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毘曇八犍度論卷第二十一
|
|
迦旃延子造
|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提婆
|
共竺佛念譯
|
根犍度第六
|
二十二根有 更樂始心等
|
始發魚因緣
|
阿毘曇根跋渠第一
|
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男
|
根女根命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護根。信根
|
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根已知根無知
|
根。此二十二根。幾學幾無學幾非學非無學。
|
諸根學彼根學人乎。設學人根彼學根乎
|
諸根無學彼無學人根乎。設無學人根彼無
|
學根乎。諸根非學非無學。彼根非學非
|
無學人根乎。設根非學非無學人。彼根非
|
學非無學乎。此二十二根幾善幾不善乎
|
幾無記。幾有報幾無報耶。幾見諦斷幾思惟
|
斷幾不斷。幾見苦斷幾見習見盡見道思惟
|
斷幾不斷。幾見幾不見。幾有覺有觀。幾無覺
|
有觀。幾無覺無觀。幾樂根相應。幾苦根幾喜
|
根幾憂根幾護根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
|
色界繫。幾不繫。幾因相應。幾因不相應。幾因
|
相應因不相應耶。幾不因相應非因不相應。
|
幾共緣相緣。幾不共緣相緣。幾共緣相緣不
|
共緣相緣乎。幾不共緣相緣非不共緣相緣
|
耶。諸根此法彼根凡夫人耶。設根凡夫人彼
|
根此法耶。色陰攝幾根。痛想行識陰攝幾根。
|
善根攝幾持幾入幾陰。不善根攝幾持幾入幾
|
陰。隱沒無記根攝幾持幾入幾陰。不隱沒無
|
記根攝幾持幾入幾陰。根法攝幾持幾入幾
|
陰。無根法攝幾持幾入幾陰。根無根法攝幾
|
持幾入幾陰。頗緣根生根耶。頗緣根生不根
|
耶。頗緣根生根不根耶。頗緣不根生不根耶
|
頗緣不根生根耶。頗緣不根生根不根耶。頗
|
緣根不根生根耶。頗緣根不根生不根耶。
|
頗緣根不根生根不根耶。頗緣眼根生眼根
|
耶。頗緣眼根乃至生無知根耶。頗緣無知根
|
生無知根耶。頗緣無知根生眼根。乃至已知
|
根耶。眼根彼眼根幾緣緣眼根。乃至無知根
|
幾緣緣無知根彼無知根幾緣緣無知根。眼根
|
乃至已知根幾緣緣。此章義願具演說。二十
|
二根眼根耳鼻舌身根意根。男根女根命根。
|
樂根苦根喜根憂根護根。信根精進念定慧
|
根。未知根已知根無知根。於此二十二根幾學
|
幾無學幾非學非無學。答曰。二學一無學十非
|
學非無學。九當分別。意根或學或無學或非
|
學非無學。云何學。答曰。學意所念諸意根相
|
應。是謂學。云何無學。答曰。無學意所念諸意
|
根相應。是謂無學也。云何非學非無學。答曰。
|
有漏意所念諸意根相應。是謂非學非無學
|
也。樂根喜根護根信根精進念定慧根亦復
|
如是。諸根學彼學家根耶。答曰。或學根彼根
|
非學家。云何學根彼根非學家耶。答曰。諸根
|
學學家不成就。是謂根學彼根非學家也。云
|
何學家根彼根非學。答曰。諸非學非無學根
|
學家成就。是謂學家根彼根非學。云何學根
|
彼根學家乎。答曰。諸學根學家成就。是謂
|
學根彼根學家。云何非學根彼根非學家乎。
|
答曰。無學根。諸非學非無學根。學家不成就。
|
是謂非學根彼根非學家也。諸無學根無學
|
家彼根乎。答曰。或無學根彼根非無學家。
|
云何無學根彼根非無學家。答曰。諸無學根
|
無學家不成就。是謂無學根彼根非無學家。
|
云何無學家根彼根非無學。答曰。諸非學非
|
無學根。無學家成就。是謂無學家根。彼根
|
非無學。云何無學根無學家彼根乎。答曰。
|
諸無學根無學家成就。是謂無學根無學家
|
彼根也。云何非無學根彼根。非無學家。答曰。
|
學根諸非學非無學根。無學家不成就。是謂
|
非無學根彼根非無學家。諸根非學非無學。
|
彼根非學非無學家根乎。答曰。如是。諸根
|
非學非無學家。非學非無學彼根也。彼根非
|
學非無學。彼根非學非無學家。答曰。有諸
|
非學非無學根。非學非無學家不成就。於此
|
二十二根。幾善幾不善幾無記乎。答曰。八
|
善八無記。六當分別。意根或善或不善或無
|
記。云何善乎。答曰。善心所念諸意根相應
|
是謂善。云何不善。答曰。不善心所念諸意根
|
相應。是謂不善也。云何無記。答曰。無記心
|
所念諸意根相應是謂無記也。樂根苦根喜
|
根護根亦復如是。憂根或善或不善。云何善。
|
答曰。善心所念諸憂根相應是謂善。云何不
|
善。答曰。不善心所念諸憂根相應。是謂不善
|
也。於此二十二根。幾有報幾無報乎。答曰。
|
一有報十一無報十當分別。意根或有報或
|
無報。云何有報。答曰。不善善有漏意根。是謂
|
有報也。云何無報。答曰。無記無漏意根。是謂
|
無報。樂根喜根護根亦復如是。苦根或有報
|
或無報。云何有報。答曰。不善善苦根。是謂有
|
報。云何無報。答曰。無記苦根。是謂無報。信
|
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諸有漏彼有報諸
|
無漏是謂無報。於此二十二根。幾見諦斷
|
幾思惟斷幾無斷。答曰。九思惟斷三不斷
|
十當分別。意根或見諦斷或思惟斷或不斷。
|
云何見諦斷乎。答曰。諸意根堅信堅法行
|
忍斷。何者見諦斷。八十八使諸意根相應。是
|
謂見諦斷也。云何思惟斷。答曰。諸學見跡
|
思惟斷。何者思惟斷。十使諸意根相應。亦無
|
染意根有漏。是謂思惟斷。云何不斷。答曰。無
|
漏意根是謂無斷。護根亦如是。樂根或見諦
|
斷或思惟斷或不斷云何見諦斷耶。答曰。諸
|
樂根堅信堅法行忍斷。何者見諦斷。答曰。二
|
十八使諸樂根相應。是謂見諦斷也。云何思
|
惟斷。答曰。諸學見跡思惟斷。何者思惟斷。
|
五使諸樂根相應。亦無染有漏樂根。是謂思
|
惟斷。云何不斷。答曰。無漏樂根是謂不斷也。
|
喜根或見諦斷或思惟斷或不斷。云何見諦
|
斷。答曰。諸喜根堅信堅法行忍斷。何者見諦
|
斷。五十二使諸喜根相應。是謂見諦斷。云何
|
思惟斷。答曰。諸學見跡思惟斷。何者思惟斷。
|
六使諸喜根相應。亦無染有漏喜根。是謂思
|
惟斷。云何不斷乎。答曰。無漏喜根是謂不
|
斷也。憂根或見諦斷或思惟斷。云何見諦斷。
|
答曰。諸憂根堅信堅法行忍斷。何者見諦斷。
|
十六使諸憂根相應。是謂見諦斷。云何思惟
|
斷乎。答曰。諸學見跡思惟斷。何者思惟斷。
|
二使諸憂根相應。亦無染憂根。是謂思惟斷。
|
信精進念定慧根。諸有漏彼思惟斷。諸無漏
|
彼不斷。於此二十二根。幾見苦斷。幾見習
|
盡道思惟斷幾不斷。答曰。九思惟斷三不斷
|
十當分別。意根或見苦斷。或見習盡道思惟
|
斷或不斷。云何見苦斷。答曰。諸意根堅信
|
堅法行忍斷。何者見苦斷。二十八使諸意根
|
相應見習斷。十九使見盡斷。十九使見道斷。
|
二十二使諸意根相應。是謂見諦斷也。云何
|
思惟斷。答曰。諸意根學見跡思惟斷。何者思
|
惟斷。十使諸意根相應。亦無染有漏意根。是
|
謂思惟斷也。云何不斷。答曰。無漏意根是謂
|
不斷。護根亦如是。樂根或見苦斷。或見習盡
|
道思惟斷或不斷。云何見苦斷。答曰。諸樂根
|
堅信堅法行忍斷。何者見苦斷。九使諸樂根
|
相應見習斷。六使見盡斷。六使見道斷。七使
|
諸樂根相應是謂見諦斷。云何思惟斷乎。
|
答曰。諸學見跡思惟斷。何者思惟斷。五使諸
|
樂根相應。亦無染有漏樂根是謂思惟斷。云
|
何不斷。答曰。無漏樂根是謂不斷。喜根或
|
見苦斷或見習盡道思惟斷或不斷。云何見苦
|
斷耶。答曰。諸喜根堅信堅法行忍斷。何者見
|
苦斷。十七使諸喜根相應見習斷。十一見盡
|
斷。十一見道斷。十三使諸喜根相應是謂見
|
諦斷。云何思惟斷。答曰。諸學見跡思惟斷。何
|
者思惟斷。六使諸喜根相應。亦無染有漏喜
|
根是謂思惟斷。云何不斷。答曰。無漏喜根是
|
謂不斷。憂根或見苦斷或見習盡道思惟斷。
|
云何見苦斷。答曰。諸憂根堅信堅法行忍斷。
|
何者見苦斷。四使諸憂根相應見習斷四見
|
盡斷四見道斷。四使憂根相應是謂見諦斷。
|
云何思惟斷乎。答曰。諸學見跡思惟斷。何者
|
思惟斷。二使諸憂根相應。亦無染憂根是謂
|
思惟斷。信精進念定慧根。諸有漏彼思惟斷。
|
諸無漏彼不斷。於此二十二根。幾見幾不見
|
乎。答曰。一見十七不見四當分別。慧根或見
|
或不見。云何見。答曰。盡智無生智不攝。意識
|
身相應善慧是謂見。云何不見耶。答曰。五識
|
身相應。善慧盡智無生智是謂不見。未知根
|
或見或不見。云何見。答曰。未知根攝慧是謂
|
見。云何不見。答曰。未知根攝八根是謂不見。
|
已知根亦如是。無知根或見或不見。云何見
|
乎。答曰。盡智無生智不攝無知根攝慧是謂
|
見。云何不見乎。答曰。無知根攝八根盡智
|
無生智是謂不見。於此二十二根。幾有覺有
|
觀。幾無覺有觀。幾無覺無觀。答曰。二有覺有
|
觀。八無覺無觀。十二當分別。意根或有覺有
|
觀或無覺有觀或無覺無觀。云何有覺有觀。
|
答曰。有覺有觀心所念諸意根相應。是謂有
|
覺有觀。云何無覺有觀。答曰。無覺有觀心所
|
念諸意根相應。是謂無覺有觀。云何無覺無
|
觀。答曰。無覺無觀心所念諸意根相應。是謂
|
無覺無觀。護根信精進念定慧根未知根已
|
知根無知根亦復如是。樂根或有覺有觀或
|
無覺無觀。云何有覺有觀乎。答曰。有覺有
|
觀心所念諸樂根相應。是謂有覺有觀。云何
|
無覺無觀。答曰。無覺無觀心所念樂根相應。
|
是謂無覺無觀。喜根亦如是。樂根喜根護根
|
九根少入相應。苦根憂根六根少入相應。於
|
此二十二根。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
|
繫。幾不繫乎。答曰。四欲界繫。三不繫。十五
|
當分別。眼根或欲界繫或色界繫。云何欲界
|
繫。答曰。欲界繫四大造諸眼根。是謂欲界繫。
|
云何色界繫乎。答曰。色界繫四大造諸眼根。
|
是謂色界繫。耳鼻舌身根亦復如是。意根或
|
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或不繫。云何
|
欲界繫乎。答曰。欲界繫心所念諸意根相
|
應。是謂欲界繫。云何色界繫乎。答曰。色界
|
繫心所念諸意根相應。是謂色界繫。云何無
|
色界繫乎。答曰。無色界繫心所念諸意根相
|
應。是謂無色界繫。云何不繫乎。答曰。無漏
|
心所念諸意根相應。是謂不繫。護根信精進
|
念定慧根亦復如是。命根或欲界繫或色界
|
繫或無色界繫。云何欲界繫乎。答曰。欲界
|
繫壽是謂欲界繫也。云何色界繫乎。答曰。
|
色界繫壽。是謂色界繫。云何無色界繫。答曰。
|
無色界繫壽。是謂無色界繫。樂根或欲界繫
|
或色界繫或不繫。云何欲界繫。答曰。欲界繫
|
心所念諸樂根相應。是謂欲界繫。云何色界
|
繫乎。答曰。色界繫心所念諸樂根相應。是
|
謂色界繫。云何不繫乎。答曰。無漏心所念
|
諸樂根相應。是謂不繫。喜根亦如是。於此
|
二十二根。幾因相應。答曰。十四。幾因不相應
|
乎。答曰。八。幾因相應。幾因不相應乎。答
|
曰。彼十四少因相應。少因不相應。幾因不
|
相應非不因相應。答曰。彼十四少因不相
|
應。少因非不相應。於此二十二根。幾共緣相
|
緣乎。答曰。十三少入。幾不共緣相緣。答曰。
|
一十三少入。幾共緣相緣不共緣相緣。答曰。
|
十三也。幾不共緣相緣。非不共緣相緣。答曰。
|
八也。諸根此法彼根非凡夫。諸根凡夫彼根
|
非此法。色陰攝七根。痛陰攝五根三根少入。
|
想陰不攝根。行陰攝六根三根少入。識陰攝
|
一根三根少入。善根攝八持二入三陰。不善
|
根攝八持二入二陰。隱沒無記根攝六持二
|
入二陰。不隱沒無記根攝十三持七入四陰
|
根法攝十三持七入四陰。無根法攝六持六
|
入三陰。根無根法攝十八持十二入五陰。頗
|
緣根生根耶。答曰。生也。頗緣根生不根。答
|
曰。生。頗緣根生根不根。答曰。生也。頗緣不
|
根生不根。答曰。生也。頗緣不根生根。答曰。生
|
也。頗緣不根生根不根。答曰。生也。頗緣根不
|
根生根。答曰。生也。頗緣根不根生不根。答
|
曰。生也。頗緣根不根生根不根乎。答曰。生
|
也。頗緣眼根生眼根。答曰。生也。頗緣眼根乃
|
至生無知根。答曰。生也。頗緣無知根生無
|
知根乎。答曰。生也。頗緣無知根生眼根乃
|
至已知根。答曰。生(生竟)。眼根彼眼根因增上耳
|
鼻舌身根男根女根命根苦根一增上。餘緣
|
增上。耳鼻舌根亦復如是。身根彼身根因增
|
上男根女根亦因增上。命根苦根眼根耳鼻
|
舌根一增上。餘緣增上(身竟)。意根彼意根因
|
次第緣增上。命根八(五情男女命)。因增上。苦根因次
|
第增上無緣。餘因次第緣增上。樂根喜根護
|
根信精進念定慧根亦復如是。女根彼女根
|
因增上。男根命根苦根眼耳鼻舌根一增上。
|
身根因增上。餘緣增上。男根亦如是。命根彼
|
命根因增上。苦根眼根耳鼻舌身根男根女根
|
一增上。餘緣增上。苦根彼苦根因增上。無緣
|
無次第。命根八因增上。無漏緣增上樂根因
|
緣增上無次第。餘因次第緣增上。憂根彼憂
|
根因次第緣增上。命根八因增上苦根因次
|
第增上。無緣無漏緣增上。餘因次第緣增上。
|
未知根彼未知根因次第緣增上。已知根亦因
|
次第緣增上。無知根因緣增上無次第。命根
|
八及苦根一增上。憂根緣增上。餘因次第緣
|
增上。已知根彼已知根因次第緣增上。無知
|
根亦因次第緣增上。命根八及苦根一增上。
|
憂根未知根緣增上。餘因次第緣增上。無知
|
根彼無知根因次第緣增上。命根八及苦根
|
一增上。憂根未知根已知根緣增上。餘因次
|
第緣增上。
|
二十二根品第二十七竟(梵本三百一十四首盧
|
秦四千四十二言)。
|
阿毘曇根犍度有跋渠第二
|
受欲界有。幾根最初得行。受色無色界有。幾
|
根最初得行。頗欲界繫意所念法曉了欲界。
|
曉了色無色界耶。頗色界繫意所念法。曉了
|
色界曉了欲界無色界乎。頗無色界繫意所
|
念法。曉了無色界曉了欲界色界耶。曉了欲
|
界曉了幾根乎。曉了色界無色界曉了幾根
|
耶。幾根曉了欲界。幾根曉了色界無色界。幾
|
根取須陀洹果。幾根取斯陀含阿那含阿羅
|
漢果耶。諸根取須陀洹果已得須陀洹果。此
|
根當言成就。當言不成就。諸根取斯陀含阿
|
那含阿羅漢果。已得阿羅漢果。此根當言成
|
就當言不成就。諸根取須陀洹果。彼根為何
|
繫結滅。彼根何果攝。諸根取斯陀含阿那含
|
阿羅漢果。彼根為何繫結滅。此根為何果攝。
|
取須陀洹果諸根棄彼根。為何繫結滅。此根
|
何果攝。取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棄諸根。
|
彼根為何繫結滅。此根何果攝。取須陀洹果
|
得諸根。彼根為何繫結滅。此根為何果攝。取
|
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得諸根。彼根為何
|
繫結滅。此根為何果攝。諸根成就須陀洹。彼
|
根為何繫結滅。此根為何果攝。諸根成就斯
|
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彼根為何繫結滅。此根
|
為何果攝。諸根須陀洹結滅。此根為何繫結
|
滅。此根為何果攝耶。諸根斯陀含阿那含
|
結滅。此根為何繫結滅。此根為何果攝。諸
|
根須陀洹果攝。此根為何繫結滅耶。諸根斯
|
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攝。此根為何繫結滅。
|
諸苦智彼苦無漏智耶。設苦無漏智是苦智
|
乎。諸習智盡。智道智是道無漏智耶。設是
|
道無漏智。是道智耶。諸無漏根欲界繫緣。此
|
根法智相應耶。設無漏根法智相應。彼根欲
|
界繫緣。諸無漏根色無色界繫緣。此根未知
|
智相應耶。設諸無漏根未知智相應。彼根色
|
無色界繫緣。法智當言法智耶。未知智知他
|
人心智等智苦智習智盡智道智。當言有
|
覺有觀耶。無覺有觀耶。無覺無觀耶。當言樂
|
根喜根護根空無相無願相應耶。當言欲
|
界繫緣。當言色界無色界繫緣。當言不繫緣。
|
未知智亦復如是。等意解脫當言得學根得
|
無學根耶。無疑意解脫。當言得學根得無學
|
根乎。一切結盡。當言得學根得無學根耶。
|
以無礙道取須陀洹果證。此道當言法智相
|
應。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習智盡智
|
道智。當言有覺有觀耶。無覺有觀耶。無覺無
|
觀耶。當言樂根相應喜根護根空無相無願。
|
當言欲界繫緣。當言色無色界繫緣。當言不
|
繫緣。以無礙道取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
|
證。此道當言法智相應。未知智知他人心智。
|
等智苦智習智盡智道智。當言有覺有觀耶。
|
無覺有觀耶。無覺無觀耶。當言樂根相應耶。
|
喜根護根空無相無願。當言欲界繫緣耶。當
|
言色無色界繫緣。當言不繫緣。幾根斷盡
|
起。當言得須陀洹果耶。幾根斷盡起。當言得
|
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耶。此章義願具演
|
說。
|
受欲界有幾根最初得行。答曰。卵生胎生合
|
會生二。身根命根也。化生或六七八。無形六。
|
一形七。二形八。受色界有幾根最初得行。答
|
曰。六。受無色界有幾根最初得行耶。答曰。
|
一。頗欲界繫心所念法曉了欲界乎。答曰。
|
不曉了。曉了色界無色界耶。答曰。不曉了。頗
|
色界繫心所念法曉了色界乎。答曰。曉了。
|
曉了欲界耶。答曰。曉了。曉了無色界乎。答
|
曰。不曉了。頗無色界繫心所念法曉了無色
|
界乎。答曰。曉了。曉了欲界乎。答曰。不曉
|
了。曉了色界乎。答曰。曉了。曉了欲界為曉
|
了幾根乎。答曰。四(男女憂苦)。曉了色界為曉了幾
|
根耶。答曰。五(五情)。曉了無色界為曉了幾根
|
乎。答曰。八(五根意命護也)。幾根曉了欲界乎。答曰。
|
凡夫人七(五根意護)。無垢人八(加已知也
|
)。幾根曉了色界
|
乎。答曰。凡夫人七。無垢人十(加樂喜也)。幾根曉了
|
無色界耶。答曰。十一(加無知)。幾根取須陀洹果
|
乎。答曰。九(意護未知已知五根)。幾根取
|
斯陀含果乎。答
|
曰。若倍欲盡越次取證九。若得須陀洹果。以
|
世俗道取斯陀含果七無漏八。幾根取阿那
|
含果。答曰。若欲愛盡越次取證九。若得斯陀
|
含果。以世俗道取阿那含果七無漏八。幾根
|
取阿羅漢果乎。答曰。十一(數皆如上)。諸根取須陀
|
洹果。已得須陀洹果。當言成就此根不成就
|
乎。答曰。無礙道不成就。解脫道成就也。諸
|
根取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已得阿羅漢
|
果。當言成就此根不成就乎。答曰。無礙
|
道不成就。解脫道成就。諸根取須陀洹果。此
|
根為何繫結滅乎。答曰。或色界繫。或無色
|
界繫。或無處所。諸根取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
此根為何繫結滅。答曰。或欲界繫或色無色
|
界繫。或無處所。諸根取阿羅漢果。此根何繫
|
結滅耶。答曰。或無色界繫。或無處所。諸根取
|
須陀洹果。此根何果攝乎。答曰。須陀洹果
|
或無處所。諸根取斯陀含果。此根何果攝耶。
|
答曰。斯陀含果。或無處所。諸根取阿那含果。
|
此根何果攝。答曰。阿那含果。或無處所。諸根
|
取阿羅漢果。此根何果攝。答曰。阿羅漢果。或
|
無處所。取須陀洹果棄諸根。此根為何繫結
|
滅乎。答曰。或欲界繫或色無色界繫。或無
|
處所。取斯陀含阿那含果棄諸根。此根為何
|
繫結滅。答曰。或欲界繫。或色無色界繫。或無
|
處所。取阿羅漢果棄諸根。此根為何繫結滅。
|
答曰。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或無處所。取須
|
陀洹果棄諸根。此根為何果攝。答曰。無處所。
|
取斯陀含果棄諸根。此根為何果攝。答曰。須
|
陀洹果或無處所。取阿那含果棄諸根。此根
|
為何果攝。答曰。斯陀含果。或無處所。取阿羅
|
漢果棄諸根。此根為何果攝。答曰。阿那含果。
|
或無處所。取須陀洹果獲諸根。此根為何繫
|
結滅。答曰。無處所。取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
|
果獲諸根。此根為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取
|
須陀洹果獲諸根。此根為何果攝。答曰。須陀
|
洹果。取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獲諸根。此
|
根為何果攝。答曰。阿羅漢果。須陀洹成就諸
|
根。此根為何繫結滅。答曰。或欲界繫。或無處
|
所。斯陀含成就諸根。此根為何繫結滅。答曰。
|
或欲界繫。或無處所。阿那含成就諸根。此根
|
為何繫結滅。答曰。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
|
或無處所。阿羅漢成就諸根。此根為何繫結
|
滅。答曰。無處所也。須陀洹成就諸根。此根
|
為何果攝。答曰。或須陀洹果。或無處所。斯陀
|
含阿那含阿羅漢成就諸根。此根為何果攝。
|
答曰。阿羅漢果。或無處所。諸根須陀洹結滅。
|
此根為何繫結滅。答曰。欲界繫也。諸根斯陀
|
含結滅。此根為何繫結滅。答曰。欲界繫也。諸
|
根阿那含結滅。此根為何繫結滅。答曰。或色
|
無色界繫也。諸根須陀洹結滅。此根為何果
|
攝。答曰。無處所也。諸根斯陀含阿那含結滅。
|
此根為何果攝。答曰。無處所也。諸根須陀洹
|
果攝。此根為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也。諸根
|
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攝。此根為何繫結
|
滅。答曰。無處所也。諸苦智是苦無漏智乎。
|
答曰。如是。諸苦智是苦無漏智也。頗苦無漏
|
智非苦智乎。答曰。有諸苦習智也。諸習智彼
|
是習無漏智乎。答曰。如是。諸習智彼是習
|
無漏智也。頗習無漏智彼非習智乎。答曰。
|
有諸習苦智也。諸盡智彼是盡無漏智乎。答
|
曰。如是。設盡無漏智彼是盡智答曰。如是。
|
諸道智彼是道無漏智乎。答曰。如是。設道
|
無漏智彼是道智。答曰。如是。無漏諸根欲界
|
繫緣此根。法智相應乎。答曰。或無漏根欲
|
界繫緣。此根非法智相應。云何無漏根欲界
|
繫緣。此根非法智相應乎。答曰。苦法忍彼
|
相應根。苦法智習法忍。彼相應根習法智。是
|
謂無漏根欲界繫緣。此根非法智相應也。云
|
何無漏根法智相應。此根非欲界繫緣。答曰。
|
諸根緣盡緣道法智相應。是謂無漏根法智相
|
應。此根非欲界繫緣。云何無漏根欲界繫緣。
|
彼根法智相應。答曰。諸根緣苦緣習法智
|
相應。是謂無漏根欲界繫緣。彼根法智相應。
|
云何無漏根非欲界繫緣。非法智相應乎。答
|
曰。苦未知忍苦未知智彼相應根。習未知忍
|
習未知智彼相應根。盡法忍彼相應根。盡法
|
智盡未知忍盡未知智彼相應根。道法忍彼
|
相應根。道法智道未知忍道未知智彼相應
|
根。是謂無漏根。此根非欲界繫緣。彼根非法
|
智相應。諸無漏根色無色界繫緣。彼根未知
|
智相應乎。答曰。或無漏根色無色界繫緣。
|
彼根非未知智相應。云何無漏根色無色界
|
繫緣。彼根非未知智相應乎。答曰。苦未知忍
|
彼相應根。苦未知智習未知忍。彼相應根習
|
未知智。是謂無漏根色無色界繫緣。彼根非
|
未知智相應也。云何無漏根未知智相應。彼
|
根非色無色界繫緣。答曰。諸根緣盡緣道未
|
知智相應。是謂無漏根未知智相應。彼根非
|
色無色界繫緣。云何無漏根色無色界繫緣。
|
彼根未知智相應乎。答曰。諸根緣苦緣習未
|
知智相應。是謂無漏根色無色界繫緣。彼根
|
未知智相應。云何無漏根非色無色界繫緣。
|
彼根非未知智相應。答曰。苦法忍苦法智彼
|
相應根。習法忍習法智彼相應根。盡法忍盡
|
法智盡未知忍彼相應根。盡未知智道法忍
|
道法智彼相應根。道未知忍彼相應根道未知
|
智。是謂無漏根。彼根非色無色界繫緣。彼根
|
非未知智相應法。智當言法智。答曰。法智當
|
言法智。或彼知他人心智。苦智習智盡智道
|
智。或有覺有觀。或無覺有觀。或無覺無觀。或
|
樂根相應。或喜根護根空無相無願。或欲界
|
繫緣。或不繫緣(法智盡)。未知智當言未知智。答曰。
|
未知智當言未知智。或知他人心智。苦智習
|
智盡智道智。或有覺有觀。或無覺有觀。或無
|
覺無觀或樂根相應。喜根護根空無相無願。
|
或色無色界繫緣。不繫緣(未知智盡)。等意解脫。當言
|
得學根得無學根。答曰。等意解脫。當言得學
|
根得無學根。無疑意解脫。當言得學根得無
|
學根。答曰。若始得無疑。當言得學根得無學
|
根。若等意解脫阿羅漢。得無疑。當言得無學
|
根。一切結盡。當言得學根。得無學根乎。答
|
曰。一切結盡當言得學根得無學根。以無礙
|
道取須陀洹果證。此道當言忍相應。當言有
|
覺有觀。當言護根相應無願相應。當言不繫
|
緣(道跡竟)。以無礙道取斯陀含果證。若倍欲盡越
|
次取證。此道當言忍相應。當言有覺有觀。當
|
言護根相應無願相應。當言不繫緣。若得須
|
陀洹果。以世俗道取斯陀含果。此道當言等
|
智相應。當言有覺有觀護根相應。當言欲界
|
繫緣。若得須陀洹果。以無漏道取斯陀含果。
|
此道當言法智相應。或苦智習智盡智道智。
|
當言有覺有觀。當言護根相應。或空無相無
|
願。或欲界繫緣或不繫緣(往還竟)。以無礙道取
|
阿那含果證。若欲愛盡越次取證。此道當言
|
忍相應。或有覺有觀或無覺有觀或無覺無
|
觀。或樂根喜根護根相應。無願相應。若得斯
|
陀含果。以世俗道取阿那含果。此道當言等
|
智相應。當言有覺有觀。當言護根相應。當言
|
欲界繫緣。若得斯陀含果。以無漏道取阿那
|
含果。此道當言法智相應。或苦智習盡道智。
|
當言有覺有觀。當言護根相應。或空無相無
|
願相應。或欲界繫緣或不繫緣(不還竟)。以無礙道
|
取阿羅漢果證。若依未來有覺有觀三昧。取
|
阿羅漢果。此道或法智相應。或未知智。或苦
|
智習盡道智。當言有覺有觀。當言護根相應。
|
或空無相願。或無色界繫緣或不繫緣。若依
|
初禪取阿羅漢果。此道或法智相應或未知
|
智。或苦智習盡道智。當言有覺有觀。當言喜
|
根相應。或空無相無願。或無色界繫緣或不
|
繫緣。若依禪中間取阿羅漢果。此道或法智
|
相應。或未知智或苦智習盡道智。當言無覺
|
有觀。當言護根相應。或空無相願。或無色界
|
繫緣或不繫緣。若依二禪取阿羅漢果。此道
|
或法智相應。或未知智或苦智習盡道智。當
|
言無覺無觀。當言喜根相應。或空無相無願。
|
或無色界繫緣或不繫緣。若依三禪取阿羅漢
|
果。此道或法智相應。或未知智。或苦智習盡
|
道智。當言無覺無觀。當言樂根相應。或空無
|
相願。或無色界繫緣或不繫緣。若依四禪取
|
阿羅漢果。此道或法智相應。或未知智。或苦
|
智習盡道智。當言無覺無觀。當言護根相應。
|
或空無相願。或無色界繫緣或不繫緣。若依
|
無色定取阿羅漢果。此道當言未知智相應。
|
或苦智習盡道智。當言無覺無觀。當言護根
|
相應。或空無相願。或無色界繫緣。或不繫緣
|
(真人竟)。幾根滅盡起得須陀洹果乎。答曰。根不
|
悉滅七盡起。一滅不起(未知)。一起不盡(
|
已知)。當言得
|
須陀洹果也。幾根滅盡起當言得斯陀含果
|
耶。答曰。若倍欲盡越次取證。根不悉滅七
|
盡起一滅不起一起不盡。當言得斯陀含果
|
也。若得須陀洹果。以世俗道取斯陀含果。根
|
不悉滅七盡起。當言得斯陀含果。若得須陀
|
洹果。以無漏道取斯陀含果。根不悉滅八盡
|
起(如已知)。當言得斯陀含果也。幾根滅盡起。當
|
言得阿那含果乎。答曰。若欲愛盡越次取
|
證。根不悉滅七盡起。一滅不起一起不盡。當
|
言得阿那含果也。若得斯陀含果。以世俗道
|
取阿那含果。禪不現在前四根悉滅(憂苦男女)。七盡
|
起當言得阿那含果。若禪現在前四根悉滅
|
也。六盡起(五根竟)。一滅不起一起不盡。當言
|
得阿那含果也。若得斯陀含果。以無漏道取
|
阿那含果。禪不現在前四根悉滅八盡起。當
|
言得阿那含果也。若禪現在前四根悉滅七
|
盡起(五根意已知)。一滅不起(護根)。一
|
起不盡(或樂喜)。當言得
|
阿那含果也。幾根滅盡起。當言得阿羅漢果
|
乎。答曰。若依未來有覺有觀三昧。取阿羅
|
漢果。一根悉滅(命也)。七滅盡起一滅不起(已知)。一
|
起不盡(無知)。當言得阿羅漢果。初禪中間第四
|
禪無色定亦復如是。若依初禪取阿羅漢果。
|
二根悉滅(命護)。六滅盡起一滅不起一起不盡一
|
盡起。當言得阿羅漢果也。二禪三禪亦復如
|
是(三禪樂根)。
|
有品第二十八竟(梵本三百二十八首盧秦言四
|
千二百七十二言)。
|
阿毘曇根犍度更樂跋渠第三
|
十六更樂有對更增語更。明更無明更非
|
明非無明更。愛更恚更。樂痛更。苦痛更。不苦
|
不樂痛更。眼更耳更鼻更舌更身更意更。何
|
等有對更乃至意更為何等耶。有對更攝幾
|
更。乃至意更攝幾更乎。有對更幾根相應。
|
乃至意更幾根相應耶。諸根有對更因有對
|
更此根相應乎。設根有對更相應。彼根有對
|
更因乃至意更因亦復如是。諸此種成就眼
|
根。彼成就此種身根乎。設成就此種身根。
|
彼成就此種眼根乎。耳鼻舌根亦復如是。地
|
獄幾根成就。畜生餓鬼斷善本邪定等定不
|
定。閻浮提拘耶尼弗于逮鬱單曰。四天王身
|
三十三天。炎摩兜術化自在他化自在天。梵
|
加夷天。光音。遍淨。果實天。中陰。無色。堅信
|
堅法信解脫見到。身證慧解脫俱解脫成就
|
幾根乎。眼根得斷智時。幾根得斷智。乃至
|
慧根得斷智時。幾根得斷智。眼根得盡證時。
|
幾根得盡證。乃至慧根得盡證時。幾根得盡
|
證。此章義願具演說。
|
十六更樂有對更樂增語更樂。明更樂無明
|
更樂。非明非無明更樂。愛更樂恚更樂。樂痛
|
更樂苦痛更樂。不苦不樂痛更樂。眼更樂耳
|
更樂鼻更樂舌更樂身更樂意更樂。云何有
|
對更樂乎。答曰。五識身相應更樂。云何增
|
語更樂乎。答曰。意識身相應更樂。云何明
|
更樂。答曰。無漏更樂。云何無明更樂乎。答
|
曰。染污更樂。云何非明非無明更樂。答曰。無
|
染污有漏更樂。云何愛更樂乎。答曰。欲相應
|
更樂。云何恚更樂。答曰。瞋恚相應更樂。何謂
|
樂痛更樂。答曰。樂痛相應更樂。何謂苦痛更
|
樂。答曰。苦痛相應更樂。何謂不苦不樂痛更
|
樂乎。答曰。不苦不樂痛相應更樂。何謂眼
|
更樂耶。答曰。眼識身相應更樂。耳鼻舌身更
|
樂亦如是。何謂意更樂乎。答曰。意識身相
|
應更樂。有對更樂攝六更樂七更樂少入。增
|
語更樂攝三更樂七更樂少入。明更樂攝明
|
更樂四更樂少入。無明更樂攝三更樂十一
|
更樂少入。非明非無明攝非明非無明更樂
|
十一更樂少入。愛更樂攝愛更樂十一更樂
|
少入。恚更樂攝恚更樂十一更樂少入。樂痛
|
更樂攝樂痛更樂十二更樂少入。苦痛更樂
|
攝苦痛更樂十一更樂少入。不苦不樂痛更
|
樂攝不苦不樂痛更樂十三更樂少入。眼更
|
樂攝眼更樂八更樂少入。耳鼻舌身更樂亦
|
復如是。意更樂攝三更樂七更樂少入。有對
|
更樂一根相應八根少入。增語更樂五根相
|
應八根少入。明更樂三根相應九根少入。無
|
明更樂六根少入相應。非明非無明更樂十
|
一根少入相應。愛更樂四根少入相應。恚更
|
樂四根少入相應。樂痛更樂二根相應九根
|
少入。苦痛更樂二根相應六根少入。不苦不
|
樂痛更樂一根相應九根少入。眼更樂九根
|
少入相應。耳更樂鼻更樂舌更樂身更樂亦
|
復如是。意更樂五根相應八根少入。諸根因
|
有對更樂。有對更樂此根相應乎。答曰。如
|
是。諸根有對更樂相應。彼根因有對更樂。頗
|
根因有對更樂。此根非有對更樂相應。答曰。
|
有諸根因有對更樂諸餘更樂相應。若根因
|
有對更樂報生無緣乃至因意更樂亦復如是。
|
除二更樂。諸根因明更樂此根明更樂相應
|
乎。答曰。如是。諸根明更樂相應彼根因明
|
更樂乎。答曰。如是。諸根因非明非無明
|
更樂。此根非明非無明更樂相應。答曰。如是。
|
諸根非明非無明更樂相應。此根因非明非
|
無明更樂。頗根因非明非無明更樂。此根非
|
明非無明更樂相應乎。答曰。有諸根因非明
|
非無明更樂報生無緣。諸此種成就眼根。彼
|
成就此種身根乎。答曰。或此種成就眼根非
|
此種身根。云何此種成就眼根非此種身根
|
乎。答曰。生欲界不得眼根。設得便失得天
|
眼。是謂此種成就眼根非此種身也。云何此
|
種成就身根非此種眼根乎。答曰。生欲界不
|
得眼根。設得便失不得天眼。是謂此種成就
|
身根非此種眼根也。云何此種成就眼根此
|
種身根。答曰。生欲界得眼根不失若生色界。
|
是謂此種成就眼根此種身根也。云何非此
|
種成就眼根。非此種身根乎。答曰。生無色
|
界。是謂非此種成就眼根。非此種身根也。耳
|
根亦如是。若此種成就鼻根。彼此種成就身
|
根乎。答曰。如是。若此種成就鼻根。彼此種
|
成就身根。頗此種成就身根非此種鼻根耶。
|
答曰。有生欲界不得鼻根。設得便失。舌根亦
|
如是。地獄成就幾根。答曰。若極多成就十九。
|
若極少八。畜生若極多十九。若極少十三。餓
|
鬼亦如是。斷善根若極多十三若極少八。邪
|
定若極多十九若極少八。等定若極多十九若
|
極少十一。不定若極多十九若極少八。閻浮
|
提拘耶尼弗于逮亦復如是。鬱單曰若極多
|
十八若極少十三。四天王身若極多十九若
|
極少十七。三十三天炎天兜術天化自在天
|
他化自在天亦復如是。梵加夷天若極多十
|
六若極少十五。光音天亦復如是。遍淨天若
|
極多十六若極少十四。果實天若極多十六
|
若極少十三。中陰若極多十九若極少十三。
|
無色若極多十一若極少八。堅信堅法若極
|
多十九若極少十三。信解脫見到若極多十
|
九若極少十一。身證慧解脫俱解脫若極多
|
十八若極少十一。眼根得斷智時到色愛盡。
|
五根得斷智耳鼻舌身根亦復如是。意根得
|
斷智時到無色愛盡。八根得斷智命根護根
|
信精進念定慧根亦如是。男根女根得斷智
|
時到欲愛盡。四根得斷智苦根憂根亦復如
|
是。樂根得斷智時到遍淨愛盡。即彼樂根得
|
斷智。喜根得斷智時到光音愛盡。即彼喜根
|
得斷智。眼根盡作證時到色愛盡。五根盡作
|
證得阿羅漢。十九根盡作證。耳鼻舌身根亦
|
復如是。意根盡作證時得阿羅漢。十九根盡
|
作證。命根護根信精進念定慧根亦復如是。
|
男根女根盡作證時到欲愛盡。四根盡作證
|
得阿羅漢。十九根盡作證。苦根憂根亦復如
|
是。樂根盡作證時到遍淨愛盡。即彼樂根盡
|
作證得阿羅漢。十九根盡作證也。喜根盡作
|
證時到光音愛盡。即彼喜根盡作證得阿羅
|
漢。十九根盡作證也。
|
阿毘曇更樂品第二十九竟(梵本一百四十一首盧秦言一千九
|
百一言)。
|
阿毘曇八犍度論卷第二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