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切經音義卷第三十六
|
|
翻譯沙門慧琳撰
|
底哩三昧耶經二卷
|
陀羅尼毘奈耶經一卷
|
蘇悉地集經二十卷(未音)
|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三卷
|
掬呬耶亶怛囉經三卷
|
真言要集四卷(未音)
|
大毘盧遮那念誦法七卷(亦名大日經)
|
遍照如來念誦法一卷
|
毘盧遮那如來要略念誦法二卷
|
金剛頂經略瑜伽四卷
|
金剛頂大教王經三卷
|
普通諸尊瑜伽念誦法一卷
|
瑜伽要妙略修行法一卷
|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五字心經一卷
|
文殊師利五字偈頌法一卷
|
金剛頂文殊師利五字真言法一卷
|
金剛頂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一卷
|
降三世金剛瑜伽觀自在心真言法一卷
|
金剛頂經觀自在如來修行法一卷
|
修般若波羅蜜瑜伽觀行法一卷
|
觀自在如意輪瑜伽法一卷
|
金剛頂瑜伽大樂金剛薩埵念誦法一卷
|
降三世大曼荼羅中蓮華部心法一卷
|
吉祥勝初瑜伽大樂金剛薩埵法一卷
|
降三世觀自在心陀羅尼法一卷
|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法一卷
|
蓮花降三世瑜伽觀自在心儀軌
|
金剛頂瑜伽觀自在菩薩心念誦法一卷
|
觀自在菩薩心真言成就法一卷
|
右三十經六十三卷同此卷音。
|
底哩三昧耶經上卷
|
底哩(二合字上丁以反下里字彈舌梵語也唐云
|
三即三種三昧即佛部蓮華部金剛部故云底哩三
|
昧)。
|
磔開(上陟革反前毘盧遮那念誦法下卷已具釋
|
從石從桀也)。
|
近緣(緣絹反去聲字集訓云衣物四邊緣也借音
|
字經文從木作椽音傳非經義也)。
|
乳(厥願反前蘇悉地請問經上卷中已具釋訖)。
|
插入(楚甲反聲類云插刺入也古今正字從手從
|
臿臿音同上從千從臼臼音舊也)。
|
縮向(搜六反賈注國語云縮盡也退也宋忠注太
|
玄經云縮止也說文縮蹙也從糸宿聲也)。
|
(上音符下偷口反前頂輪經中已釋也)。
|
漉(上精禁反顧野王云
|
漸也沈也說文從又從穴作今時俗省
|
也古今正字從水從下
|
音祿顧野王云漉
|
瀝去水也爾雅竭也方言涸也極也廣雅盡也形聲字)。
|
下卷(無字可音訓)
|
陀羅尼毘柰耶經(或名真言鼻柰耶)
|
繒交絡(上疾陵反說文帛之總名也從糸曾聲下
|
音洛郭注山海經云絡繞也轉注字也)。
|
弓(雙捉反經從木作槊俗也前悉地經中已具釋)。
|
鷹鷂(上憶矜反左傳爽鳩氏司寇廣雅鷙鳥也能
|
搏狐免轉注字下餘照反顧野王云鷂似鷹而小廣
|
雅曰鶗鵳鷸
|
子籠脫鷂也案鷂子鷹鸇之類也異名甚多鶗音題鷸音聿)。
|
謦欬(上輕郢反蒼頡篇云謦聲也莊子謦欬其側
|
說文謦亦欬也從言從省聲下開愛反考聲云欬嗽
|
也說文從欠
|
亥聲)。
|
躊躇(上直留反亦音池下音除又音
|
毛詩傳愛而不見搔首躊躇案躊躇者狐疑猶豫也
|
廣疋亦云躊躇猶豫也
|
又云蹢跢跦也)。
|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上卷
|
溉灌(上機義反下官換反考聲云澆也漬也顧野
|
王云溉猶灌注也又云沃注也說文並從水)。
|
河沂(下義橫反玉篇云水涯也形聲字)。
|
密緻(下池利反鄭注禮記緻即密也廣雅至也古
|
今正字緻者精徽密緻也亦細密也從糸致聲)。
|
瞢悶(上墨崩反集訓云瞢亂也亦悶也說文目不
|
明也從苜從苜音武福反
|
音縣從音包)。
|
|
稈(上高老反考聲云禾黍莖也顧野
|
王云即禾草也說文形聲
|
字也下干反杜注左傳稈亦
|
也古今
|
正字禾莖也從禾旱聲亦稻稈草也)。
|
噴嚏(上普悶反下丁計反前悉地經中已具釋)。
|
鶘(上暉運反下音胡考聲云怪鳥也
|
今古正字並形聲字也)。
|
蘇婆呼經中卷
|
縛(上益琰反考聲禳也
|
廣雅壓鎮也集訓著也案
|
亦禱也祈禱精魅鬼神與人為祟或造符書喚人名
|
字或作彼人形像埋藏於神祠或下或十字路上名為禱)。
|
眵涕(上叱之反韻詮云目中眵也集訓云目汁凝
|
結也說文瞢兜也目傷眥也從目從侈省聲也侈音
|
齒眥音接兜
|
音斗俟反)。
|
熅相(上委雲反廣疋熅煥也毛詩傳云熅而暑熱
|
也說文熅鬱煙也從火聲
|
音溫從囚從皿從日者非也)。
|
或(下氶證反考聲云
|
餘也廣雅贈也送也說文云物相增加也副也從貝
|
從勝省聲字也)。
|
蘇婆呼經下卷
|
相扠(丑皆反考聲云扠謂以拳擊人也字統榾也
|
或從虒作搋音訓與上同古今正字從手叉聲也搰
|
音魂骨反)。
|
相(龐剝反考聲云撲謂手搏投
|
於地也文字釋要云從高墜下也從手僕聲經作撲
|
非也音普卜反非經義也)。
|
謎言(上迷弊反考聲云謎考隱言語以惑人也韻
|
略亦云隱語也聲類云隱語迷人也)。
|
搵塗(上溫困反韻詮云內物於水中也考聲云柱
|
也淺沒水也說文沒也從手聲
|
音溫)。
|
煽(上包
|
反考聲云燒柴竹聲也文字集略云火
|
集訓云火烈也或作
|
從火聲也下羶戰反埤蒼云
|
煽熾
|
也考聲云火盛也或從人作古今正字從火扇聲也)。
|
篥(上音必下
|
一反考聲云篳篥樂器也廣雅作
|
或作皆古今字也羌人所吹角者
|
以驚馬者今經文作
|
|
栗俗字)。
|
謹孎(下丁角反蒼頡篇云謹孎善說
|
文云謹順也從女屬聲又音
|
綠反訓釋略同故不重敘也)。
|
揩(上摽遙反爾雅云扶搖謂之
|
郭璞注云暴從
|
上向下曰考聲云疾風也自下而
|
上也說文颻風也從
|
風焱聲焱音同上音符下揩音客皆反)。
|
衒賣(玄絹反說文行旦賣從行玄聲或從言作
|
下埋敗反說文出物也從出賈聲今俗從土作賣變
|
體訛也又說
|
買字從四從貝會意字今俗用從皿訛謬也)。
|
或展(哲輦反俗字也古文正從
|
從衣作
|
音同上考聲云
|
申也直也舒也經文從手作搌非也)。
|
|
踡跼(上倦員反下獄反埤蒼云踡跼
|
不伸也行即曲背也)。
|
蝪蜥(上音易下音昔說文云在屋壁曰守宮在草
|
澤曰蝪蜥其鳴自呼口中吐卵而生並形聲字)。
|
唾(上祥延反考聲云口中津也說文
|
云口液也從水欠聲經作涎俗字也下土臥反訓釋
|
與上字同並形聲字
|
也)。
|
齧毒(上研結反經文從口作嚙俗字也從齒從省聲也)。
|
曜(上音赫下音燿經文二字並從火
|
作燿俗字非正體也)。
|
掬呬耶亶怛囉經
|
蟲窠(上逐融反經作虫俗傳誤也下苦和反說文
|
窠空也在穴曰窠樹上曰巢從穴果聲)。
|
鹹(上匣緘反尚書潤下作鹹說文北
|
方味也從鹵咸聲下甲斬反埤蒼云
|
也考聲云鹹土也形聲字也)。
|
餘(承證反盈出也土有餘也說
|
文從貝聲
|
音同上經從二貝作非也)。
|
|
潬潭(上歎難反尒疋沙水出曰潬形聲字也下音
|
談王逸注楚辭云潭閑也南楚之人謂深水曰潭潭
|
閑也深也亦
|
形聲之字也作灘者非古文之字也)。
|
祆祠(上顯堅反本無此字胡人謂神明曰天語轉
|
呼天為祆前賢隨音書出此字從示從天以別之下
|
祠音寺滋反
|
爾雅祠祭也白虎通祠者嗣也百神之廟皆曰祠何
|
注公羊祠食也從示司示音祇)。
|
婆(此句梵語降三世金剛名也上孫
|
字正梵音呼素字便含口含聲在喉中
|
婆字取去聲即是)。
|
摩(下馨反亦梵語上界之天王名者也)。
|
絣繩(上伯盲反彈白繩為界道)。
|
橛子(上權月反經作拴俗非也)。
|
勻(上蒼何反次聿均反下老刀反上也)。
|
紫礦(虢猛反藥名也)。
|
單拏人頭棓(單孥梵語唐云棓亦云杖下白項反
|
焰摩天所執也)。
|
爍底(上商斫反下丁以反此句亦梵語也唐云短矛也)。
|
莽莫枳(上莫牓反下經以反梵語金剛部母名也
|
經文作
|
書誤作亦得)。
|
除穢忿怒尊(舊譯名不淨金剛或名穢跡金剛並
|
拙譯不正有同毀罵聖者其實義不然或名火頭金
|
剛亦非正譯梵云烏澀摩義譯云焚燒
|
穢惡此聖者以深淨大悲不避穢觸救護眾生以大
|
威光猶如猛火燒除煩惱
|
妾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故名除穢又梵名摩賀麼
|
羅唐云大力以大慈力猶如熾火燒除穢惡生死業
|
故名大力也)。
|
窄處(上爭革反經作迮錯用字正體處字今作處俗字)。
|
五藥(經文不分明闕今依金剛頂瑜伽說五藥梵
|
名娑賀拶囉一娑賀禰縛二建吒迦哩三儗哩羯囉
|
孥四勿哩荅
|
賀底五並西國藥此國無即以此土所出靈藥替之
|
伏苓一朱砂二雄黃三人參四赤箭五各取少許共
|
置一瓶子中埋
|
之也)。
|
五寶七寶(金一銀二真珠三水精四玉五七寶加
|
二璃六虎魄七)。
|
八方幡色(東方白色幡東南方火色赤黃也南方
|
黑色幡西南方煙色淺黑也西方赤色幡西北方綠
|
色
|
水色也北方黃色幡東北方白紅色幡此等幡但依
|
色作不畫形像也)。
|
鵷鵲(上菀袁反鵷鶵鳳屬也下槍藥反
|
鵲也此二皆靈鳥也形聲也)。
|
生(言羯反如七月十五日種生)。
|
牸牛并犢(上音字即母牛也下音獨其子牛必須
|
毛色相似者為上經說數十種華香雜果食飲各色
|
目
|
雖有難字悉不可音以花香果食此國並無其梵語
|
或正不正設音亦無此物所以不音)。
|
此有陀羅尼集四卷(集未了未音)
|
大毘盧遮那經第一卷(無畏三藏譯)
|
菩薩之身為師子座(師子座者轉法輪人所坐之
|
座俗名高座經文有密說如來往昔因
|
地行菩薩道時次第修行地波羅蜜從初一地二地
|
乃至十地時等覺地妙覺地而成正覺當知皆以前
|
地行業為基
|
積累前十一地之功德以成妙覺而坐其上地地皆
|
轉妙法輪安處其位故云以菩薩
|
之身為師子座)。
|
社怛梵(梵語外道名也此與知者外道宗計大同
|
但名字別異耳)。
|
鵂(上音休下音留案
|
鵂者即釁侯夜飛怪鳥
|
也亦名訓侯或名訓狐以所鳴之聲為名也多居土
|
窟穴晝伏夜
|
出捕鼠及鶣鶝小鳥等為食毛羽蒼斑大如鷹眼圓
|
睛赤爪似鷹與角鴟荒土
|
梟等同類而稍大也)。
|
械心(杻械也愚執不移猶如杻械拘繫也)。
|
剃刀心(上體計反除毛髮之剃刀也經作剔非也)。
|
淹(於炎反留滯也)。
|
株杌(上音誅樹殘根也下五骨反木無頭曰杌)。
|
繫縛(上音計經作係非也)。
|
洒濯(上西禮反下音濁也)。
|
火(夕胤反考聲云火燒餘木也經從盡作燼字也)。
|
牛欄(音闌)。
|
河潬(坦單反水中沙出也)。
|
兼綜(宗宋反言為人師者兼通內外墳典明解世
|
間一切藝術然後可為人師也)。
|
蟲蟻(上逐融反經作虫也下宜几反或作螘蚍蜉
|
也形聲字也)。
|
瞿摩夷(梵語牛糞也用塗地)。
|
瞿摸怛囉(梵語唐云牛溺此經有數百道真言及
|
梵語或有難字皆是響梵語多不切當并說字輪花
|
香
|
法義天人名目琳已依梵本再翻在陀羅尼中此不
|
重釋設強音訓不近梵音語也)。
|
顯敞(昌掌反高明顯望也)。
|
姝麗(上衝珠反廣雅美也小雅姝好也或作)。
|
縞素(上高考反韻詮縞白也小爾雅云絹之精者曰縞也)。
|
黶月(伊琰反黑子也大忿怒尊名也)。
|
藻繢(上音遭老反考聲云文章也彩色也下回罪
|
反韻英云畫也彩色明也上聲字亦去聲也)。
|
大日經第二卷
|
權智(倦員反考聲常合道也揆度也從木)。
|
癹磔迦(上普沫反次張革反下薑佉反真言中摧壞句)。
|
頡唎(上頡字唯
|
梵語應音痕沒反亦可書紇哩字下匹謎反去聲字
|
)。
|
仡哩恨拏(上銀訖反哩轉舌下儜加反是真言威
|
忿句經中書揭佷孥亦通挍
|
也)。
|
間插(楚洽反剌入也)。
|
縑(上音兼絹也)。
|
蹲踞(上音存下音據也)。
|
臾方(梵語唐云風即西北方是也)。
|
以捨囉梵(上音合從門
|
聲音同經從非也此
|
句梵語唐云瓦也於西北隅風神王位
|
作法
|
止風雨以瓦合之)。
|
大日經第三卷
|
幟(上必遙反考聲
|
舉也從巾或從木作標下昌志反字書云幟謂
|
上幡也亦從巾戠聲)。
|
(上相臾反花中細毛也下捶反亦須也)。
|
計都(梵語也唐云幢或云節手執也)。
|
朅伽(上褰謁反亦梵語唐云即是持仙也)。
|
傘(上音散上聲俗字也正作繖繖即也)。
|
屣(上音里下所綺反
|
韻英云履之不攝跟者屬也或作
|
)。
|
安膳那(音善唐云眼藥似礦石青黑色亦似金精石藥也)。
|
嚧遮那(梵語唐云牛黃數般藥物名並是持明仙
|
加持相應物也)。
|
霏霧(上妃尾反下音務輕霧也)。
|
無擇報(無擇者不擇貴賤也但作大逆即入其中名無間獄)。
|
彤赤(上音同彤亦赤也)。
|
那辣遮(闌葛反梵語也金剛椎之梵名也柄椎也)。
|
目竭嵐(臘耽反亦梵語也即是具棓杵矛索之類也)。
|
絹縠(洪屋反韻英云羅縠也絹之者也)。
|
大日經第四卷
|
憩伽(上騫罽反梵語也唐云或名大慧刀也)。
|
卵(音齊)。
|
腰卵(伊遙反亦作說文人身中也象
|
人說文作從曰從交
|
省聲也籀文作要從女從省聲也
|
今變文用)。
|
穬麥(上虢猛反下伯反說
|
文從夾從久今俗字從來作麥非
|
音雖)。
|
何耶揭哩(梵語唐云馬頭明王)。
|
刀(逍曜反韻英云刀室也形聲字)。
|
鐸印(唐洛反大鈴也)。
|
鎚(直追反俗字也正從木從隹作椎也)。
|
芰荷(上奇寄反賈注國語云苃也楚
|
人謂陵為苃杜林或作茤)。
|
大日經第五卷
|
圓整(下征郢反考聲云齊也理也古今正字整正
|
也從束從支正聲也)。
|
朱黰(下真忍反古今正字謂美髮為黰從黑真聲)。
|
摽誌(上必遙反下音志韻英云記其事曰誌也)。
|
羌揭梨(上姜反梵語也唐云小刀似報持印信也)。
|
鵝鵠(上我哥反水鳥也色白如雪人家或養下紅
|
木反俗謂之紅亦水鳥形似
|
微有少紅頭微有青巢於高樹
|
長頸高足長喙也)。
|
綿纊(上彌鞭反下苦晃反)。
|
綵絢(下玄絹反鄭注儀禮云釆文成曰絢絢服榮
|
盛也從糸旬聲旬音同上並形聲字)
|
。
|
餚(上交反俗字也
|
正體單作肴考聲云脯羞也集訓云木果之屬也下
|
音善鄭注禮記云膳進也今之美食皆
|
曰珍膳從肉善聲經文從食作俗
|
字非也爾雅云尤益之者矣)。
|
淨(順倫反正體字也經作醇或從水作淳皆變體俗字也)。
|
翊侍(上蠅即反考聲云輔助也說文從羽從立會意字也)。
|
大日經第六卷
|
(此卷經文少有難字雖說梵字三十四文重重
|
演說解釋字義叵皆深密又說護摩法初說四十四
|
種世間火法火神名
|
字後說十二不思議出世間火及火神相
|
已於真言集中具訓釋訖此經為梵語用字不切當
|
所以不音)。
|
面(扶武反上聲字也韻英云頰骨也或作)。
|
大日經第七卷
|
窟(上坎甘反廣疋
|
音成也考聲云鑿山壁為坎也說文龍
|
也從今龍經從合作龕非也下苦骨反或從土
|
|
作堀杜注左傳云地室也古今正字從穴屈聲也)。
|
繽紛(上匹賓反下拂文反字書云花飛亂墜)。
|
綃縠(上音消鄭注禮記云綃繒古今名也毛詩傳
|
綃縑也又云綺屬也下紅木反釋名云紗縠也並形
|
聲字也)。
|
炳現(上兵皿反光照明也)。
|
迺脩(上音乃古乃字)。
|
三摩呬多(呬音馨以反梵語唐云等引瑜伽論云
|
謂勝妙地離沈掉等平等能引諸功德故名為等引
|
定
|
之異名也)。
|
憺怕(上談濫反下音魄心志恬靜安神也經從水
|
作淡泊非也)。
|
膏車(上音告考聲云以膏油加車軸
|
曰膏車下閑反或作
|
亦通車軸頭是也)。
|
遍照如來念誦法(善無畏前譯)
|
崇(上都昆
|
反考聲云敦敬也崇重也說文恕也正作
|
經作敦俗字也)。
|
勵行(力滯反集訓云勉力也從力厲聲厲音同上)。
|
誠懇(肯佷反考聲云懇至誠也信也說文從心豤
|
聲豤音同上)。
|
即捩(蓮反字書拗捩也從手)。
|
不憚劬勞(上壇爛反下具愚反)。
|
蠃盃(上魯禾反海中大也似蝸牛爾
|
雅云蚶蠃螔音移蝓音俞也開為水盃也)。
|
齧下脣(研結反沒咬也)。
|
為鞘(消曜反韻銓云刀室也已釋也)。
|
上撝虛空(毀韋反以手撝室也)。
|
辛葷(音勳蒜韭薤之屬也)。
|
蘿菔(下朋比反紫花大根菜也本蕃戎獻此菜也)。
|
椿菜(黜倫反木名也)。
|
毘盧遮那如來要略念誦法上卷(金剛三藏譯)
|
渚島(上諸暑反考聲云小洲也亦作陼下刀老反
|
說文云海中有山可依止曰島從山鳥聲或作
|
亦作也)。
|
磔豎(上張革反開也從石從桀下殊主反正從豆從立作俗)。
|
安(牙革反說文顙也從
|
頁從各省聲也經從客作額俗也古今俗字非也)
|
。
|
交(下剜換反經從肉
|
作腕俗字也說文云掌後節也正從手從叉古文爪
|
字從目會意字也)。
|
摜於(閞患反說文云慣習也從手貫聲也)。
|
須(下蕤捶反蓮華中須是)。
|
被鎧(開大反考聲云鎧甲也又音康改反)。
|
毘盧遮那念誦法下卷
|
鈴鐸(上歷丁反下唐洛反)。
|
字(武敢反)。
|
蹲踞(上音存下音據)。
|
摶(上段鸞反廣雅著也禮記無
|
摶飯說文圓也從手專聲也)。
|
盥洒(上音管說文澡手也從臼從水從皿會意字
|
下西禮反或作洗說文洒滌也形聲字也)。
|
金剛頂經略瑜伽第一卷(金剛智譯)
|
阿鞞(初菊反毗迷反梵語唐云無動佛也)。
|
嚂字(覽字彈舌即是梵語)。
|
蹙眉(酒育反)。
|
漱口(搜皺反音與瘦同從水正顧野王云以水盪
|
口也經從口作俗字也)。
|
嗢俱吒坐(溫骨反梵語也注中云臀不著地臀音
|
鈍魂反從肉殿聲)。
|
叱喝(上瞋栗反下呵葛反)。
|
抽擲(上丑留反下呈戟反並形聲字也)。
|
金剛頂經第二卷
|
上(昂各反考聲
|
從肉作經文從齒
|
作俗字也說文作
|
谷音強各反口上河也象其文理也古文本無此字
|
先賢隨俗語書出或從肉從齒皆非正相傳共用音
|
五各反古云尒)。
|
鍊蠟(上音蓮殿反消鍊蜜蠟也或錫鑞令柔耎)。
|
玉枕(針荏反腦後也)。
|
金剛頂經第三卷
|
出眺(吊反集訓眺望也從目兆聲經從月非也)。
|
四邊緣(悅絹反去聲字鄭注禮記云緣飾邊也從
|
糸借音字經從手作椽曹椽非此用也)。
|
闊(上寬括反爾雅闊
|
遠也廣也古今正字也從門活聲
|
也)。
|
擘過(巴麥反開是也)。
|
騎驀(音陌考聲踰越也說文或作古字也從馬莫聲也)。
|
月暈(音運考聲云日月傍氣也或青或赤圍日月似車輪)。
|
撥開(上音從手也)。
|
彈指(但難反作拳屈頭指以大指捻彈令作聲)。
|
揵椎(上音下墜追反從木隹聲經從追俗字非也)。
|
披拽(延結反從手拖也經從糸作絏非也)。
|
金剛頂經第四卷
|
胡麻屑(仙節反擣作末也)。
|
稠林(宙留反蒼頡篇云稠眾也廣雅穊也)。
|
濾漉(上驢佇反下音鹿)。
|
掩其眼(蠻八反考聲束也)。
|
掣開(昌恝反從手制)。
|
撚之(年典反)。
|
眼(嬰計反白膜睛也)。
|
鑿君荼(上藏洛反韻詮穿也說文從
|
從臼從殳從金會意字也君荼梵語唐云地火鑪即
|
護魔爐也)。
|
新鑽火(祖官反意取新淨不穢打石
|
火亦得竹火
|
亦得也)。
|
相伴(盤滿反伴令相和也)。
|
金剛頂大教王經上卷(不空三藏譯)
|
搖激(下經亦反顧野王云激清也王注楚辭云激
|
感也說文水礙也即疾波也從水聲也
|
)。
|
阿婆頗娜伽(梵語也唐言微細金剛觀亦曰從真起用也)。
|
剎那頃(剎那梵語唐無正翻案俱舍論積一百二
|
十剎那成一怚剎那積六十怚剎那為一臘
|
積三十臘
|
為一須臾積三十須臾成一晝夜計一
|
日夜有三十摸呼律多九百臘五萬四
|
千怚剎那六百四十八萬剎那時中
|
極促不過剎那以子丑等十二時分之每一時之中
|
從卯至辰有五十四萬剎那時也)。
|
嗢陀南(梵語也以義翻之猶如足跡古譯云偈也)。
|
揮斫(上音暉下章藥反)。
|
金剛頂經中卷
|
諷詠(上風鳳反鄭注周禮云倍文曰諷以聲節之
|
曰誦毛詩序云風諷也上以風化下下以風
|
上形聲字毛詩序
|
又云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
|
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
|
僮僕(上音童鄭注禮記云僮謂未冠者之稱也下
|
蓬木反毛詩傳僕附也禮記仕於家曰僕顧野王云
|
馭車者說文
|
給使者也)。
|
倨(上居御反廣雅倨慢也說文
|
不遜也從人居聲也下五告反廣雅傲慢也杜注左
|
傳不敬也說文亦倨也從人
|
敖聲也)。
|
鈿飾(上田練反借音用本音田下昇織反以寶廁鈿而飾之)。
|
金剛頂經下卷
|
搊擲(上簉搜反考聲云以指取物也
|
手覽而稱上搊金剛杵擲而弄之)。
|
擐般(上關患反借音字也杜注左傳擐貫穿衣也
|
本音患說文衣甲從手從省聲也)。
|
普通諸尊瑜伽念誦法
|
瑩徹(上縈迴反宋注太玄經云所以瑩明玄道也
|
廣疋瑩摩也說文從玉從熒省聲下纏列反韻詮徹
|
穿)。
|
倏焉(上昇肉反顧野王云往來迅速也說文犬走
|
也從火攸聲攸音由)。
|
蹙如寶形(酒育反考聲云速也急也古今正字窮
|
也迫也從戚足聲)。
|
挂輕(上音卦考聲挂懸也叉音怪訓用同)。
|
漸縮(下所六反韓詩云縮也賈注國
|
語縮退也說文縱也亂也從糸宿聲也)。
|
屣(上革字說文云獸皮治去毛
|
革更之也古文革字從三十凡三十年為一世而道
|
更革易也從臼今從省作革
|
下師滓反履屨也以皮作之故名革屣即五天竺國
|
皮鞋也無跟無綱帶屩屬也)。
|
瑜伽要妙略修行法(無難字不音訓)
|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五字心經
|
如釘橛(權月反廣雅橛杙也案橛者若
|
若竹若木纖之以釘地及牆壁古今正字從木厥聲
|
經作栓云木
|
入土為橛是天后朝時有人偽造進奉尋以停癈不
|
堪行用此說金剛橛印也)。
|
獨股(下音古唯獨上下一金剛杵也從肉從殳也)。
|
進力(上年結反捻也)。
|
容竄(亂反小雅云竄藏象形)。
|
智字(上音合閉戶也此念誦法
|
中諸真言中字甚訛謬不堪音訓惠琳依梵本再翻
|
具在真言集卷請撿
|
取也)。
|
文殊師利五字偈頌法
|
精進鎧(苦改反衣甲也)。
|
沃土(上音屋沃肥壤也)。
|
採掇(下都括反拾掇)。
|
悚慄(上粟勇反下窒反)。
|
普燎(力弔反照暗為明也)。
|
金剛頂文殊師利五字真言法
|
迴樹(熒反上聲韻英迥遠
|
也獨也從
|
聲音癸營反經文從向非也)。
|
鎣徹(上縈瞑反去聲韻英云珠玉光明從金縈省
|
聲經從玉俗也下列反韻詮徹通也跡
|
也從彳聲)。
|
兩髆(音博兩肩也從骨從博省聲經從月作膊非字形也)。
|
金剛頂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
|
胡跪(逵葦反右膝著地豎左膝危坐或云互跪也)。
|
轉樞(衝珠反門肘也郭注爾雅云門戶扉樞也韓
|
康伯注周易云樞機制動之主也古今正字從木區
|
聲扉音非古
|
今字)。
|
炳現(兵永反說文明也文彩炳然從火丙聲丙音同)。
|
上(昂各反俗字非正也說文云口上
|
河也象形作谷音強略反象口中上也
|
)。
|
縈繞(瑩營反考聲云纏也二手互相纏繞也從糸從營省聲)。
|
降三世金剛瑜伽觀自在心真言法(淨行譯)
|
撼為鈴(上含紺反廣雅撼動也說文搖也從手感
|
聲也下音靈)。
|
其眼(蠻八反)。
|
捺之(難怚反)。
|
擘蓮花(上音伯以手擘開)。
|
雞翎(歷丁反雞翅翎羽也)。
|
蹙如(上精育反從戚足聲)。
|
引颺(羊上反去聲字也)。
|
金剛頂經觀自在如來修行法
|
瑕翳(上夏加反考聲云珠玉病也從玉
|
聲下嬰計反賈注國語云翳扇屏也郭注方言云蔽
|
薆也奄也從羽聲
|
音同上也)。
|
修般若波羅蜜瑜伽觀行法(無可音訓)
|
觀自在如意輪瑜伽法
|
滿泥自在王(滿泥自在王梵語也唐云禮拜自在
|
王者無量壽佛)。
|
蓬髮黑形(盧果反借音避俗諱音華
|
瓦反脫衣露體也或作訓同)。
|
芬馥(上忿文反下馮目反芬馥者香氣也)。
|
急躁(上急字說文從及亦聲也下遭到反考聲性
|
急也顧野王云躁動也不安也從足喿聲喿音埽到
|
反)。
|
金剛頂瑜伽大樂金剛薩埵念誦法(前譯)
|
佩眾(裴妹反說文大帶曰佩從人從凡佩必有巾
|
巾為之飾故從巾)。
|
左髁(誇化反考聲云髀上骨也或作
|
坐也經文從月作胯非也)。
|
|
傾斜(上犬營反下夕嗟反俗字也說文正從衣從
|
邪省作正體字也)。
|
定掌(怕伯反說文拊也從手百聲)。
|
同臻(櫛詵反爾雅臻者至也說文從至秦聲也)。
|
成(鋤角反金剛銷印之古雅云尒)。
|
擲(上呈戟反俗字也從適
|
作擿今時用以為張革反相亂所以不用旦從鄭下
|
散正體之字)。
|
寵遇(上勇反考聲貴也韻英愛也賈
|
注國語榮也說文位也從龍聲)。
|
不瞬(水潤反動目也或作瞚也)。
|
自鋒(音)。
|
降三世大曼荼羅中蓮花部心法(淨行譯無可音訓)
|
吉祥初瑜伽大樂金剛薩埵法
|
為竅(啟反韻英云孔竅也說文空也從穴聲)。
|
泛花(芳梵反考聲泛浮也或作汎時用)。
|
側捩(蓮涅反或作戾或從手作捩集訓云拗捩經
|
文從糸作綟綟絲句字非此用故不取)。
|
彎弓(上綰關反蒼頡篇云引弓也古今正字開弓
|
放箭也從弓聲音攣)。
|
二髀(毗米反或作考聲云髀股也說
|
文股外也從骨卑聲經文從月作脾非字也)。
|
佉吒迦(梵語也以義譯之云以左右手腕相近柔
|
耎輪散十指共於心前三翻旋舞心住悅喜觀也)
|
。
|
瞻矚(上音占下音屬考聲云瞻矚者視也審詳也
|
集訓云眾目所歸也形聲字也)。
|
動(蕤純反韻英云目動也考聲云無
|
故目自動曰形聲字)。
|
降三世觀自在心羅尼法(不空三藏譯)
|
暈淡(上音運以彩色暉淡其畫也)。
|
繒帛(情蠅反彩物也)。
|
縛撲(龐邈反以手搏投於地也)。
|
踏(上正字也下音談合反廣雅踐也)。
|
掉(調曜反以手揮)。
|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法(不空三藏譯)
|
三掣拍胸(上昌熱反考聲云頓拽也從手制聲次
|
普伯反考聲云拊也擊也從手白聲)。
|
陽爓(閻反或作談燄案陽焰者陽氣
|
勝如火聚上煙焰之狀也)。
|
洒滌(上西禮反下音狄孔注尚書滌除也何注公
|
羊傳云滌潔淨也說文從水條聲)。
|
蓮花降三世瑜伽觀自在心儀軌(不空三藏譯)
|
金剛頂瑜伽觀自在菩薩心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心真言成就法
|
(此三卷無字可音訓)。
|
一切經音義卷第三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