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曹魏 康僧鎧 譯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
名曰:尊者了本際,尊者正願,尊者正語,尊者
大號,尊者仁賢,尊者離垢,尊者名聞,尊者善
實,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優樓頻螺迦葉,
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摩訶迦葉,
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劫賓那,尊者
大住,尊者大淨志,尊者摩訶周那,尊者滿願子,
尊者離障,尊者流灌,尊者堅伏,尊者面王,尊
者異乘,尊者仁性,尊者嘉樂,尊者善來,尊者
羅云,尊者阿難,皆如斯等上首者也。又與大乘
眾菩薩俱,普賢菩薩,妙德菩薩,慈氏菩薩等,
此賢劫中一切菩薩。又賢護等十六正士,善思議
菩薩,信慧菩薩,空無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
菩薩,慧上菩薩,智幢菩薩,寂根菩薩,願慧菩
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
解脫菩薩,皆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
願,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權方便,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于無量世界、現成等覺。
處兜率天,弘宣正法。捨彼天宮,降神母胎,從
右脅生,現行七步。光明顯曜,普照十方。無量
佛土六種振動。舉聲自稱:「吾當于世、為無上
尊。」釋梵奉侍,天人歸仰。示現算計、文藝、
射御,博綜道術,貫練群籍。游于後園,講武試
藝。現處宮中色味之間。見老病死,悟世非常,
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瓔珞,
遣之令還。捨珍妙衣而著法服。剃除鬚髮,端坐
樹下,勤苦六年,行如所應。現五濁剎,隨順群
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按樹枝,得攀出池。
靈禽翼從,往詣道。吉祥感徵,表章功祚。哀
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趺而坐。奮大光明,使魔
知之。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制以智力,皆令降伏。
得微妙法,成最正覺。釋梵祈勸,請轉法輪。以
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
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
以法音、覺諸世間。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
界,六種震動。總攝魔界,動魔宮殿,眾魔慴怖,
莫不歸伏。摑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
諸欲塹。嚴護法城,開闡法門。洒濯垢污,顯明
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國分衛,獲諸豐
膳。貯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現欣笑。以諸法
藥、救療三苦,顯現道意無量功德。授菩薩記,
成等正覺。示現滅渡,拯濟無極。消除諸漏,植
眾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難量。游諸佛國,普現
道教。其所修行,清淨無穢。譬如幻師、現眾異
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本學明憭,在意所為。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學一切法,貫綜縷練。所
住安諦,靡不感化。無數佛土,皆悉普現。未曾
慢恣,愍傷眾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菩薩經
典,究暢要妙。名稱普至,導御十方。無量諸佛、
咸共護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聖所立,而
皆已立。如來導化,各能宣布,為諸菩薩而作大
師。以甚深禪慧,開導眾生,通諸法性,達眾生
相。明憭諸國,供養諸佛。化現其身,猶如電光。
善學無畏之網,曉憭幻化之法。壞裂魔網,解諸
纏縛。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願三昧。
善立方便,顯示三乘。于此化終,而現滅渡。亦
無所作,亦無所有,不起不滅,得平等法。具足
成就無量總持百千三昧。諸根智慧,廣普寂定。
深入菩薩法藏,得佛華嚴三昧,宣揚演說一切經
典。住深定門,悉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
無不周。濟諸劇難,諸閑不閑。分別顯示真實
之際,得諸如來辯材之智。入眾言音,開化一切。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渡世之道。于一切
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
群生,為之重任。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
常使不絕。興大悲,愍眾生,演慈辯,授法眼。
杜三趣,開善門。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
孝之子,愛敬父母。于諸眾生,視若自己。一切
善本,皆渡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
不可思議。如是之等、菩薩大士,不可稱計,一
時來會。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尊者
阿難承佛聖恉,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
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
顏巍巍,如明鏡淨,影暢表裏,威容顯耀,超絕
無量。未曾瞻殊妙如今。唯、然,大聖!我心
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
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
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
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
 
于是世尊告阿難曰:「云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
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顏乎?」
 
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
斯義耳。」
 
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發深智慧,真妙
辯材,愍念眾生,問斯慧義。如來以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所以出興于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
氓、惠以真實之利。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
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
切諸天人民。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
多所導御。慧見無礙,無能遏絕。以一餐之力,
能住壽命億百千劫,無數無量、復過于此。諸根
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所以者
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阿難諦聽!今為汝說。」
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
劫,錠光如來、興出于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
皆令得道,乃取滅渡。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
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
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
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天,次名夜光,次名安
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琉璃妙華,次名琉璃金
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
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莊嚴光
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
離塵垢,次名捨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
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庇日月光,次名日
月琉璃光,次名無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
菩提華,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華色王,次
名水月光,次名除癡冥,次名渡蓋行,次名淨信,
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鸞音,次
名師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皆
悉已過。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
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
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有國王,聞佛說法,
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
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詣世自
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遶三,長跪合掌,
以頌讚曰:
『光顏巍巍  威神無極
 如是炎明  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  珠光燄耀
 皆悉隱庇  猶如聚墨
 如來顏容  超世無倫
 正覺大音  響流十方
 戒聞精進  三昧智慧
 威德無侶  殊勝希有
 深諦善念  諸佛法海
 窮深盡奧  究其涯底
 無明欲怒  世尊永無
 人雄師子  神德無量
 功勳廣大  智慧深妙
 光明威相  震動大千
 願我作佛  齊聖法王
 過渡生死  靡不解脫
 布施調意  戒忍精進
 如是三昧  智慧為上
 吾誓得佛  普行此願
 一切恐懼  為作大安
 假令有佛  百千億萬
 無量大聖  數如恒沙
 供養一切  斯等諸佛
 不如求道  堅正不卻
 譬如恒沙  諸佛世界
 復不可計  無數剎土
 光明悉照  此諸國
 如是精進  威神難量
 令我作佛  國土第一
 其眾奇妙  道超絕
 國如泥洹  而無等雙
 我當愍哀  渡脫一切
 十方來生  心悅清淨
 已至我國  快樂安隱
 幸佛明信  是我真證
 發願于彼  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  智慧無礙
 常令此尊  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  諸苦毒中
 我行精進  忍終不悔』」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而白佛言:
『唯然、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為我廣
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
令我于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佛告阿難:「時世自在王佛語法藏比丘:『如所
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比丘白佛:『斯
義弘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
淨土之行,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
比丘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
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
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于是世自在王佛
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
土之粗妙,應其心願,悉現予之。時彼比丘聞佛
所說嚴淨國土,皆悉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
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一切世間、無能及者。具
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
阿難白佛:「彼佛國土,壽量幾何?」
 
佛言:「其佛壽命四十二劫。時法藏比丘攝取二
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如是修已,詣彼佛
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合掌而住。白佛言:
『世尊!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佛告比
丘:『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眾。
菩薩聞已,修行此法,緣致滿足無量大願。』比
丘白佛:『惟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
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
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
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
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
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頃、下
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
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渡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
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
世界眾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較,知
其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
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
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
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
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
正法。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
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
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
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
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
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
被宏誓鎧,積累德本,渡脫一切。游諸佛國,修
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
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
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
食之頃、不能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
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
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
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
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
逮得天眼,有能明憭、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
其道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
而不得辯材智慧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材、若可限量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
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其面像。若不
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
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
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
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
是,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
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超過天人。若不
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
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
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
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
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
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
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
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
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
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擣染、
浣濯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
土,應時如願,于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
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
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
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
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
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
踊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
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
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
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
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
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
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諸佛法、不能即
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
曰:
『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正覺。
 我于無量劫  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  誓不成正覺。
 我至成佛道  名聲超十方
 究竟靡所聞  誓不成正覺。
 離欲深正念  淨慧修梵行
 志求無上尊  為諸天人師。
 神力演大光  普照無際土
 
 消除三垢冥  明濟眾難。
 開彼智慧眼  滅此昏盲暗
 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
 功祚成滿足  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暉  天光隱不現。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常于大眾中  說法師子吼。
 供養一切佛  具足眾德本
 願慧悉成滿  得為三界雄。
 如佛無礙智  通達靡不照
 願我功德力  等此最勝尊。
 斯願若克果  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  當雨珍妙華。』」
 
佛語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
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
『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滿
如是大願,誠諦不虛,超出世間,深樂寂滅。阿
難!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大眾
之中,發斯宏誓,建此願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
衰無變。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
行。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
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忍力成就,不計眾苦。
少欲知足,無染恚癡。三昧常寂,智慧無礙,無
有虛偽諂曲之心。和顏、愛語,先意承問。勇猛
精進,志願無倦。專求清白之法,以慧利群生。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
諸眾生功德成就。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
觀法如化,遠離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
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棄國、捐王,絕
去財色。自行六波羅蜜,教人令行。無央數劫、
積功累德。隨其生處,在意所欲,無量寶藏、自
然發應。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于無上正真之道。
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君、
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
供養恭敬一切諸佛。如是功德,不可稱說。口氣
香潔,如優羅華。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其香
普熏無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
無盡之寶。衣服、飲食、珍妙華、香,繒蓋、幢
旛,莊嚴之具,如是等事,超諸天人。于一切法、
而得自在。」
 
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為已成佛而取滅渡,為未
成佛?為今現在?」
 
佛告阿難:「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
此十萬億剎。其佛世界、名曰安樂。」
阿難又問:「其佛成道以來,為經幾時?」
 
佛言:「成佛以來,凡歷十劫。其佛國土,自然
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碼
合成為地。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次,轉
相閒入。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
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又
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
大海、小海、谿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見。
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亦無四時、
春秋冬夏,不寒不熱,常和調適。」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彼國土、無須彌山,
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佛語阿難:「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
住?」
阿難白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
 
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
故能爾耳。」
 
阿難白佛:「我不疑此法,但為將來眾生、欲除
其疑惑,故問斯義。」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
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恒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
上下、亦復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一由旬、
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剎。是故
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
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
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
光佛。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
歡喜踊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
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
脫。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曜十方,諸佛國土,
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
緣覺、諸菩薩眾、咸共歎譽,亦復如是。若有眾
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
意所願,得生其國。為諸菩薩聲聞之眾所共歎譽,
稱其功德。至其最後得佛道時,普為十方諸佛菩
薩歎其光明,亦如今也。」
 
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
夜一劫、尚未能盡。」
 
佛語阿難:「又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
汝甯知乎?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得人身,
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禪思一心,竭
其智力,于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
之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聲聞菩薩天人之眾、
壽命長短,亦復如是,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又
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
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佛語阿難:「彼佛初會、聲聞眾數不可稱計,菩
薩亦然。如大目犍連、百千萬億無量無數,于阿
僧祇那由他劫,乃至滅渡、悉共計較,不能究憭
多少之數。譬如大海,深廣無量。假使有人析其
一毛、以為百分,以一分毛,霑取一渧,于意云
何?其所渧者,于彼大海,何所為多?」阿難白
佛:「彼所渧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歷算
數、言詞譬類、所能知也。」
 
佛語阿難:「如目連等,于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計彼初會聲聞菩薩,所知數者,猶如一渧,其所
不知,如大海水。」
 
「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
琉璃樹、玻璃樹、珊瑚樹、碼樹、硨磲之樹,
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
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琉璃樹,
玻璃為葉,華果亦然。或水精樹,琉璃為葉,華
果亦然。或珊瑚樹,碼為葉,華果亦然。或碼
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硨磲樹,眾寶為
葉,華果亦然。或有寶樹,紫金為本,白銀為莖,
琉璃為枝,水精為條,珊瑚為葉,碼為華,硨
磲為實。或有寶樹,白銀為本,琉璃為莖,水精
為枝,珊瑚為條,碼為葉,硨磲為華,紫金為
實。或有寶樹,琉璃為本,水精為莖,珊瑚為枝,
為條,硨磲為葉,紫金為華,白銀為實,或
有寶樹,水精為本,珊瑚為莖,碼為枝,硨磲
為條,紫金為葉,白銀為華,琉璃為實。或有寶
樹,珊瑚為本,碼為莖,硨磲為枝,紫金為條,
白銀為葉,琉璃為華,水精為實。或有寶樹,碼
為本,硨磲為莖,紫金為枝,白銀為條,琉璃
為葉,水精為華,珊瑚為實。或有寶樹,硨磲為
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水精為葉,
珊瑚為華,碼為實。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
枝相準,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榮色
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
商,自然相和。又無量壽佛,其道樹,高四百
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
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
寶之王、而莊嚴之。周條間,垂寶瓔珞,百千
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曜無極。珍妙寶
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
吹珠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
佛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
道,耳根清徹,不遭苦患。目其色,鼻知其香,
口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
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阿
難!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
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此皆
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憭
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自轉輪聖
王、乃至第六天上,技樂音聲,展轉相勝千億萬
倍。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
一種音聲千億倍也。亦有自然萬種技樂。又其樂
聲,無非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
音聲之中,最為第一。其講堂、精舍、宮殿、樓
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
摩尼、眾寶、以為交絡,覆蓋其上。內外左右,
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
由旬。縱廣深淺,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
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黃金池者,底白銀沙。
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
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
池者,底珊瑚沙。硨磲池者,底碼沙。碼
者,底硨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
底白玉沙。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
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熏。
天優羅華,曇摩華,拘牟頭華,分陀利華,
雜色光茂,彌覆水上。彼諸菩薩及聲聞眾,若入
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
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
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
復。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
清明澂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
瀾回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捷。波揚
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
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
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
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
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
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
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
所行之道。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
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阿難!彼佛國土、諸
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
德。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
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器自
然在前。金、銀、琉璃、硨磲、碼、珊瑚、琥
珀、明月、真珠,如是諸,隨意而至。百味飲
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
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無所味
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彼佛國土,清淨
安隱,微妙快樂,次于無為泥洹之道。」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
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人天之
名。顏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窮乞人、在帝王邊,形
貌容狀、甯可類乎?」
 
阿難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邊,羸陋醜惡,無
以為喻,百千萬億,不可計倍。所以然者,貧窮
乞人,底極廝下,衣不庇形,食趣支命,飢寒困
苦,人理殆盡。皆坐前世不植德本,積財不施,
富有益慳,但欲唐得,貪求無厭。不信修善,犯
惡山積。如是壽終,財寶消散,苦身聚積,為之
憂惱。于己無益,徒為他有,無善可怙,無德可
恃。是故死墮惡趣,受此長苦。罪畢得出,生為
下賤,愚鄙斯極,示同人類。所以世間帝王,人
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慈惠博施,仁愛兼
濟,履信修善,無所違爭。是以壽終福應,得升
善道。上生天上,享茲福樂。積善餘慶,今得為
人,乃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眾所敬事。
妙衣珍膳,隨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
 
佛告阿難:「汝言是也,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
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甚為鄙陋,猶彼乞人
在帝王邊也。轉輪聖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
比之忉利天王,又復醜惡,不得相喻萬億倍也。
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相類也。設第
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顏容色、不
相及逮,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佛告阿難;「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
華、香、瓔珞,繒蓋、幢旛、微妙音聲,所居舍
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
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
又以眾寶妙衣布其地,一切天人、踐之而行。
無量寶網、彌覆佛土。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
奇妙珍異,莊嚴校飾。周四面,垂以寶鈴。光
色晃曜,盡極嚴麗。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
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不遲不捷。吹諸羅
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播萬種溫雅
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
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又風吹散
華,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光澤,
馨香芬烈。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隨舉足已,還
復如故。華用已訖,地輒開裂,以次化沒,清淨
無遺。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如是六反。又眾寶
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
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
光色赫然,煒燁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
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
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
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
生于佛正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