,故名法智。
  又知現在之法,故名現智。
  大乘義章十五曰:「言法智者,亦名現智。自體名法,初知法故,名為法智。以知現法,故名現智。」
  【又】
  (人名)四明山延慶寺知禮,宋太宗賜法智大師之號。見佛祖統紀五十。
 
  FROM:【佛學大辭典】
 
 
 
  【類智】
  (術語)觀欲界四諦之智,名為法智,觀上二界四諦之智,名為類智,以是為彼之同類故也。
  FROM:【佛學大辭典】
 
 
  【八忍八智】
   又名十六心,是修四聖諦初生無漏智照見真諦理之位。
  一、苦法忍,即斷欲界苦諦下見惑之智。
  二、苦法智,即斷苦惑已,而正證理之智;
  三、集法忍,即斷欲界集諦下見惑之智;
  四、集法智,即斷集惑已,而正證理之智;
  五、滅法忍,即斷欲界滅諦下見惑之智;
  六、滅法智,即斷滅惑已,而正證理之智;
  七、道法忍,即斷欲界滅諦下見惑之智;
  八、道法智,即斷道惑已,而正證理之智;
  九、苦類智忍,即斷上二界(色界和無色界)苦諦下見惑之智;
  十、苦類忍,即斷苦惑已,而正證理之智;
  十一、集類忍,即斷上二界集諦下見惑之智;
  十二、集類智,即斷集惑已,而正證理之智;
  十三、滅類忍,即斷上二界滅諦下見惑之智;
  十四、滅類智,即斷滅惑已,而正證理之智;
  十五、道類智忍,即斷上二界道諦下見惑之智;
  十六、道類智,即斷道惑已,而正證理之智。
  此十六心中,前十五心是見道,最後道類智一心,是攝於修道。信難信之理而不惑叫做忍,施於所觀之法而忍許叫法忍,依此忍許而離惑明理之智叫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