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報寂光】 | ||
實報無障礙土與常寂光土。見四土條。 | ||
【四土】 | ||
又名四佛土,即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 | ||
凡聖同居土是凡夫與為了化度眾生而現身說法的聖人共同居住的國土; | ||
方便有餘土是二乘與沒有證得法身的菩薩所住的國土; | ||
實報莊嚴土是佛的報身與地上菩薩所住的國土; | ||
常寂光土是從佛的清淨法身所示寂的國土。 | ||
【四土】 | ||
(名數)台家所立之四種佛土也。 | ||
一、凡聖同居土,人天凡夫及聲聞緣覺等聖者,同居之國土也。此有淨穢二種,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穢土,如西方極樂是同居之淨土。 | ||
二、方便有餘土,斷見思煩惱出離三界生死之人之生處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斷見思惑之人之生處,故名方便,塵沙無明之惑未盡,故曰有餘。又為七方便人之所居,故名方便土, | ||
七方便人者,即藏教聲聞緣覺二人(藏教中菩薩,三十四心斷結成道,於菩薩之位,似未斷惑,隨而不生彼土,故除之), | ||
通教聲緣菩三人,別教菩薩一人,圓教菩薩一人之人種類也。 | ||
又此土稱為變易土。變化同居土之依身,而易以方便土之依身,故名變易土。 | ||
又其後變此方便土之依身,而易以實報土之依身,故名變易土。 | ||
然而生於此方便土者有五人:一須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羅漢(前三果,思惑未盡,不能生方便土,故悉為阿羅漢,但從本位立名,於一阿羅漢之上舉四果之別也),五辟支佛。 | ||
文句六所謂:「五人斷通惑者同生其土皆為菩薩,五人即之四果支佛」是也。此五人生於方便土,如其次第,經八,六,四,二萬,十千劫,而發菩提心,涅槃經之說也。 | ||
又謂有九人生於方便土。藏教聲緣二人,通教聲緣菩三人,別教三人,圓教一人也,別教三人者,至別教之菩薩第六住,斷見思之煩惱,故六住已上者,生於方便土,此一人也,與十行十迴向共為三人。圓教一人者,圓教十信位之六根淨,以斷見思煩惱故,報命盡,故生於 方便土。 | ||
觀經妙宗鈔上所謂:「九種行人合生彼土」是也。 | ||
三、實報無障礙土。方便土為證空理人之果報土,此上更有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報土,行真實之法,感得勝報,色心不相防,故名實報無障礙土。純為菩薩之居,無有凡夫二乘,別教十地已上圓教十住已上之菩薩是也。 | ||
四、常寂光土。常有法身,本在常住之體也,寂者解脫,一切諸相永寂也。光者般若,照諸相之智慧也。此三德不縱不橫,名曰秘密藏,是乃諸佛如來之所依所居,故謂之常寂光土。 | ||
常寂光土有有相無相二義:一寂光土,唯理。 | ||
淨名經疏一曰:「寂光土者,妙覺極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為國。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實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 | ||
法華玄義七曰:「寂光理通,如鏡如器,諸土別異,如像如假,業力所隔感見不同。」 | ||
是如理者為如智之所依,故名曰土,非別有能依所依身土之別相。此一義也。二依圓教之極意,三千諸法,宛然本有,是乃真佛真土,常寂光之名,依之而立,此圓教之實義也。見淨名經疏一等。 | ||
FROM:【佛學大辭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