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要義論卷第六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試鴻臚少卿傳梵大師賜紫
    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如寶積經云。假使滿三界中一切有情。是諸
有情各各造立如來塔廟。如是色相一一高
顯。猶如須彌山王。而諸有情經於殑伽沙數
劫中。各各尊重供養是塔。若有不離一切智
心菩薩。但置一華而為供養。此獲福蘊勝前
福蘊。其數倍多。彼經又云。假使三千大千世
界。一切有情悉住大乘。而復皆成轉輪聖王。
設以香油如大海水。積燃燈草等須彌量。各
各燃是廣大燈明。供養如來所有塔廟。若有
出家菩薩取燃燈草投少分油。於佛塔前燃
燈供養。此獲福蘊倍勝於前燈明布施。百分
不及一。乃至烏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又若
彼諸轉輪聖王。各於佛及苾芻眾所。普施一
切受用樂具。若有出家菩薩。以自持缽所乞
之食。先減施人然後自食。此獲福蘊勝前福
蘊最上廣大。又若彼諸轉輪聖王。積以妙衣
如須彌量。普施佛及諸苾芻眾。若有出家菩
薩。但以三衣。或施十信心菩薩。或施佛及諸
苾芻眾。或施如來塔廟之中。此獲福蘊比前
所施。極為殊勝。又若彼諸轉輪聖王。一一皆
以滿閻浮提布設妙華。廣為供養如來塔廟。
若有出家菩薩。下至但取一華供養如來塔
廟者。此獲福蘊比前所施。百分不及一。乃至
烏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次第出生經云。當
觀菩薩有其四種賢善稱讚。應於如來策勤
供養。何等為四。一者自作最上布施供養。令
他有情亦如是作供養勝行。二者勤誠供養
諸如來已。轉復堅固大菩提心。三者現前瞻
睹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四者種植善根而得
增勝。此等四法。是為最上承事供養諸佛如
來。海慧問經云。佛言。海慧。有三種最上承
事供養如來之法。何等為三。一者發生大菩
提心。二者攝受如來正法。三者廣為有情起
大悲心。此等是為勝義供養之行。慈氏師子
吼經云。無佛可想。無佛可觀。何況有佛可供
養邪。有所得者無有是處。此中何等是供養
佛。所謂真供養者。應起無想無相之心。若無
心心所作意。無佛想無法想無眾想。無補特
伽羅想。無自他想。如是供養者。是真供養諸
佛如來。般若波羅蜜多經云。佛言。天主。假
使殑伽沙數世界之中積滿如來舍利置於剎
幢之上。若有人書寫般若波羅蜜多經。俱為
獻施。汝於二分之中當取何分。帝釋白佛言。
世尊。我於此二分中。當取般若波羅蜜多分。
何以故。般若能生如來舍利故。若有供養修
習般若波羅蜜多者。是即供養如來舍利。佛
言。帝釋。若諸有情信解如來如實涅盤者。
極為難得。此中何等是諸如來如實涅槃。無
數經中作如是說。如來興顯經云。佛言。佛子。
若諸菩薩樂欲了知諸佛如來大涅槃者。以
慧觀察。先當了知法自性性。法自性者。謂即
真如實際。法界虛空界。自性清淨際。無相際
我自性際。一切法自性如如涅槃。應如是了
知如來如實涅槃。何以故。佛子。諸法本來如
是無生無所生。若法本來如是無生無所生。
是故無有少法可得。然佛如來有所生者。但
為有情喜樂相續乃有生故。如來入涅槃者。
亦為有情厭倦生故。而實如來本無所生亦
無涅槃。是諸如來常住法界。佛子。譬如日輪
光明出現。普遍照耀一切世界。各於清淨水
器之中見日光影。亦非日輪遍一切處。隨入
器中乃有所現。若復彼彼清淨水器。或破壞
時。或渾濁時。或減少時。彼日光明而悉不見。
然日光影雖於器中而不顯現非日之咎。以
彼淨器自破壞故。佛子。如來亦復如是。法界
日輪廣大光明。從法界中常所出現。普遍照
耀隨順一切世間。若諸有情清淨心相續。如
來即為出現影像。一切有情雖常睹見如來
日輪影像。亦非如來遍一切處隨為出現。若
復有情如彼壞器。不清淨心相續業煩惱覆
故。不見如來日光影像。彼諸有情即起如來
入涅槃想。然以如來入涅槃者。非如來咎。但
為有情相續善根有破壞故。又復應以大涅
槃法所可化度諸有情故。是故如來現入涅
槃。而實如來無來無去亦無所住。佛子。譬如
一切世間悉作火事。或復後時別異聚落國
土城邑火事息滅。且非普盡一切世間火事
皆息。佛子。如來亦復如是。普盡一切世界。隨
順施作一切佛事。若餘佛剎中作佛事已現
入涅槃。亦非一切世界諸佛悉入涅槃。如巧
幻師善學幻法。諸明咒力而悉洞曉。於一切
三千大千世界中。普現其身作諸幻事。一切
聚落國土城邑。悉遍顯示。隨其幻力。若住一
劫若過一劫。若餘聚落或城邑中。作幻事已
隱自身相。亦非一切世間幻事皆隱。佛子。如
來亦復如是。以無量如幻之智。善學方便勝
慧智明。示現一切法界幻事。如來隨現。然如
來身畢竟安住。法界及虛空界一切有情。平
等事業。別別剎土隨順作已示現涅槃。亦非
一佛剎中入涅槃故。一切法界如來悉入涅
槃。佛子。諸有菩薩應如是知。諸佛如來大涅
槃故。所知無量畢竟無著。法界無邊亦復無
中。如虛空界自性廣大。真如無生而亦無滅
安住實際。然以方便隨時示現。是故當知。一
切世間勿生疲厭。隨先行願而自安住。一切
世間一切剎土。成辦所有諸勝法行。般若波
羅蜜多經云。大涅槃者。所謂自性空。妙法蓮
華經云。佛言。迦葉。若能覺了彼一切法平等
之性。是大涅槃。彼經又云。佛言。善男子。如
來諸所作事而皆作已。成佛已來極甚久遠
壽命無量。如來常住不入涅槃。為度有情故
示現涅槃。何以故。應以如是緣成熟有情故。
大悲經云。佛言。大梵。如是此世業盡煩惱盡
苦盡。苦緣息滅寂然出離。此說是為涅槃。大
梵。此中無復有人了是涅槃。謂業煩惱盡自
性清淨。出世品云。諸佛方便開示無邊涅槃
之法。梵王問經云。梵王白佛言。世尊。諸出家
者。於隨所樂一切相中若能止息。此說是為
涅槃。佛言。大梵。此互為緣所成立故。覺智方
廣經云。佛言。大目乾連。過去有佛號名稱高
顯。彼佛剎中唯聲聞眾。是時有一苾芻名等。
觀諸所緣住大乘行。是人曾於無量俱胝那
庾多佛所種植善根。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曾無退轉。安住無上大乘法中。欲令嚴
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其佛剎中無別有情
發菩提心。是時彼苾芻雖廣植善根。然於甚
深法中生輕慢心。以是緣故當生長壽天。時
名稱高顯如來如其所應作佛事已。即時普
觀一切佛剎。何等剎中有情不作佛事。還自
觀見我剎土中。有一苾芻住大乘行。是菩提
器。然彼苾芻有障難事。以生長壽天故。彼之
身器不能堪任令其種植菩提善根。是人命
終之後。當墮阿鼻大地獄中。亦復不能堪任
種植菩提善根。地獄出已生於人中而復聾
啞。諸有所作舉手示物。或假他緣方曉其事。
是時名稱高顯如來為欲化度彼苾芻故。以
善方便。於六十俱胝那庾多生中。捍勞忍苦
作諸化事。使令成熟。佛言。大目乾連。汝且觀
彼如來大悲心故。為一有情經如是時受其
勞苦。乃至彼苾芻機緣成熟安住不退轉地。
大目乾連。於汝意云何。彼時名稱高顯如來
者。豈異人乎。即現一切義如來是。彼等觀諸
所緣苾芻者。即無量光如來是。父子合集經
先行品云。佛言。妙吉祥。彼過去世輪迴之中。
無量阿僧祇不思議無等比無初際。時有如
來名曰帝幢。經于殑伽沙數等世界佛剎。是
諸佛剎中諸有情類。皆悉得其五種樂事。或
有有情得其欲樂。或得出離樂。或得禪定樂。
或得三摩地樂。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樂。而彼有情雖受諸樂然無繫著。譬如飛鳥
騰翔空中而得自在。彼諸有情受樂亦然。悉
無所著。妙吉祥白佛言。世尊。彼時帝幢如
來者。即我世尊釋迦牟尼佛是。入楞伽經頌
云。
 我不觀寂靜  亦不起行相
 復無分別心  故我證涅槃
此中當知。於一乘信解極為難得。此一乘者。
而諸經中皆作是說。妙法蓮華經云。我發起
一乘為有情說法。所謂佛乘無二無三。十方
一切世界法爾如是。何以故。若過去世十方
一切世界諸佛如來。皆發起一乘為有情說
法。若未來世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亦發
起一乘為有情說法。若今現在十方一切世
界諸佛如來。復發起一乘為有情說法。所謂
佛乘。以是緣故十方世界尚無二乘而可建
立。何況有三。真實品云。佛言。妙吉祥。由昔
因中一乘境界能具足故。今佛剎中唯一乘
法而為出離。而無聲聞緣覺二乘建立。何以
故。如來已離種種想故。若有人言。如來或說
大乘之法。或說緣覺乘。或說聲聞乘者。是人
於如來所起不清淨心不平等心取著之心。
大悲經云。佛言。我若說有種種想者。即於法
中自生諂曲。然我為諸有情所說諸法。皆悉
令於菩提樂欲得大乘法一切智攝。使諸有情
同到一切智智之地。是故無彼諸乘分位而
可建立。亦無諸地我所建立。亦不建立補特
伽羅事。亦無少行及無量行之所建立。復無
三乘而可分別。彼無分別性入法界門。但為
世俗諦故開示引導方便宣說。勝義諦中唯
一乘法。而無有二。般若波羅蜜多經云。佛言。
天主。若諸天子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者。我當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
復不能決定發菩提心者。我亦當令隨喜發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彼於生
死流中相續不斷故。我意不欲令彼諸善根
分有所隱沒。當令於彼最勝法中而有所得。
大集會品云。一乘普攝彼一切乘。以其一乘
攝諸乘故。同歸一理。普入法界無分別性。總
持自在王問經云。佛不說有種種之想。然佛
出世。諸所作事悉同一味。法界而無障礙。容
受一切有情。自成正覺已。復令諸有情而亦
覺了。然後轉妙法輪。所謂不退轉輪。譬如治
寶之師。於其寶所但取假色琉璃。先以灰水
磨淬令潔。次用黑膩之髮而復治之。然其寶
師會無疲倦。後以肉汁及以繒帛。重復磨
治。又用大藥汁及細妙衣。次第精治。然後瑩
潔去其假色同真琉璃。如來亦復如是。知有
情界本不清淨。乃為宣說無常苦無我不淨
之法。令於輪迴起厭離想。後以聖法調伏方
便開導。如來亦不暫生疲倦。後為宣說空無
相無願之法。令其開覺如來之眼。如來亦不
暫生疲倦。後為宣說不退轉輪。及說三輪清
淨。引導有情令入如來境界之中。平等超越
種種因性。咸證如來清淨法性。此說是為世
間究竟得無上果。阿惟越致經云。不退轉輪
平等故。諸佛說法亦平等。是故如來為下劣
信解諸有情類不能解了一乘法故。乃出娑
婆世界五濁時中。以善方便為彼有情。建立
佛事使成佛果。勝鬘師子吼經云。諸佛如來
方便宣說此涅槃法。從三乘中出生諸乘。然
由一乘之法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入
楞伽經云。諸煩惱種子入三摩地三摩缽底。
如實覺了住無漏界。復入聲聞緣覺無漏界
中。出世勝行圓滿成辦。得不思議法身自在
如來。為所化有情成諸善行故。以善方便說
種種乘。是故諸如來於種種界中非但說三
乘。亦說餘乘法。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六
1 T32n1635_p0063a18
2 T32n1635_p0063a19
3 T32n1635_p0063a20
4 T32n1635_p0063a21
5 T32n1635_p0063a22
6 T32n1635_p0063a23
7 T32n1635_p0063a24
8 T32n1635_p0063a25
9 T32n1635_p0063a26
10 T32n1635_p0063a27
11 T32n1635_p0063a28
12 T32n1635_p0063a29
13 T32n1635_p0063b01
14 T32n1635_p0063b02
15 T32n1635_p0063b03
16 T32n1635_p0063b04
17 T32n1635_p0063b05
18 T32n1635_p0063b06
19 T32n1635_p0063b07
20 T32n1635_p0063b08
21 T32n1635_p0063b09
22 T32n1635_p0063b10
23 T32n1635_p0063b11
24 T32n1635_p0063b12
25 T32n1635_p0063b13
26 T32n1635_p0063b14
27 T32n1635_p0063b15
28 T32n1635_p0063b16
29 T32n1635_p0063b17
30 T32n1635_p0063b18
31 T32n1635_p0063b19
32 T32n1635_p0063b20
33 T32n1635_p0063b21
34 T32n1635_p0063b22
35 T32n1635_p0063b23
36 T32n1635_p0063b24
37 T32n1635_p0063b25
38 T32n1635_p0063b26
39 T32n1635_p0063b27
40 T32n1635_p0063b28
41 T32n1635_p0063b29
42 T32n1635_p0063c01
43 T32n1635_p0063c02
44 T32n1635_p0063c03
45 T32n1635_p0063c04
46 T32n1635_p0063c05
47 T32n1635_p0063c06
48 T32n1635_p0063c07
49 T32n1635_p0063c08
50 T32n1635_p0063c09
51 T32n1635_p0063c10
52 T32n1635_p0063c11
53 T32n1635_p0063c12
54 T32n1635_p0063c13
55 T32n1635_p0063c14
56 T32n1635_p0063c15
57 T32n1635_p0063c16
58 T32n1635_p0063c17
59 T32n1635_p0063c18
60 T32n1635_p0063c19
61 T32n1635_p0063c20
62 T32n1635_p0063c21
63 T32n1635_p0063c22
64 T32n1635_p0063c23
65 T32n1635_p0063c24
66 T32n1635_p0063c25
67 T32n1635_p0063c26
68 T32n1635_p0063c27
69 T32n1635_p0063c28
70 T32n1635_p0063c29
71 T32n1635_p0064a01
72 T32n1635_p0064a02
73 T32n1635_p0064a03
74 T32n1635_p0064a04
75 T32n1635_p0064a05
76 T32n1635_p0064a06
77 T32n1635_p0064a07
78 T32n1635_p0064a08
79 T32n1635_p0064a09
80 T32n1635_p0064a10
81 T32n1635_p0064a11
82 T32n1635_p0064a12
83 T32n1635_p0064a13
84 T32n1635_p0064a14
85 T32n1635_p0064a15
86 T32n1635_p0064a16
87 T32n1635_p0064a17
88 T32n1635_p0064a18
89 T32n1635_p0064a19
90 T32n1635_p0064a20
91 T32n1635_p0064a21
92 T32n1635_p0064a22
93 T32n1635_p0064a23
94 T32n1635_p0064a24
95 T32n1635_p0064a25
96 T32n1635_p0064a26
97 T32n1635_p0064a27
98 T32n1635_p0064a28
99 T32n1635_p0064a29
100 T32n1635_p0064b01
101 T32n1635_p0064b02
102 T32n1635_p0064b03
103 T32n1635_p0064b04
104 T32n1635_p0064b05
105 T32n1635_p0064b06
106 T32n1635_p0064b07
107 T32n1635_p0064b08
108 T32n1635_p0064b09
109 T32n1635_p0064b10
110 T32n1635_p0064b11
111 T32n1635_p0064b12
112 T32n1635_p0064b13
113 T32n1635_p0064b14
114 T32n1635_p0064b15
115 T32n1635_p0064b16
116 T32n1635_p0064b17
117 T32n1635_p0064b18
118 T32n1635_p0064b19
119 T32n1635_p0064b20
120 T32n1635_p0064b21
121 T32n1635_p0064b22
122 T32n1635_p0064b23
123 T32n1635_p0064b24
124 T32n1635_p0064b25
125 T32n1635_p0064b26
126 T32n1635_p0064b27
127 T32n1635_p0064b28
128 T32n1635_p0064b29
129 T32n1635_p0064c01
130 T32n1635_p0064c02
131 T32n1635_p0064c03
132 T32n1635_p0064c04
133 T32n1635_p0064c05
134 T32n1635_p0064c06
135 T32n1635_p0064c07
136 T32n1635_p0064c08
137 T32n1635_p0064c09
138 T32n1635_p0064c10
139 T32n1635_p0064c11
140 T32n1635_p0064c12
141 T32n1635_p0064c13
142 T32n1635_p0064c14
143 T32n1635_p0064c15
144 T32n1635_p0064c16
145 T32n1635_p0064c17
146 T32n1635_p0064c18
147 T32n1635_p0064c19
148 T32n1635_p0064c20
149 T32n1635_p0064c21
150 T32n1635_p0064c22
151 T32n1635_p0064c23
152 T32n1635_p0064c24
153 T32n1635_p0064c25
154 T32n1635_p0064c26
155 T32n1635_p0064c27
156 T32n1635_p0064c28
157 T32n1635_p0064c29
158 T32n1635_p0065a01
159 T32n1635_p0065a02
160 T32n1635_p0065a03
161 T32n1635_p0065a04
162 T32n1635_p0065a05
163 T32n1635_p0065a06
164 T32n1635_p0065a07
165 T32n1635_p0065a08
166 T32n1635_p0065a09
167 T32n1635_p0065a10
168 T32n1635_p0065a11
169 T32n1635_p0065a12
170 T32n1635_p0065a13
171 T32n1635_p0065a14
172 T32n1635_p0065a15
173 T32n1635_p0065a16
174 T32n1635_p0065a17
175 T32n1635_p0065a18
176 T32n1635_p0065a19
177 T32n1635_p0065a20
178 T32n1635_p0065a21
179 T32n1635_p0065a22
180 T32n1635_p0065a23
181 T32n1635_p0065a24
182 T32n1635_p0065a25
183 T32n1635_p0065a26
184 T32n1635_p0065a27
185 T32n1635_p0065a28
186 T32n1635_p0065a29
187 T32n1635_p0065b01
188 T32n1635_p0065b02
189 T32n1635_p0065b03
190 T32n1635_p0065b04
191 T32n1635_p0065b05
192 T32n1635_p0065b06
193 T32n1635_p0065b07
194 T32n1635_p0065b08
195 T32n1635_p0065b09
196 T32n1635_p0065b10
197 T32n1635_p0065b11
198 T32n1635_p0065b12
199 T32n1635_p0065b13
200 T32n1635_p0065b14
201 T32n1635_p0065b15
202 T32n1635_p0065b16
203 T32n1635_p0065b17
204 T32n1635_p0065b18
205 T32n1635_p0065b19
206 T32n1635_p0065b20
207 T32n1635_p0065b21
208 T32n1635_p0065b22
209 T32n1635_p0065b23
210 T32n1635_p0065b24
211 T32n1635_p0065b25
212 T32n1635_p0065b26
213 T32n1635_p0065b27
214 T32n1635_p0065b28
215 T32n1635_p0065b29

 

 

 

 

 

          網頁版大藏經之資料來源: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以下是資料來源的相關訊息: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三十二冊 No. 1635《大乘寶要義論》CBETA 電子佛典 V1.11 普及版

# Taisho Tripitaka Vol. 32, No. 1635 大乘寶要義論, CBETA Chinese Electronic Tripitaka V1.11, Normalized Version

=========================================================================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六

本經佛學辭彙一覽(共 190 條)

一切世間

一切有情

一切法

一切智

一切智智

一乘

二乘

入法界

十方

十信

三千大千世界

三衣

三界

三乘

三菩提

三摩

三摩地

三輪

三藏

三藐三菩提

大千

大千世界

大乘

大乘法

大師

大涅槃

大悲

大菩提

不可說不可說

不退

中有

五濁

分位

分別

心心

心所

心相

方便

世俗諦

世界

世尊

世間

出世

出家

出離

四法

布施

平等

平等心

正法

正覺

用大

示現

地獄

多生

如如

如來

如是作

如是緣

如實

成佛

有所得

有情

牟尼

自在

自在王

自性

色相

行相

行願

西天

佛事

佛果

佛乘

佛號

佛說

作意

妙吉祥

妙法

妙法蓮華

妙法輪

我所

沙門

身相

供養

取著

性空

所作

所緣

波羅蜜

法身

法性

法性

法界

法想

法爾

法輪

知法

空無

舍利

阿僧祇

阿鼻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信心

信解

俗諦

帝釋

界如

迦葉

師子

師子吼

涅槃

琉璃

真如

般若

般若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多

退轉

假色

國土

寂然

寂靜

常住

梵王

清淨

清淨心

深法

淨心

現前

畢竟無

勝行

勝義

勝義諦

喜樂

智智

無生

無我

無相

無常

無等

無著

無量

無漏

無漏界

發菩提心

等心

等觀

善男子

善根

菩提

菩提心

菩薩

虛空

虛空界

須彌山

慈氏

楞伽

煩惱

過去

僧祇

壽命

實際

種子

說法

緣成

緣覺

緣覺乘

蓮華

諸天

諸有

諸佛

諸法

輪迴

機緣

燈明

燃燈

閻浮

閻浮提

隨喜

隨順

禪定

聲聞

聲聞乘

聲聞緣覺

轉輪聖王

釋迦

釋迦牟尼

攝受

顯示

苾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