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九
|
|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
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賜紫
|
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
護身品第六之二
|
如是行乞食者。於所施食起三種念住。謂愍
|
身中所集諸蟲。成就利益一切眾生。攝受正
|
法。又如來教敕諸所作事悉具正念。最初以
|
真言聲為作守護。應先於此底哩三昧耶王
|
所說明咒曼拏羅利益。今當說。
|
那謨薩哩 (二合)沒馱冒(引)提
|
薩埵(引)喃(引)盎(引)
|
尾囉惹尾囉惹摩訶(引) 哩(二合)薩多娑(引)囉
|
底娑(引)羅底怛囉(二合)以怛囉(二合)以尾馱末底三
|
畔(蒲合切)惹 多囉末底悉馱
|
(引)屹哩(二合)怛 (二合)
|
薩 (二合引)賀
|
誦此得入一切曼拏羅。或此如來心念八千
|
遍。云何一切。謂世出世間最上曼拏羅。悉能
|
得入。又真言曰。
|
那莫悉底哩(三合)野提尾(二合)歌(引)
|
喃(引)怛佗(引)
|
多(引)喃(引)薩哩 (二合)怛
|
囉(二合引)缽囉(二合)底喝多(引)
|
(引)缽底(二合)達哩摩(二合
|
)多(引)末陵那(引)阿三摩三
|
摩三滿多都(引)難(上)怛多(引)
|
(引)缽底(二合)舍(引)
|
薩 喝囉喝囉三摩(二合)囉三摩(二合)囉拏尾櫱多
|
囉(引) 沒馱達哩摩(二合)底薩囉薩囉薩摩末羅
|
(引)喝娑喝娑怛囉(二合)野怛囉(二合)
|
野 那摩賀(引)
|
囉洛叉抳入 (切身)羅入 (切身)羅那娑(引)櫱
|
哩薩 (二合引)賀(引)
|
應知此一切如來身最為尊重。無有過上此
|
初行之者。於佛眾生無量修作時。諸魔等起
|
諸弊惡。應以如是最上守護。謂或以擊掌若
|
灰若白芥子若淨水等。隨意見已而作結界。
|
又若諸疾病者。真言加持藥水令服。或林野
|
中。以酤蘇摩華於佛塔廟形像正法經典供
|
養安布。觀緣佛菩薩等。心樂利益一切眾生。
|
是大疾病必為藥叉等所持。說為解脫。又應
|
先念修普賢行法式次第。於此儀軌乃見邊
|
極。謂此底哩三昧耶者。設不澡沐盥漱及不
|
清淨。或食魚肉皆無過失。然作是印契者。皆
|
不得食。不違本願故。亦不於他同床敷具。亦
|
不跳躑。於此信解行學無所傾動。亦勿疑惑。
|
若先破戒此亦成就。有智無智決定皆成。復
|
如彼說。若菩提心堅固得專注意。應離此疑
|
惑畢竟成就。
|
論曰。菩提心堅固者。定說利益諸異生等。令
|
心無退隨未入地者。作如是說。欲得持初日
|
光入大暗處。為作照明。若復希求成就。如何
|
名尟福者。樂此成就。遣除怠墮心故。然入
|
聖地積集無量福聚。超諸惡道不為廣大沈
|
溺。先說得是過失者。或無真言而念誦。不
|
知增減文字。此無過咎。設若增減。差忘次第。
|
皆無有失。何況信菩提心棄捨自利。所作籌
|
量伺察而轉。決定得睹諸佛及菩薩等。獲斯
|
成就。或以此執金剛真言。作守護者。真言
|
曰。
|
那莫悉底哩(三合)野體尾(二合)歌(引)
|
喃(引)怛陀(引) 多
|
(引)喃(引)薩哩 (二合)
|
惹囉(二合)達囉(引)赧(引)贊拏贊
|
|
拏末羅末羅 捺囉(二合) 捺囉(二合)扇(引)多那扇
|
(引)多那頗羅頗羅 囉 囉摩(引)囉拏摩(引)囉
|
拏 惹囉(二合)捺羅寫薩普(二合
|
引)吒(半音)羅隸多尸珂
|
囉三滿多 惹哩(二合)抳入 (切身)羅入 (切身)羅
|
那謨窣堵(二合)阿兀嚕(二合引)
|
囉(二合)舍(引)薩那(引)喃
|
(引)囉拏囉拏虎羅虎羅頗羅薩癹(二合引)
|
吒(半音) 祖
|
嚕(二合引)睹彌薩 (二合引)訶(引)
|
誦此於剎那頃諸作障者。頻那夜迦悉皆馳
|
散。諸天龍等皆以飲食衣服臥具承事供養。
|
乃至加持淨水。或隨意所見而作守護。又一
|
切所作誦此不動尊明王心真言曰。
|
那莫三滿多(引) 惹囉(二合引)
|
赧(引)怛囉(二合引)吒阿
|
謨(引)佉贊拏摩訶(引)嚕瑟(引)拏薩普
|
(二合引)吒(引)野
|
吽(引)怛囉(二合)吒(半音)賀(引)
|
(切身引)唵(引)末朗捺禰諦
|
儒(二祖切引)摩(引)隸 薩 (二合引)賀
|
若初食時。誦此真言至一七遍。次當飲食。彼
|
諸藥王佛菩薩眾。隨所念中消諸毒類。真言
|
曰。
|
怛 (切身)佗(引)伊隸蜜諦底隸蜜諦伊隸底隸蜜
|
諦努弭努 (引)梨(引)曳怛哩計
|
(二合)怛哩葛(二合)囉抳
|
摩摩哩弭(二合)摩哩摩(二合)囉抳葛悉彌
|
(二合引)哩葛悉
|
彌(二合引)囉目訖底(二合)阿佉 阿佉那佉 伊隸
|
伊梨曳阿珂(引)以(引)曳阿播(引)伊曳尾底悉尾
|
(二合)多敦抳阿那(引)努囉叱薩 (二合)賀
|
復次若聞此明者。於七年中不為蛇螫毒不
|
著身。設為所螫蛇。則頭破七分如蘭香梢。若
|
持此明者。乃至盡其形壽。不為蛇螫毒不著
|
身。此真言句蛇前勿念。所以者何。蛇趣命終
|
故。真言曰。
|
怛 (切身)佗(引)伊羅(引)唧
|
羅(引)佐酤(引) 酤(引)酤(
|
引)
|
(引)酤(引)妮底
|
酤嚕拏(引) 酤嚕妮底布(引
|
)拏
|
(引)布(引)妮底補嚕拏(引)補嚕妮底普吒囉呬普
|
吒綻(陟澗切)拏囉呬那(引)櫱囉呬那(引)櫱吒綻拏
|
辣呬薩哩波(二合)辣呬薩哩波(二合)吒綻拏辣呬遏
|
砌攃隸尾始試(引)底試(引)多 多隸喝羅哩喝羅
|
哩亶妮亶妮怛 (尼轄切)怛 多(引)抳多(引)抳末羅
|
末羅薩普(二合)吒(半音)薩普(二合)吒
|
(半音)癹吒(半音)癹吒(半音)薩
|
(二合引)訶(引)伊底呬羃叉蕪
|
昝(仁奘切引)吾廉(引)尾
|
(切身引)焰羅畢多(引)烏捺(引)喝哩(
|
二合)多(引)焰(引)薩哩
|
(二合)普多三摩(引)櫱弭薩哩
|
(二合)怛佗(引)
|
阿那
|
佗(引)普耽薩爹阿尾缽梨(引)耽阿尾缽哩也(二合)
|
薩耽(二合)伊捺尾沙摩尾釤婆 睹捺多(引) 櫱
|
璨睹能瑟吒囉(三合引) 櫱粲睹阿仡 (二合)櫱
|
粲睹惹藍櫱粲睹薩耽(二合)蓬櫱粲睹酤吒
|
也(二合)櫱粲睹普銘櫱粲睹扇(引)鼎櫱粲睹薩
|
(二合引)訶(引)
|
復次。若為賊侵害。當誦摩利支。真言曰。
|
怛 (切身)佗(引)阿哩歌(二合
|
)摩枲摩哩歌(二合)摩枲 那
|
摩枲頞多哩馱(二合引)那摩枲缽體弭羅叉烏怛波
|
(二合)體弭囉叉惹那都(引)弭囉叉囉(引
|
)惹都(引)弭
|
犖又租(引)囉都(引)弭犖叉星賀都(引)弭犖叉咩
|
(引)渴囉(二合)都(引)弭犖叉那(引)
|
櫱都(引)弭犖叉薩哩
|
波(二合)都(引)弭犖叉薩哩 (
|
二合)都(引)弭犖叉犖叉
|
(切身引)薩哩 (二合
|
)婆曳毘藥(切身)薩哩舞(二合引)波捺
|
囉(二合)侮(引)波薩哩吾(二合)播(引
|
)野(引)細毘藥(切身)薩
|
(二合引)訶(引)唵(引) 底隸
|
底隸薩哩 (二合)訥瑟
|
吒
|
(二合引)喃(引)屹 (二合)汀
|
滿馱(引)弭薩 (二合引)訶(引
|
)那
|
謨(引)囉怛那(二合)夜(引)野那謨(引
|
)摩(引)哩(引)載禰 多
|
(引)潩摩(引)哩(引)嗟(引)禰
|
多(引)野(引)紇哩(二合)捺琰
|
摩(引) 哩多(二合)曳奢(引)
|
弭怛 (切身)佗(引)
|
多隸
|
捺(引)隸 囉(引)隸
|
囉(引)訶目契薩哩 (
|
二合)訥
|
瑟吒(二合引)喃(引)滿馱目龕薩 (二合引)訶(引)
|
由念此明出生無量大德威光。復次五十七
|
字屬持明藏。於諸怖畏守護饒益。真言曰。
|
怛 (切身)佗(引)遏胝末胝那胝酤那胝吒枳 囉
|
枳 囉枳烏嚕末底嚕嚕末底睹嚕呬隸弭隸
|
薩哩 (二合)倪也(切身)努波捺
|
那謨(引)薩哩 (二合
|
)
|
三摩三沒馱(引)赧悉殿都彌滿怛囉(二合)缽捺(引)
|
薩 (二合引)訶(引)
|
論曰。此護身者。以湯藥衣服等為眾生利益。
|
先如是作。謂已所樂著受用之具。起染污罪。
|
由是菩薩於諸眾生一切當捨。又若不希他
|
物。已所資具時不樂著則唯飲食起染污罪。
|
雖不念飲食。於眾生事。或不愛樂。謂於飲食
|
作他物想。無染污罪。然唯自利是罪滿足。於
|
別解脫得波羅夷罪。又說此所受用彼一眾
|
生為主。此一眾生為主。如是護身皆為過失。
|
非如奴僕常於一主營務役使。自所有物即
|
彼所有。然法集經云。菩薩譬若僮僕應代。一
|
切眾生隨何所作。
|
論曰。非說於一主者。彼為利他。設若僮僕
|
為病惱等。主乃未言而或先飯。得無咎耶。菩
|
薩如是修作所有親近不知是事。若心能了
|
知此清淨理行廣大捨。然於是理勿應疑惑
|
一切當捨故。如前佛說唯備喉急。此護身者。
|
為利眾生。當如是說覺了斯義。如理開示使
|
無忘失。
|
護受用福品第七
|
論曰。如是護身應知已釋。護受用者次當今
|
說。復次起善修作。是中以智觀察。此諸學處
|
護受用事。斯不為難。最上授所問經說。此
|
學處者。於平等見善所修作。善修作者。極遠
|
諦觀棄諸受用。
|
論曰。此奢摩他容於後時。然於是理了如所
|
說得此成就。所謂節去受用。而於是事真實
|
成就。自然於餘廣多受用。損而能捨餘無他
|
事。又如最上授所問經云。妻子奴僕作業使
|
人。是正所受用。若自若他。聞菩提分斷斯所
|
作。能捨不捨餘無他事。於利益眾生極能稱
|
量。及菩薩所極善稱量。斷斯所作。能捨不捨
|
餘無他事。此獲成就。於此疑者。菩薩別解脫。
|
亦作是說。
|
復次舍利子。若出家菩薩求菩提分。應知說
|
施。云何名施。謂若色施乃至法施。為法施者。
|
舍利子。若在家菩薩以殑伽沙數佛剎七寶
|
滿中持用布施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舍利子。
|
若出家菩薩以一四句偈。如說修行乃至為
|
他人說。其福勝彼。又舍利子。豈諸如來於出
|
家者。說無財施。以要言之。舍利子。若有所
|
得墮滿缽中及所餘物。應分彼食與同梵行。
|
彼復來求若衣若缽。如佛所說有長三衣。隨
|
所應捨。又若闕少是三衣者及為依止住淨
|
梵行。此不應捨。所以者何。畢竟如來不說施
|
此三衣故。舍利子。菩薩以彼三衣施乞者時。
|
然於師尊無闕親近。又舍利子。出家菩薩唯
|
應為法而親近故。彼所求者。當知攝受。唯
|
一眾生未及利益多眾生聚。是故菩薩於眾
|
生所深心修作。若減失大利斷滅善事。如是
|
說為剎那遠離廣大善分。如是乃至棄捨或
|
不棄捨。又如海意經云。大乘者斷多財利乃
|
至我決定說。菩薩如是成辦。由何趣入。廣
|
如最上授所問經說。
|
論曰。若說為他修作當捨己事。如維摩詰所
|
說經云。問曰。維摩詰生死有畏當何所依。答
|
曰。文殊師利。菩薩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
|
之力。問曰。欲依如來功德之力者當依何住。
|
答曰。欲依如來功德之力者當依一切眾生
|
而住。又問曰。欲依一切眾生住者復何所住。
|
答曰。應住解脫一切眾生故。又如法集經云。
|
商主菩薩白言。世尊。若菩薩樂欲菩提。最先
|
一切眾生。不為己事乃至世尊。是名法集。
|
論曰。捨此即成自利。問何故減失利益眾生。
|
謂懷怖懼不為眾生自任重負。由減失故不
|
觀利他。唯於世間修自利行。復何差別。謂若
|
菩薩不棄己德而成他善。或怖惡道自受苦
|
惱。此為二種。謂若是苦。我或當受。故不應
|
捨。如經所說。獲大罪報。如寶積經云。佛言。
|
迦葉波。有四種法。說名相似菩薩。謂自利
|
求安而不濟度苦惱眾生等。又最上授所問
|
經彼說次第。若云先無我執。則是菩薩學處。
|
亦如法集經云。具壽須菩提語無所發菩薩
|
言。善男子。菩薩當云何住。答曰。若為眾生
|
不捨正行。問曰。云何為諸眾生不離正行。答
|
曰。謂不捨大慈大悲。須菩提言。云何菩薩大
|
慈。答曰。若以身命及諸善本。當施一切眾生
|
而不求報。又問。云何菩薩大悲。答曰。若菩薩
|
樂欲菩提。最先一切眾生而不自取證。彼經
|
復說。此一切菩薩學處。以大悲為本。世尊畢
|
竟令彼不斷利他。是菩薩義。故定非究竟。是
|
中我當觀大福海施大義利。匪定一向違害
|
生滅。又決定寂靜神變經說。彼昔有王。見一
|
比丘於千歲中入滅盡定。以是緣故。有諸比
|
丘讀誦經典求菩薩行。尊重法欲受信施食。
|
發如是心。我為求法以此善根為法捨施。百
|
錢迦羅努貝底執著妙樂等事。如前次第。說
|
無過失。或俱說為護受用福。
|
論曰。復次廣樂自利果報守護清淨。如那羅
|
延所問經云。守護戒者。非國王因。非天趣
|
因。非爍迦羅因。非受用因。非富樂因。非形色
|
因。非顯色因。非美譽因。乃至守護戒者。無
|
地獄恐怖。如是無畜生琰魔羅界恐怖。以要
|
言之。守護戒者。唯除住佛眼者。乃至守護戒
|
者。利樂一切眾生。相應義故。彼戒蘊菩薩如
|
是行相。得具足十種無減失法。何等為十。所
|
謂得轉輪聖王而無減失。求佛菩提亦無雜
|
亂。得爍迦羅亦無減失。願睹諸佛得無障難。
|
如是為梵天王亦無減失。聽聞妙法得無退
|
墮。乃至如其所聞讀誦經法。具菩薩行皆無
|
減失。於諸善法不斷辯才。求深禪定亦無減
|
失。乃至如是住戒蘊菩薩摩訶薩。常為一切
|
之所禮敬。謂天龍夜叉乾闥婆等供養恭敬
|
歌詠讚歎。亦為諸龍王阿修羅王等而常尊
|
重。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等之所親近。及諸
|
智者而常讚仰。為佛嗟諮。若天若人。一切眾
|
生之所憐愍。乃至不行四種之行。唯除化度
|
眾生。何等為四。所謂不行無相之行。亦復
|
不行空諸佛剎。又亦不行生邪見家及墮諸
|
惡趣。
|
論曰。如前所捨彼煩惱力及憍慢等。守護福
|
報。亦復布施。然於是福自不希報。此欲守護
|
唯為利他。後不生悔。如最上授所問經云。若
|
布施已。是心設不生悔而逐彼後者。憂不憂
|
等皆名追悔。減滅福報令罪增長。若不發露
|
於佛覆藏。而翻彼善說為罪性。復次於彼罪
|
惱行懺除者。由此無罪而獲福喜。
|
論曰。利益眾生者。不以財利之心而為發露。
|
如寶雲經說。譬如藥王而自讚己德。不為過
|
失。復說欲守護福者。於名聞利養菩薩常當
|
遠離高舉。以清淨法捨愚癡暗。
|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