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 
        
         
何 
無 
自 
體。 
故 
是 
違 
言。 
亦 
立 
義 
過。 
論 
者 
言。 
汝 
謂 
 
 
 
 
 
 
 
 
 
 
 
 
 
 
 
 
 
 
 
 
 
 
 
         | 
         
亦 
如 
是。 
若 
無 
自 
體。 
云 
何 
名 
諸 
法。 
既 
云 
諸 
法。 
云 
 
 
 
 
 
 
 
 
 
 
 
 
 
 
 
 
 
 
 
 
 
 
 
         | 
         
何 
有 
汝。 
汝 
若 
從 
生 
則 
石 
女 
梵 
行 
義 
皆 
不 
立。 
汝 
 
 
 
 
 
 
 
 
 
 
 
 
 
 
 
 
 
 
 
 
 
 
 
         | 
         
父 
修 
梵 
行。 
他 
人 
難 
曰。 
若 
汝 
父 
母 
審 
如 
是 
者。 
云 
 
 
 
 
 
 
 
 
 
 
 
 
 
 
 
 
 
 
 
 
 
 
 
         | 
         
義 
過 
故。 
云 
何 
違 
言。 
如 
有 
人 
說 
我 
母 
是 
石 
女。 
我 
 
 
 
 
 
 
 
 
 
 
 
 
 
 
 
 
 
 
 
 
 
 
 
         | 
         
無 
自 
體 
者。 
是 
義 
不 
然。 
何 
以 
故。 
違 
汝 
自 
言。 
亦 
立 
 
 
 
 
 
 
 
 
 
 
 
 
 
 
 
 
 
 
 
 
 
 
 
         | 
         
法 
不 
斷 
不 
常 
故。 
有 
此 
品 
起。 
外 
人 
言。 
汝 
說 
諸 
法 
 
 
 
 
 
 
 
 
 
 
 
 
 
 
 
 
 
 
 
 
 
 
 
         | 
         
復 
次 
空 
所 
對 
治 
若 
有 
若 
無。 
為 
令 
他 
解 
緣 
起 
諸 
 
 
 
 
 
 
 
 
 
 
 
 
 
 
 
 
 
 
 
 
 
 
 
         | 
         
  
  
觀 
有 
無 
品 
第 
十 
五 
  
  
  
  
  
  
  
  
 
 
 
 
 
 
 
 
 
 
 
 
 
 
 
 
 
 
 
 
 
 
 
         | 
         
  
  
  
  
大 
唐 
中 
印 
度 
三 
藏 
波 
羅 
頗 
蜜 
多 
羅 
譯 
 
 
 
 
 
 
 
 
 
 
 
 
 
 
 
 
 
 
 
 
 
 
         | 
         
  
  
  
  
偈 
本 
龍 
樹 
菩 
薩 
  
釋 
論 
分 
別 
明 
菩 
薩 
 
 
 
 
 
 
 
 
 
 
 
 
 
 
 
 
 
 
 
 
 
 
         |  |  
        
         
般 
若 
燈 
論 
釋 
卷 
第 
九 
  
  
  
  
  
  
  
  
  
 
 
 
 
 
 
 
 
 
 
 
 
 
 
 
 
 
 
 
 
 
 
 
         |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2  | 
        
         
釋 
曰。 
若 
謂 
諸 
法 
有 
自 
性 
者。 
得 
如 
是 
過。 
若 
汝 
定 
 
 
 
 
 
 
 
 
 
 
 
 
 
 
 
 
 
 
 
 
 
 
 
         | 
         
  
法 
若 
有 
自 
性 
  
  
從 
緣 
起 
不 
然 
  
  
  
  
 
 
 
 
 
 
 
 
 
 
 
 
 
 
 
 
 
 
 
 
 
 
 
         | 
         
一 
法 
有 
自 
體 
者。 
則 
無 
起 
義。 
如 
偈 
曰。 
  
  
  
  
 
 
 
 
 
 
 
 
 
 
 
 
 
 
 
 
 
 
 
 
 
 
 
         | 
         
故 
汝 
所 
說 
者。 
義 
則 
不 
然。 
復 
次 
第 
一 
義 
中 
若 
有 
 
 
 
 
 
 
 
 
 
 
 
 
 
 
 
 
 
 
 
 
 
 
 
         | 
         
所 
說 
者。 
我 
不 
遮 
故。 
不 
違 
現 
見 
及 
世 
間 
所 
解。 
是 
 
 
 
 
 
 
 
 
 
 
 
 
 
 
 
 
 
 
 
 
 
 
 
         | 
         
起 
者 
不 
可 
得 
故。 
此 
物 
有 
故 
者。 
如 
前 
已 
遮。 
世 
諦 
 
 
 
 
 
 
 
 
 
 
 
 
 
 
 
 
 
 
 
 
 
 
 
         | 
         
所 
解 
相 
違。 
論 
者 
言。 
於 
真 
實 
中 
無 
分 
別 
識 
緣。 
色 
 
 
 
 
 
 
 
 
 
 
 
 
 
 
 
 
 
 
 
 
 
 
 
         | 
         
起。 
而 
汝 
意 
欲 
此 
無 
體 
者。 
則 
違 
現 
見。 
及 
與 
世 
間 
 
 
 
 
 
 
 
 
 
 
 
 
 
 
 
 
 
 
 
 
 
 
 
         | 
         
無 
自 
體 
者。 
此 
則 
成 
我 
所 
成。 
若 
此 
諸 
法 
從 
因 
緣 
 
 
 
 
 
 
 
 
 
 
 
 
 
 
 
 
 
 
 
 
 
 
 
         | 
         
無 
自 
體。 
若 
如 
虛 
妄 
分 
別 
諸 
法 
有 
體。 
汝 
言 
此 
法 
 
 
 
 
 
 
 
 
 
 
 
 
 
 
 
 
 
 
 
 
 
 
 
         | 
         
無 
立 
義 
過。 
或 
有 
聰 
明 
邪 
慢 
者 
言。 
何 
等 
諸 
法 
是 
 
 
 
 
 
 
 
 
 
 
 
 
 
 
 
 
 
 
 
 
 
 
 
         | 
         
違。 
又 
世 
諦 
中 
安 
立 
諸 
法 
如 
幻 
等 
者 
我 
所 
不 
遮。 
 
 
 
 
 
 
 
 
 
 
 
 
 
 
 
 
 
 
 
 
 
 
 
         | 
         
諸 
法 
後 
立 
無 
者 
可 
違 
自 
言。 
而 
實 
不 
爾 
故 
不 
相 
 
 
 
 
 
 
 
 
 
 
 
 
 
 
 
 
 
 
 
 
 
 
 
         | 
         
故。 
汝 
語 
非 
也。 
復 
次 
若 
我 
先 
於 
第 
一 
義 
中 
忍 
有 
 
 
 
 
 
 
 
 
 
 
 
 
 
 
 
 
 
 
 
 
 
 
 
         | 
         
諸 
法 
有 
自 
體 
者。 
第 
一 
義 
中 
如 
何 
等 
物。 
以 
無 
譬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3  | 
        
         
有 
起 
有 
實 
者。 
前 
已 
遮 
故。 
有 
人 
言。 
所 
有 
諸 
法 
從 
 
 
 
 
 
 
 
 
 
 
 
 
 
 
 
 
 
 
 
 
 
 
 
         | 
         
喻。 
不 
取 
草 
木 
有 
體 
為 
喻。 
復 
次 
若 
謂 
草 
木 
地 
等 
 
 
 
 
 
 
 
 
 
 
 
 
 
 
 
 
 
 
 
 
 
 
 
         | 
         
者 
言。 
汝 
不 
善 
說。 
我 
引 
喻 
者 
以 
象 
馬 
等 
無 
體 
為 
 
 
 
 
 
 
 
 
 
 
 
 
 
 
 
 
 
 
 
 
 
 
 
         | 
         
形 
像 
顯 
現。 
以 
是 
義 
故。 
汝 
譬 
喻 
中 
無 
成 
立 
法。 
論 
 
 
 
 
 
 
 
 
 
 
 
 
 
 
 
 
 
 
 
 
 
 
 
         | 
         
力 
泥 
草 
木 
等 
是 
有 
非 
無。 
由 
此 
有 
故。 
彼 
象 
馬 
等 
 
 
 
 
 
 
 
 
 
 
 
 
 
 
 
 
 
 
 
 
 
 
 
         | 
         
復 
次 
有 
人 
不 
解 
此 
中 
譬 
喻。 
作 
如 
是 
言。 
幻 
咒 
藥 
 
 
 
 
 
 
 
 
 
 
 
 
 
 
 
 
 
 
 
 
 
 
 
         | 
         
幻 
師 
幻 
作 
牛 
等 
法。 
若 
有 
自 
體 
則 
不 
從 
因 
緣 
起。 
 
 
 
 
 
 
 
 
 
 
 
 
 
 
 
 
 
 
 
 
 
 
 
         | 
         
一 
義 
中 
內 
入 
無 
體。 
何 
以 
故。 
因 
緣 
起 
故。 
譬 
如 
  
 
 
 
 
 
 
 
 
 
 
 
 
 
 
 
 
 
 
 
 
 
 
 
         | 
         
則 
不 
須 
作。 
然 
今 
有 
作 
故 
知 
無 
體。 
此 
中 
立 
驗。 
第 
 
 
 
 
 
 
 
 
 
 
 
 
 
 
 
 
 
 
 
 
 
 
 
         | 
         
是 
因 
相 
翻 
此 
名 
緣 
云 
何 
名 
作。 
若 
法 
有 
自 
體 
者。 
 
 
 
 
 
 
 
 
 
 
 
 
 
 
 
 
 
 
 
 
 
 
 
         | 
         
若 
法 
不 
共 
無 
間 
自 
分 
生 
唯 
一 
能 
起 
自 
果 
者。 
此 
 
 
 
 
 
 
 
 
 
 
 
 
 
 
 
 
 
 
 
 
 
 
 
         | 
         
釋 
曰。 
若 
是 
作 
法 
者。 
此 
則 
無 
自 
體 
因 
緣 
相。 
云 
何 
 
 
 
 
 
 
 
 
 
 
 
 
 
 
 
 
 
 
 
 
 
 
 
         | 
         
  
若 
從 
因 
緣 
起 
  
  
自 
性 
是 
作 
法 
  
  
  
  
 
 
 
 
 
 
 
 
 
 
 
 
 
 
 
 
 
 
 
 
 
 
 
         | 
         
法 
有 
起 
者。 
是 
依 
他 
因 
緣 
耶。 
如 
偈 
曰。 
  
  
  
  
 
 
 
 
 
 
 
 
 
 
 
 
 
 
 
 
 
 
 
 
 
 
 
         | 
         
謂 
見 
法 
有 
起 
不 
能 
破 
我 
者。 
此 
中 
應 
問。 
汝 
言 
見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4  | 
        
         
者。 
與 
他 
差 
別 
言 
說 
為 
因 
論 
者 
言。 
諸 
法 
無 
體。 
先 
 
 
 
 
 
 
 
 
 
 
 
 
 
 
 
 
 
 
 
 
 
 
 
         | 
         
言 
說 
因 
故。 
譬 
如 
因 
長 
有 
短。 
長 
為 
短 
因。 
今 
言 
自 
 
 
 
 
 
 
 
 
 
 
 
 
 
 
 
 
 
 
 
 
 
 
 
         | 
         
彼 
內 
入 
等 
皆 
有 
自 
體。 
何 
以 
故。 
由 
起 
自 
他 
差 
別 
 
 
 
 
 
 
 
 
 
 
 
 
 
 
 
 
 
 
 
 
 
 
 
         | 
         
則 
與 
上 
相 
違。 
復 
次 
此 
中 
外 
人 
立 
驗。 
第 
一 
義 
中 
 
 
 
 
 
 
 
 
 
 
 
 
 
 
 
 
 
 
 
 
 
 
 
         | 
         
別 
言 
說 
觀 
故。 
如 
幻 
人 
等。 
若 
是 
一 
物 
有 
自 
性 
者。 
 
 
 
 
 
 
 
 
 
 
 
 
 
 
 
 
 
 
 
 
 
 
 
         | 
         
第 
一 
義 
中 
諸 
法 
無 
體。 
何 
以 
故。 
由 
作 
故。 
又 
是 
差 
 
 
 
 
 
 
 
 
 
 
 
 
 
 
 
 
 
 
 
 
 
 
 
         | 
         
法 
皆 
無 
自 
性。 
前 
已 
觀 
察 
令 
他 
信 
解。 
今 
復 
立 
驗。 
 
 
 
 
 
 
 
 
 
 
 
 
 
 
 
 
 
 
 
 
 
 
 
         | 
         
等 
者。 
亦 
是 
無 
生。 
猶 
如 
兔 
角。 
豈 
是 
有 
耶。 
諸 
有 
為 
 
 
 
 
 
 
 
 
 
 
 
 
 
 
 
 
 
 
 
 
 
 
 
         | 
         
體 
無 
故。 
是 
故 
出 
因 
非 
非 
一 
向。 
於 
世 
諦 
中 
虛 
空 
 
 
 
 
 
 
 
 
 
 
 
 
 
 
 
 
 
 
 
 
 
 
 
         | 
         
釋 
曰。 
若 
是 
作 
法 
者。 
不 
離 
無 
自 
性。 
由 
所 
對 
治 
自 
 
 
 
 
 
 
 
 
 
 
 
 
 
 
 
 
 
 
 
 
 
 
 
         | 
         
  
若 
有 
自 
性 
者 
  
  
云 
何 
當 
可 
作 
  
  
  
  
 
 
 
 
 
 
 
 
 
 
 
 
 
 
 
 
 
 
 
 
 
 
 
         | 
         
義 
云 
何。 
如 
偈 
曰。 
  
  
  
  
  
  
  
  
  
  
  
 
 
 
 
 
 
 
 
 
 
 
 
 
 
 
 
 
 
 
 
 
 
 
         | 
         
因 
緣 
生 
法 
如 
幻 
夢 
焰。 
世 
諦 
中 
有。 
非 
第 
一 
義。 
此 
 
 
 
 
 
 
 
 
 
 
 
 
 
 
 
 
 
 
 
 
 
 
 
         | 
         
有 
法。 
汝 
所 
出 
因 
此 
非 
一 
向。 
論 
者 
言。 
汝 
不 
善 
說。 
 
 
 
 
 
 
 
 
 
 
 
 
 
 
 
 
 
 
 
 
 
 
 
         | 
         
緣 
生 
者。 
皆 
有 
自 
體。 
如 
虛 
空 
等 
不 
從 
緣 
起 
而 
是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5  | 
        
         
如 
汝 
所 
言 
自 
他 
性 
已 
遣。 
何 
處 
復 
有 
法。 
如 
偈 
所 
 
 
 
 
 
 
 
 
 
 
 
 
 
 
 
 
 
 
 
 
 
 
 
         | 
         
  
彼 
則 
不 
能 
見 
  
  
如 
來 
真 
實 
法 
  
  
  
  
 
 
 
 
 
 
 
 
 
 
 
 
 
 
 
 
 
 
 
 
 
 
 
         | 
         
  
若 
人 
見 
自 
他 
  
  
及 
有 
體 
無 
體 
  
  
  
  
 
 
 
 
 
 
 
 
 
 
 
 
 
 
 
 
 
 
 
 
 
 
 
         | 
         
不 
成。 
語 
意 
如 
是。 
外 
人 
偈 
曰。 
  
  
  
  
  
  
  
 
 
 
 
 
 
 
 
 
 
 
 
 
 
 
 
 
 
 
 
 
 
 
         | 
         
釋 
曰。 
體 
義 
已 
遮 
故 
諸 
法 
無 
性。 
由 
法 
無 
故 
因 
義 
 
 
 
 
 
 
 
 
 
 
 
 
 
 
 
 
 
 
 
 
 
 
 
         | 
         
  
自 
他 
性 
已 
遣 
  
  
何 
處 
復 
有 
法 
  
  
  
  
 
 
 
 
 
 
 
 
 
 
 
 
 
 
 
 
 
 
 
 
 
 
 
         | 
         
不 
成 
故。 
譬 
喻 
無 
體。 
又 
如 
偈 
曰。 
  
  
  
  
  
  
 
 
 
 
 
 
 
 
 
 
 
 
 
 
 
 
 
 
 
 
 
 
 
         | 
         
陰 
品 
已 
破 
有 
及 
起 
滅。 
第 
一 
義 
中 
亦 
前 
已 
遮。 
火 
 
 
 
 
 
 
 
 
 
 
 
 
 
 
 
 
 
 
 
 
 
 
 
         | 
         
由 
體 
故。 
譬 
如 
火 
煖。 
論 
者 
言。 
火 
無 
自 
體。 
如 
觀 
  
 
 
 
 
 
 
 
 
 
 
 
 
 
 
 
 
 
 
 
 
 
 
 
         | 
         
喻 
不 
成。 
外 
人 
言。 
第 
一 
義 
中 
眼 
等 
有 
體。 
何 
以 
故。 
 
 
 
 
 
 
 
 
 
 
 
 
 
 
 
 
 
 
 
 
 
 
 
         | 
         
因 
不 
成。 
及 
違 
義 
故。 
又 
第 
一 
義 
中 
短 
長 
無 
故。 
譬 
 
 
 
 
 
 
 
 
 
 
 
 
 
 
 
 
 
 
 
 
 
 
 
         | 
         
性 
既 
無 
觀 
何 
說 
他。 
汝 
言 
自 
性 
與 
他 
為 
因 
者。 
此 
 
 
 
 
 
 
 
 
 
 
 
 
 
 
 
 
 
 
 
 
 
 
 
         | 
         
釋 
曰。 
若 
法 
有 
自 
性 
者。 
觀 
自 
性 
故。 
得 
說 
他 
性。 
自 
 
 
 
 
 
 
 
 
 
 
 
 
 
 
 
 
 
 
 
 
 
 
 
         | 
         
  
法 
既 
無 
自 
性 
  
  
云 
何 
有 
他 
性 
  
  
  
  
 
 
 
 
 
 
 
 
 
 
 
 
 
 
 
 
 
 
 
 
 
 
 
         | 
         
已 
立 
驗。 
由 
汝 
執 
故。 
今 
當 
復 
說。 
如 
偈 
曰。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6  | 
        
         
諸 
淺 
智 
人 
前 
世 
未 
起 
深 
大 
法 
忍。 
於 
彼 
自 
他 
有 
 
 
 
 
 
 
 
 
 
 
 
 
 
 
 
 
 
 
 
 
 
 
 
         | 
         
無 
等。 
云 
何 
不 
見。 
以 
昇 
無 
分 
別 
智 
車 
故。 
復 
次 
  
 
 
 
 
 
 
 
 
 
 
 
 
 
 
 
 
 
 
 
 
 
 
 
         | 
         
薩 
摩 
訶 
薩 
以 
無 
著 
慧 
不 
見 
諸 
法 
若 
自 
若 
他 
及 
有 
 
 
 
 
 
 
 
 
 
 
 
 
 
 
 
 
 
 
 
 
 
 
         | 
         
譬 
喻 
不 
成。 
由 
此 
觀 
察 
自 
他 
無 
體 
三 
皆 
不 
成。 
菩 
 
 
 
 
 
 
 
 
 
 
 
 
 
 
 
 
 
 
 
 
 
 
 
         | 
         
亦 
不 
成 
故 
是 
相 
違。 
又 
第 
一 
義 
中 
烏 
鴟 
無 
體 
故。 
 
 
 
 
 
 
 
 
 
 
 
 
 
 
 
 
 
 
 
 
 
 
 
         | 
         
汝 
立 
相 
違 
法 
為 
因。 
由 
相 
違 
破 
故。 
所 
立 
有 
法 
此 
 
 
 
 
 
 
 
 
 
 
 
 
 
 
 
 
 
 
 
 
 
 
 
         | 
         
體。 
是 
故 
汝 
立 
因 
義 
不 
成。 
及 
違 
義 
故。 
云 
何 
違 
義。 
 
 
 
 
 
 
 
 
 
 
 
 
 
 
 
 
 
 
 
 
 
 
 
         | 
         
釋 
曰。 
法 
無 
體 
故 
名 
之 
為 
無。 
更 
無 
一 
法 
名 
為 
無 
 
 
 
 
 
 
 
 
 
 
 
 
 
 
 
 
 
 
 
 
 
 
 
         | 
         
  
此 
法 
體 
異 
故 
  
  
世 
人 
名 
無 
體 
  
  
  
  
 
 
 
 
 
 
 
 
 
 
 
 
 
 
 
 
 
 
 
 
 
 
 
         | 
         
是 
故 
亦 
非。 
因 
義 
不 
成。 
復 
次 
偈 
曰。 
  
  
  
  
  
 
 
 
 
 
 
 
 
 
 
 
 
 
 
 
 
 
 
 
 
 
 
 
         | 
         
無。 
無 
非 
我 
欲。 
何 
以 
故。 
以 
無 
別 
法 
可 
執 
取 
故。 
  
 
 
 
 
 
 
 
 
 
 
 
 
 
 
 
 
 
 
 
 
 
 
 
         | 
         
釋 
曰。 
為 
遮 
有 
執。 
是 
故 
言 
無。 
無 
更 
無 
體。 
雖 
不 
言 
 
 
 
 
 
 
 
 
 
 
 
 
 
 
 
 
 
 
 
 
 
 
 
         | 
         
  
有 
體 
既 
不 
立 
  
  
無 
法 
云 
何 
成 
  
  
  
  
 
 
 
 
 
 
 
 
 
 
 
 
 
 
 
 
 
 
 
 
 
 
 
         | 
         
角 
鴟。 
論 
者 
言。 
第 
一 
義 
中 
已 
遮 
起 
故。 
如 
偈 
曰。 
  
 
 
 
 
 
 
 
 
 
 
 
 
 
 
 
 
 
 
 
 
 
 
 
         | 
         
說。 
此 
語 
則 
違。 
復 
次 
有 
如 
是 
體。 
由 
相 
違 
故。 
如 
烏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7  | 
        
         
諦。 
此 
緣 
起 
法 
是 
見 
實 
因 
故。 
何 
人 
見 
實。 
謂 
諸 
佛 
 
 
 
 
 
 
 
 
 
 
 
 
 
 
 
 
 
 
 
 
 
 
 
         | 
         
無 
他 
無 
有 
無 
無。 
遮 
如 
是 
見 
名 
為 
見 
諦。 
云 
何 
見 
 
 
 
 
 
 
 
 
 
 
 
 
 
 
 
 
 
 
 
 
 
 
 
         | 
         
諦 
中 
法 
從 
緣 
起 
故。 
以 
智 
觀 
察 
從 
緣 
起 
法。 
無 
自 
 
 
 
 
 
 
 
 
 
 
 
 
 
 
 
 
 
 
 
 
 
 
 
         | 
         
義 
中 
諸 
法 
悉 
無 
有 
者。 
云 
何 
得 
有 
見 
諦 
法。 
由 
世 
 
 
 
 
 
 
 
 
 
 
 
 
 
 
 
 
 
 
 
 
 
 
 
         | 
         
若 
言 
無 
者。 
是 
執 
斷 
邊。 
復 
次 
或 
有 
人 
言。 
若 
第 
一 
 
 
 
 
 
 
 
 
 
 
 
 
 
 
 
 
 
 
 
 
 
 
 
         | 
         
如 
是 
等。 
又 
如 
佛 
告 
阿 
難。 
若 
言 
有 
者。 
是 
執 
常 
邊。 
 
 
 
 
 
 
 
 
 
 
 
 
 
 
 
 
 
 
 
 
 
 
 
         | 
         
依 
止 
二 
邊。 
謂 
若 
有 
若 
無。 
有 
深 
智 
者 
不 
著 
有 
無。 
 
 
 
 
 
 
 
 
 
 
 
 
 
 
 
 
 
 
 
 
 
 
 
         | 
         
釋 
曰。 
云 
何 
教 
授。 
如 
佛 
告 
迦 
旃 
延。 
世 
間 
多 
有 
  
 
 
 
 
 
 
 
 
 
 
 
 
 
 
 
 
 
 
 
 
 
 
 
         | 
         
  
教 
授 
迦 
旃 
延 
  
  
令 
離 
有 
無 
二 
  
  
  
  
 
 
 
 
 
 
 
 
 
 
 
 
 
 
 
 
 
 
 
 
 
 
 
         | 
         
  
佛 
能 
如 
實 
觀 
  
  
不 
著 
有 
無 
法 
  
  
  
  
 
 
 
 
 
 
 
 
 
 
 
 
 
 
 
 
 
 
 
 
 
 
 
         | 
         
者。 
汝 
今 
當 
聽。 
如 
偈 
曰。 
  
  
  
  
  
  
  
  
  
 
 
 
 
 
 
 
 
 
 
 
 
 
 
 
 
 
 
 
 
 
 
 
         | 
         
故。 
偈 
意 
如 
是。 
違 
道 
理 
者。 
如 
先 
已 
說。 
違 
阿 
含 
  
 
 
 
 
 
 
 
 
 
 
 
 
 
 
 
 
 
 
 
 
 
 
 
         | 
         
實 
法。 
此 
義 
云 
何。 
見 
自 
他 
等 
違 
正 
道 
理。 
及 
阿 
含 
 
 
 
 
 
 
 
 
 
 
 
 
 
 
 
 
 
 
 
 
 
 
 
         | 
         
人 
見 
自 
他。 
及 
有 
體 
無 
體。 
彼 
則 
不 
能 
見 
如 
來 
真 
 
 
 
 
 
 
 
 
 
 
 
 
 
 
 
 
 
 
 
 
 
 
 
         | 
         
無 
等 
法。 
言 
說 
熏 
習 
故。 
覆 
障 
實 
慧。 
如 
前 
偈 
言。 
若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8  | 
        
         
不 
然。 
此 
中 
立 
驗。 
如 
證 
得 
實 
法。 
內 
入 
等 
體 
則 
不 
 
 
 
 
 
 
 
 
 
 
 
 
 
 
 
 
 
 
 
 
 
 
 
         | 
         
故 
說 
不 
相 
似 
喻。 
如 
法 
是 
常 
而 
是 
起 
作 
者。 
義 
則 
 
 
 
 
 
 
 
 
 
 
 
 
 
 
 
 
 
 
 
 
 
 
 
         | 
         
釋 
曰。 
如 
火 
以 
煖 
為 
相。 
後 
時 
冷 
者 
不 
然。 
為 
此 
  
 
 
 
 
 
 
 
 
 
 
 
 
 
 
 
 
 
 
 
 
 
 
 
         | 
         
  
法 
有 
自 
性 
者 
  
  
後 
異 
則 
不 
然 
  
  
  
  
 
 
 
 
 
 
 
 
 
 
 
 
 
 
 
 
 
 
 
 
 
 
 
         | 
         
法 
有 
自 
性 
者。 
偈 
曰。 
  
  
  
  
  
  
  
  
  
  
 
 
 
 
 
 
 
 
 
 
 
 
 
 
 
 
 
 
 
 
 
 
 
         | 
         
釋 
曰。 
先 
未 
起 
時 
及 
後 
壞 
時。 
皆 
無 
體 
故。 
又 
若 
諸 
 
 
 
 
 
 
 
 
 
 
 
 
 
 
 
 
 
 
 
 
 
 
 
         | 
         
  
法 
若 
有 
自 
體 
  
  
則 
不 
得 
言 
無 
  
  
  
  
 
 
 
 
 
 
 
 
 
 
 
 
 
 
 
 
 
 
 
 
 
 
 
         | 
         
道 
理 
不 
應 
見 
彼 
自 
他 
等 
法。 
此 
復 
云 
何。 
如 
偈 
曰。 
 
 
 
 
 
 
 
 
 
 
 
 
 
 
 
 
 
 
 
 
 
 
 
         | 
         
旃 
延 
中。 
若 
有 
若 
無。 
二 
邊 
俱 
遮 
是 
正 
道 
理。 
由 
此 
 
 
 
 
 
 
 
 
 
 
 
 
 
 
 
 
 
 
 
 
 
 
 
         | 
         
此 
義 
云 
何。 
如 
是 
見 
者。 
名 
為 
邪 
見。 
是 
故 
佛 
教 
迦 
 
 
 
 
 
 
 
 
 
 
 
 
 
 
 
 
 
 
 
 
 
 
 
         | 
         
自 
他。 
及 
有 
體 
無 
體。 
彼 
則 
不 
能 
見。 
如 
來 
真 
實 
法。 
 
 
 
 
 
 
 
 
 
 
 
 
 
 
 
 
 
 
 
 
 
 
 
         | 
         
離 
空 
者。 
由 
彼 
依 
止 
自 
他 
等 
見。 
如 
偈 
言。 
若 
人 
見 
 
 
 
 
 
 
 
 
 
 
 
 
 
 
 
 
 
 
 
 
 
 
 
         | 
         
著 
有 
對 
實 
物 
依 
止 
故。 
生 
心 
欲 
得 
遠 
離 
虛 
空。 
遠 
 
 
 
 
 
 
 
 
 
 
 
 
 
 
 
 
 
 
 
 
 
 
 
         | 
         
怖 
畏 
空 
者 
作 
如 
是 
說。 
猶 
如 
世 
人 
怖 
畏 
虛 
空。 
執 
 
 
 
 
 
 
 
 
 
 
 
 
 
 
 
 
 
 
 
 
 
 
 
         | 
         
子 
得 
緣 
起 
智 
日 
光 
所 
照。 
以 
此 
為 
因 
故。 
論 
者 
言。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9  | 
        
         
第 
一 
義 
中 
現 
在 
物 
者。 
有 
亦 
不 
成。 
汝 
喻 
非 
也。 
若 
 
 
 
 
 
 
 
 
 
 
 
 
 
 
 
 
 
 
 
 
 
 
 
         | 
         
我 
所 
受。 
若 
汝 
欲 
不 
異 
者。 
則 
自 
義 
不 
成。 
論 
者 
言。 
 
 
 
 
 
 
 
 
 
 
 
 
 
 
 
 
 
 
 
 
 
 
 
         | 
         
如 
現 
在 
者。 
以 
是 
義 
故。 
汝 
先 
出 
因 
言 
體 
異 
者。 
非 
 
 
 
 
 
 
 
 
 
 
 
 
 
 
 
 
 
 
 
 
 
 
 
         | 
         
體 
有 
不 
異。 
應 
如 
是 
知。 
何 
以 
故。 
由 
是 
識 
境 
界 
故。 
 
 
 
 
 
 
 
 
 
 
 
 
 
 
 
 
 
 
 
 
 
 
 
         | 
         
體。 
不 
唯 
取 
堅。 
復 
次 
毘 
婆 
沙 
師 
言。 
世 
位 
雖 
別 
而 
 
 
 
 
 
 
 
 
 
 
 
 
 
 
 
 
 
 
 
 
 
 
 
         | 
         
大 
中 
有 
四 
功 
能。 
亦 
應 
具 
以 
濕 
煖 
動 
等 
為 
地 
大 
 
 
 
 
 
 
 
 
 
 
 
 
 
 
 
 
 
 
 
 
 
 
 
         | 
         
物 
功 
能 
非 
彼 
物 
體。 
若 
諸 
功 
能 
是 
彼 
體 
者。 
如 
地 
 
 
 
 
 
 
 
 
 
 
 
 
 
 
 
 
 
 
 
 
 
 
 
         | 
         
謂 
木 
中 
有 
多 
界 
功 
能。 
若 
彼 
物 
中 
有 
功 
能 
者。 
此 
 
 
 
 
 
 
 
 
 
 
 
 
 
 
 
 
 
 
 
 
 
 
 
         | 
         
如 
意 
則 
成。 
故 
言 
木 
中 
有 
種 
種 
界。 
種 
種 
界 
者。 
此 
 
 
 
 
 
 
 
 
 
 
 
 
 
 
 
 
 
 
 
 
 
 
 
         | 
         
在。 
隨 
其 
所 
緣 
草 
木 
等 
物 
欲 
變 
為 
金。 
若 
水 
火 
等 
 
 
 
 
 
 
 
 
 
 
 
 
 
 
 
 
 
 
 
 
 
 
 
         | 
         
含 
中 
作 
此 
說 
者。 
謂 
有 
比 
丘 
獲 
得 
神 
通 
及 
心 
自 
 
 
 
 
 
 
 
 
 
 
 
 
 
 
 
 
 
 
 
 
 
 
 
         | 
         
云 
煖 
非 
水 
自 
性 
者。 
此 
譬 
不 
成。 
論 
者 
言。 
彼 
阿 
  
 
 
 
 
 
 
 
 
 
 
 
 
 
 
 
 
 
 
 
 
 
 
 
         | 
         
阿 
含 
木 
中 
有 
種 
種 
界。 
由 
如 
是 
義 
水 
亦 
有 
煖。 
汝 
 
 
 
 
 
 
 
 
 
 
 
 
 
 
 
 
 
 
 
 
 
 
 
         | 
         
故 
煖。 
非 
煖 
為 
水 
自 
性。 
復 
次 
經 
部 
師 
言。 
如 
我 
  
 
 
 
 
 
 
 
 
 
 
 
 
 
 
 
 
 
 
 
 
 
 
 
         | 
         
顯 
現。 
何 
以 
故。 
由 
內 
入 
等 
後 
時 
異 
故。 
如 
水 
得 
火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10  | 
        
         
執 
法。 
有 
過 
失 
故。 
如 
偈 
曰。 
  
  
  
  
  
  
  
  
 
 
 
 
 
 
 
 
 
 
 
 
 
 
 
 
 
 
 
 
 
 
 
         | 
         
何 
以 
故。 
以 
不 
入 
故。 
譬 
如 
思。 
又 
如 
自 
性 
藏。 
由 
此 
 
 
 
 
 
 
 
 
 
 
 
 
 
 
 
 
 
 
 
 
 
 
 
         | 
         
故。 
如 
虛 
空 
花。 
復 
次 
不 
入 
自 
性 
藏 
者。 
終 
無 
入 
義。 
 
 
 
 
 
 
 
 
 
 
 
 
 
 
 
 
 
 
 
 
 
 
 
         | 
         
何 
驗 
耶。 
彼 
未 
了 
者 
終 
是 
不 
了。 
何 
以 
故。 
以 
不 
了 
 
 
 
 
 
 
 
 
 
 
 
 
 
 
 
 
 
 
 
 
 
 
 
         | 
         
汝 
立 
覆 
蔽 
以 
為 
因 
者。 
義 
亦 
不 
成。 
此 
中 
應 
說 
云 
 
 
 
 
 
 
 
 
 
 
 
 
 
 
 
 
 
 
 
 
 
 
 
         | 
         
物 
者。 
第 
一 
義 
中 
有 
亦 
不 
成。 
何 
以 
故。 
無 
譬 
喻 
故。 
 
 
 
 
 
 
 
 
 
 
 
 
 
 
 
 
 
 
 
 
 
 
 
         | 
         
現 
在 
世。 
是 
故 
汝 
立 
因 
義 
不 
成。 
應 
如 
是 
答。 
現 
在 
 
 
 
 
 
 
 
 
 
 
 
 
 
 
 
 
 
 
 
 
 
 
 
         | 
         
日 
焰 
翳 
彼 
星 
光。 
又 
是 
識 
境 
界 
故。 
時 
節 
說 
故。 
如 
 
 
 
 
 
 
 
 
 
 
 
 
 
 
 
 
 
 
 
 
 
 
 
         | 
         
定 
有 
如 
是 
不 
滅 
諸 
法。 
何 
以 
故。 
由 
覆 
蔽 
故。 
譬 
如 
 
 
 
 
 
 
 
 
 
 
 
 
 
 
 
 
 
 
 
 
 
 
 
         | 
         
為 
覆 
蔽。 
二 
入 
自 
性 
藏 
中。 
為 
成 
此 
義 
更 
須 
立 
驗。 
 
 
 
 
 
 
 
 
 
 
 
 
 
 
 
 
 
 
 
 
 
 
 
         | 
         
者。 
此 
義 
不 
然。 
何 
以 
故。 
我 
立 
諸 
法 
有 
二 
種 
義。 
一 
 
 
 
 
 
 
 
 
 
 
 
 
 
 
 
 
 
 
 
 
 
 
 
         | 
         
不 
成。 
若 
僧 
佉 
人 
作 
如 
是 
言。 
汝 
先 
出 
因 
言 
異 
體 
 
 
 
 
 
 
 
 
 
 
 
 
 
 
 
 
 
 
 
 
 
 
 
         | 
         
現 
在 
故。 
如 
虛 
空 
花。 
又 
世 
諦 
中 
過 
去 
未 
來 
體 
亦 
 
 
 
 
 
 
 
 
 
 
 
 
 
 
 
 
 
 
 
 
 
 
 
         | 
         
以 
故。 
已 
遮 
起 
故。 
復 
次 
於 
去 
來 
中 
無 
現 
在 
法。 
非 
 
 
 
 
 
 
 
 
 
 
 
 
 
 
 
 
 
 
 
 
 
 
 
         | 
         
謂 
有 
法 
經 
歷 
於 
世 
及 
諸 
位 
中 
者。 
是 
義 
不 
然。 
何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11  | 
        
         
在 
力 
故。 
作 
此 
分 
別。 
如 
先 
偈 
說。 
若 
無 
自 
性 
者。 
云 
 
 
 
 
 
 
 
 
 
 
 
 
 
 
 
 
 
 
 
 
 
 
 
         | 
         
釋 
曰。 
有 
自 
性 
者 
不 
然。 
而 
汝 
為 
彼 
煩 
惱 
習 
氣。 
自 
 
 
 
 
 
 
 
 
 
 
 
 
 
 
 
 
 
 
 
 
 
 
 
         | 
         
  
實 
無 
有 
一 
法 
  
  
自 
性 
可 
得 
者 
  
  
  
  
 
 
 
 
 
 
 
 
 
 
 
 
 
 
 
 
 
 
 
 
 
 
 
         | 
         
如 
偈 
曰。 
  
  
  
  
  
  
  
  
  
  
  
  
  
  
 
 
 
 
 
 
 
 
 
 
 
 
 
 
 
 
 
 
 
 
 
 
 
         | 
         
我 
言 
無 
者。 
明 
自 
性 
空。 
非 
欲 
說 
有。 
彼 
自 
性 
法。 
  
 
 
 
 
 
 
 
 
 
 
 
 
 
 
 
 
 
 
 
 
 
 
 
         | 
         
異 
者。 
此 
不 
然 
故。 
論 
者 
言。 
此 
說 
不 
然。 
何 
以 
故。 
  
 
 
 
 
 
 
 
 
 
 
 
 
 
 
 
 
 
 
 
 
 
 
 
         | 
         
立 
義 
破。 
因 
亦 
不 
成。 
云 
何 
不 
成。 
若 
有 
自 
性 
而 
變 
 
 
 
 
 
 
 
 
 
 
 
 
 
 
 
 
 
 
 
 
 
 
 
         | 
         
有 
體 
無 
體 
皆 
無 
變 
異。 
意 
欲 
爾 
耶。 
是 
故 
汝 
先 
所 
 
 
 
 
 
 
 
 
 
 
 
 
 
 
 
 
 
 
 
 
 
 
 
         | 
         
釋 
曰。 
二 
邊 
有 
過 
智 
者。 
不 
受 
外 
人 
言。 
汝 
說 
自 
性 
 
 
 
 
 
 
 
 
 
 
 
 
 
 
 
 
 
 
 
 
 
 
 
         | 
         
  
若 
無 
自 
性 
者 
  
  
云 
何 
而 
可 
異 
  
  
  
  
 
 
 
 
 
 
 
 
 
 
 
 
 
 
 
 
 
 
 
 
 
 
 
         | 
         
令 
人 
信 
者。 
終 
不 
可 
得。 
如 
偈 
曰。 
  
  
  
  
  
  
 
 
 
 
 
 
 
 
 
 
 
 
 
 
 
 
 
 
 
 
 
 
 
         | 
         
法 
則 
無 
變 
異。 
如 
石 
女 
兒。 
從 
小 
至 
大。 
以 
此 
變 
異。 
 
 
 
 
 
 
 
 
 
 
 
 
 
 
 
 
 
 
 
 
 
 
 
         | 
         
釋 
曰。 
由 
是 
自 
性 
不 
變 
異 
故。 
譬 
喻 
則 
無。 
若 
是 
無 
 
 
 
 
 
 
 
 
 
 
 
 
 
 
 
 
 
 
 
 
 
 
 
         | 
         
  
自 
性 
有 
異 
者 
  
  
畢 
竟 
不 
應 
然 
  
  
  
  
 
 
 
 
 
 
 
 
 
 
 
 
 
 
 
 
 
 
 
 
 
 
 
         | 
         
  
若 
有 
是 
自 
性 
  
  
則 
不 
得 
言 
無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12  | 
        
         
俱 
者。 
名 
為 
惡 
見。 
由 
此 
惡 
見 
能 
閉 
天 
人 
趣 
涅 
槃 
 
 
 
 
 
 
 
 
 
 
 
 
 
 
 
 
 
 
 
 
 
 
 
         | 
         
等。 
雖 
復 
受 
持 
禁 
戒 
空 
無 
果 
故。 
是 
皆 
不 
然。 
有 
無 
 
 
 
 
 
 
 
 
 
 
 
 
 
 
 
 
 
 
 
 
 
 
 
         | 
         
有 
者 
不 
須 
因 
故。 
法 
若 
斷 
者。 
則 
無 
染 
淨 
及 
苦 
樂 
 
 
 
 
 
 
 
 
 
 
 
 
 
 
 
 
 
 
 
 
 
 
 
         | 
         
樂。 
苦 
應 
常 
苦。 
亦 
無 
厭 
苦 
求 
樂 
起 
於 
聖 
道。 
先 
已 
 
 
 
 
 
 
 
 
 
 
 
 
 
 
 
 
 
 
 
 
 
 
 
         | 
         
釋 
曰。 
彼 
斷 
常 
執 
有 
何 
過 
失。 
法 
若 
常 
者。 
樂 
應 
常 
 
 
 
 
 
 
 
 
 
 
 
 
 
 
 
 
 
 
 
 
 
 
 
         | 
         
  
是 
故 
有 
智 
者 
  
  
不 
應 
依 
有 
無 
  
  
  
  
 
 
 
 
 
 
 
 
 
 
 
 
 
 
 
 
 
 
 
 
 
 
 
         | 
         
  
有 
者 
是 
常 
執 
  
  
無 
者 
是 
斷 
見 
  
  
  
  
 
 
 
 
 
 
 
 
 
 
 
 
 
 
 
 
 
 
 
 
 
 
 
         | 
         
如 
偈 
曰。 
  
  
  
  
  
  
  
  
  
  
  
  
  
  
 
 
 
 
 
 
 
 
 
 
 
 
 
 
 
 
 
 
 
 
 
 
 
         | 
         
焰 
中 
水 
亦 
為 
覺 
因。 
是 
故 
因 
非 
一 
向。 
今 
當 
更 
說。 
 
 
 
 
 
 
 
 
 
 
 
 
 
 
 
 
 
 
 
 
 
 
 
         | 
         
論 
者 
言。 
汝 
說 
有 
覺 
因 
者。 
此 
因 
不 
成。 
何 
以 
故。 
如 
 
 
 
 
 
 
 
 
 
 
 
 
 
 
 
 
 
 
 
 
 
 
 
         | 
         
自 
體。 
何 
以 
故。 
此 
等 
能 
為 
有 
覺 
因 
故。 
譬 
如 
涅 
槃。 
 
 
 
 
 
 
 
 
 
 
 
 
 
 
 
 
 
 
 
 
 
 
 
         | 
         
成。 
復 
次 
鞞 
世 
師 
言。 
第 
一 
義 
中 
眼 
等 
諸 
入 
定 
有 
 
 
 
 
 
 
 
 
 
 
 
 
 
 
 
 
 
 
 
 
 
 
 
         | 
         
不 
破。 
於 
世 
諦 
中 
有 
變 
異 
故。 
亦 
非 
所 
出 
因 
義 
不 
 
 
 
 
 
 
 
 
 
 
 
 
 
 
 
 
 
 
 
 
 
 
 
         | 
         
成 
立 
者。 
皆 
是 
世 
諦。 
非 
第 
一 
義。 
是 
故 
我 
先 
立 
義 
 
 
 
 
 
 
 
 
 
 
 
 
 
 
 
 
 
 
 
 
 
 
 
         | 
         
何 
而 
可 
異。 
此 
變 
異 
過。 
如 
先 
已 
說。 
遮 
止 
二 
邊。 
及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13  | 
        
         
常。 
若 
色 
至 
識 
不 
斷 
不 
常。 
此 
是 
般 
若 
波 
羅 
蜜 
又 
 
 
 
 
 
 
 
 
 
 
 
 
 
 
 
 
 
 
 
 
 
 
 
         | 
         
善 
男 
子。 
色 
不 
斷 
不 
常。 
如 
是 
受 
想 
行 
識 
不 
斷 
不 
 
 
 
 
 
 
 
 
 
 
 
 
 
 
 
 
 
 
 
 
 
 
 
         | 
         
成。 
如 
般 
若 
波 
羅 
蜜 
經 
中。 
佛 
告 
極 
勇 
猛 
菩 
薩 
言。 
 
 
 
 
 
 
 
 
 
 
 
 
 
 
 
 
 
 
 
 
 
 
 
         | 
         
信 
解。 
從 
緣 
起 
法 
不 
斷 
不 
常。 
品 
義 
如 
此。 
是 
故 
得 
 
 
 
 
 
 
 
 
 
 
 
 
 
 
 
 
 
 
 
 
 
 
 
         | 
         
如 
是 
故 
不 
墮 
二 
邊。 
此 
中 
為 
遮 
諸 
法 
自 
性。 
令 
人 
 
 
 
 
 
 
 
 
 
 
 
 
 
 
 
 
 
 
 
 
 
 
 
         | 
         
無 
起 
故 
非 
是 
有 
見。 
如 
幻 
所 
作 
故。 
不 
著 
無 
見。 
由 
 
 
 
 
 
 
 
 
 
 
 
 
 
 
 
 
 
 
 
 
 
 
 
         | 
         
及 
已 
滅 
者。 
是 
無 
覺 
因。 
第 
一 
義 
中 
覺 
自 
體 
空。 
以 
 
 
 
 
 
 
 
 
 
 
 
 
 
 
 
 
 
 
 
 
 
 
 
         | 
         
惟。 
依 
世 
諦 
故 
色 
等 
法 
起。 
是 
有 
覺 
因。 
色 
若 
未 
起 
 
 
 
 
 
 
 
 
 
 
 
 
 
 
 
 
 
 
 
 
 
 
 
         | 
         
釋 
曰。 
由 
如 
是 
等 
斷 
常 
過 
故。 
說 
中 
道 
者。 
應 
正 
思 
 
 
 
 
 
 
 
 
 
 
 
 
 
 
 
 
 
 
 
 
 
 
 
         | 
         
  
先 
有 
而 
今 
無 
  
  
此 
即 
是 
斷 
過 
  
  
  
  
 
 
 
 
 
 
 
 
 
 
 
 
 
 
 
 
 
 
 
 
 
 
 
         | 
         
  
若 
法 
有 
自 
性 
  
  
非 
無 
即 
是 
常 
  
  
  
  
 
 
 
 
 
 
 
 
 
 
 
 
 
 
 
 
 
 
 
 
 
 
 
         | 
         
得 
斷 
常 
過 
故。 
云 
何 
二 
見 
是 
斷 
常 
過。 
如 
偈 
曰。 
  
 
 
 
 
 
 
 
 
 
 
 
 
 
 
 
 
 
 
 
 
 
 
 
         | 
         
樂 
者 
不 
應 
依 
止 
有 
無 
二 
見。 
何 
以 
故。 
依 
止 
彼 
者 
 
 
 
 
 
 
 
 
 
 
 
 
 
 
 
 
 
 
 
 
 
 
 
         | 
         
戲 
受 
樂 
者。 
欲 
斷 
一 
切 
受 
樂。 
欲 
受 
一 
切 
戲 
論。 
息 
 
 
 
 
 
 
 
 
 
 
 
 
 
 
 
 
 
 
 
 
 
 
 
         | 
         
門。 
是 
故 
欲 
出 
生 
死 
曠 
野 
者。 
欲 
共 
諸 
天 
婇 
女 
遊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14  | 
        
         
愛 
見 
關 
鑰 
故。 
於 
世 
諦 
中 
假 
名 
相 
說。 
正 
智 
起 
時 
 
 
 
 
 
 
 
 
 
 
 
 
 
 
 
 
 
 
 
 
 
 
 
         | 
         
惱 
杻 
械 
所 
拘。 
是 
故 
如 
來 
為 
令 
出 
離 
生 
死 
囹 
圄 
 
 
 
 
 
 
 
 
 
 
 
 
 
 
 
 
 
 
 
 
 
 
 
         | 
         
者。 
無 
始 
已 
來 
為 
我 
我 
所 
執 
之 
所 
吞 
食。 
貪 
等 
煩 
 
 
 
 
 
 
 
 
 
 
 
 
 
 
 
 
 
 
 
 
 
 
 
         | 
         
者 
言。 
諸 
行 
相 
縛 
如 
幻 
焰 
夢。 
而 
彼 
無 
智 
極 
盲 
暗 
 
 
 
 
 
 
 
 
 
 
 
 
 
 
 
 
 
 
 
 
 
 
 
         | 
         
不 
可 
言 
說。 
是 
故 
定 
知。 
第 
一 
義 
中 
諸 
入 
有 
體。 
論 
 
 
 
 
 
 
 
 
 
 
 
 
 
 
 
 
 
 
 
 
 
 
 
         | 
         
等 
有 
縛 
解 
故。 
此 
若 
無 
者 
則 
無 
縛 
解。 
如 
石 
女 
兒 
 
 
 
 
 
 
 
 
 
 
 
 
 
 
 
 
 
 
 
 
 
 
 
         | 
         
一 
義 
中 
諸 
內 
入 
等 
定 
有 
自 
體。 
何 
以 
故。 
由 
彼 
入 
 
 
 
 
 
 
 
 
 
 
 
 
 
 
 
 
 
 
 
 
 
 
 
         | 
         
治 
繫 
縛 
解 
脫 
無 
自 
性 
義。 
此 
品 
次 
生。 
有 
人 
言。 
第 
 
 
 
 
 
 
 
 
 
 
 
 
 
 
 
 
 
 
 
 
 
 
 
         | 
         
復 
次 
已 
遮 
有 
無 
離 
斷 
常 
過。 
此 
中 
為 
明 
空 
所 
對 
 
 
 
 
 
 
 
 
 
 
 
 
 
 
 
 
 
 
 
 
 
 
 
         | 
         
  
  
般 
若 
燈 
論 
釋 
觀 
縛 
解 
品 
第 
十 
六 
  
  
  
 
 
 
 
 
 
 
 
 
 
 
 
 
 
 
 
 
 
 
 
 
 
 
         | 
         
釋 
觀 
有 
無 
品 
竟。 
  
  
  
  
  
  
  
  
  
  
  
 
 
 
 
 
 
 
 
 
 
 
 
 
 
 
 
 
 
 
 
 
 
 
         | 
         
如 
是 
等 
諸 
修 
多 
羅 
此 
中 
應 
廣 
說。 
  
  
  
  
  
 
 
 
 
 
 
 
 
 
 
 
 
 
 
 
 
 
 
 
 
 
 
 
         | 
         
  
是 
故 
有 
智 
者 
  
  
離 
邊 
不 
住 
中 
  
  
  
  
 
 
 
 
 
 
 
 
 
 
 
 
 
 
 
 
 
 
 
 
 
 
 
         | 
         
  
有 
無 
是 
二 
邊 
  
  
淨 
不 
淨 
亦 
爾 
  
  
  
  
 
 
 
 
 
 
 
 
 
 
 
 
 
 
 
 
 
 
 
 
 
 
 
         | 
         
如 
月 
燈 
三 
昧 
經 
偈 
曰。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15  | 
        
         
世 
師。 
及 
自 
部 
人 
言。 
若 
諸 
行 
常 
則 
無 
起 
滅 
先 
後 
 
 
 
 
 
 
 
 
 
 
 
 
 
 
 
 
 
 
 
 
 
 
 
         | 
         
無 
先 
後 
差 
別。 
而 
言 
流 
轉 
者。 
義 
則 
不 
然。 
復 
次 
鞞 
 
 
 
 
 
 
 
 
 
 
 
 
 
 
 
 
 
 
 
 
 
 
 
         | 
         
往 
來 
先 
後 
相 
續。 
名 
為 
生 
死。 
若 
是 
常 
者。 
諸 
行 
則 
 
 
 
 
 
 
 
 
 
 
 
 
 
 
 
 
 
 
 
 
 
 
 
         | 
         
咎。 
復 
次 
諸 
行 
是 
常 
無 
流 
轉 
者。 
是 
義 
云 
何。 
諸 
趣 
 
 
 
 
 
 
 
 
 
 
 
 
 
 
 
 
 
 
 
 
 
 
 
         | 
         
者。 
則 
無 
縛 
無 
解。 
縛 
解 
無 
故 
法 
體 
顛 
倒。 
立 
義 
有 
 
 
 
 
 
 
 
 
 
 
 
 
 
 
 
 
 
 
 
 
 
 
 
         | 
         
釋 
曰。 
諸 
行 
是 
常 
令 
人 
信 
者。 
驗 
則 
無 
體。 
若 
立 
常 
 
 
 
 
 
 
 
 
 
 
 
 
 
 
 
 
 
 
 
 
 
 
 
         | 
         
  
若 
諸 
行 
是 
常 
  
  
彼 
則 
無 
流 
轉 
  
  
  
  
 
 
 
 
 
 
 
 
 
 
 
 
 
 
 
 
 
 
 
 
 
 
 
         | 
         
然。 
何 
以 
故。 
若 
是 
常 
者。 
如 
偈 
曰。 
  
  
  
  
  
  
 
 
 
 
 
 
 
 
 
 
 
 
 
 
 
 
 
 
 
 
 
 
 
         | 
         
生。 
若 
是 
諸 
行 
者。 
為 
是 
常 
耶。 
是 
無 
常 
乎。 
二 
皆 
不 
 
 
 
 
 
 
 
 
 
 
 
 
 
 
 
 
 
 
 
 
 
 
 
         | 
         
分 
別 
有 
縛 
解 
者。 
今 
此 
繫 
縛。 
為 
是 
諸 
行。 
為 
是 
眾 
 
 
 
 
 
 
 
 
 
 
 
 
 
 
 
 
 
 
 
 
 
 
 
         | 
         
無 
於 
中 
般 
涅 
槃 
者。 
見 
是 
經 
故。 
阿 
闍 
梨 
言。 
若 
定 
 
 
 
 
 
 
 
 
 
 
 
 
 
 
 
 
 
 
 
 
 
 
 
         | 
         
而 
無 
於 
中 
實 
流 
轉 
者。 
涅 
槃 
亦 
爾。 
但 
假 
施 
設。 
而 
 
 
 
 
 
 
 
 
 
 
 
 
 
 
 
 
 
 
 
 
 
 
 
         | 
         
者。 
義 
不 
然 
故。 
如 
來 
所 
說 
有 
生 
死 
者。 
但 
假 
施 
設。 
 
 
 
 
 
 
 
 
 
 
 
 
 
 
 
 
 
 
 
 
 
 
 
         | 
         
第 
一 
義 
作 
此 
施 
設。 
何 
以 
故。 
第 
一 
義 
中 
有 
縛 
解 
 
 
 
 
 
 
 
 
 
 
 
 
 
 
 
 
 
 
 
 
 
 
 
         | 
         
於 
彼 
極 
重 
貪 
等 
結 
使 
得 
遠 
離 
故。 
名 
為 
解 
脫。 
非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16  | 
        
         
釋 
曰。 
是 
故 
眾 
生 
若 
常 
無 
常 
有 
流 
轉 
者。 
亦 
如 
前 
 
 
 
 
 
 
 
 
 
 
 
 
 
 
 
 
 
 
 
 
 
 
 
         | 
         
  
眾 
生 
亦 
同 
過 
  
  
  
  
  
  
  
  
  
  
  
 
 
 
 
 
 
 
 
 
 
 
 
 
 
 
 
 
 
 
 
 
 
 
         | 
         
已 
滅 
者。 
無 
起 
法 
故。 
如 
偈 
曰。 
  
  
  
  
  
  
  
 
 
 
 
 
 
 
 
 
 
 
 
 
 
 
 
 
 
 
 
 
 
 
         | 
         
先 
後 
差 
別 
故。 
眾 
生 
無 
常 
亦 
無 
流 
轉。 
何 
以 
故。 
彼 
 
 
 
 
 
 
 
 
 
 
 
 
 
 
 
 
 
 
 
 
 
 
 
         | 
         
眾 
生 
常 
者 
則 
無 
流 
轉。 
何 
以 
故。 
不 
變 
異 
故。 
亦 
無 
 
 
 
 
 
 
 
 
 
 
 
 
 
 
 
 
 
 
 
 
 
 
 
         | 
         
無 
常 
流 
轉。 
若 
俱 
立 
者。 
亦 
如 
先 
說 
過。 
是 
義 
云 
何。 
 
 
 
 
 
 
 
 
 
 
 
 
 
 
 
 
 
 
 
 
 
 
 
         | 
         
生 
流 
轉 
者。 
亦 
如 
前 
答。 
為 
此 
眾 
生 
常 
而 
流 
轉。 
為 
 
 
 
 
 
 
 
 
 
 
 
 
 
 
 
 
 
 
 
 
 
 
 
         | 
         
若 
常 
若 
無 
常 
流 
轉 
者 
俱 
不 
然。 
若 
汝 
分 
別 
有 
眾 
 
 
 
 
 
 
 
 
 
 
 
 
 
 
 
 
 
 
 
 
 
 
 
         | 
         
然。 
何 
以 
故。 
由 
無 
常 
故。 
如 
外 
瓶 
等。 
如 
諸 
行 
二 
種 
 
 
 
 
 
 
 
 
 
 
 
 
 
 
 
 
 
 
 
 
 
 
 
         | 
         
行。 
此 
中 
立 
驗。 
第 
一 
義 
中 
內 
諸 
行 
等 
流 
轉 
者 
不 
 
 
 
 
 
 
 
 
 
 
 
 
 
 
 
 
 
 
 
 
 
 
 
         | 
         
來 
者。 
是 
則 
不 
然。 
復 
次 
無 
常 
不 
流 
轉 
者。 
如 
外 
諸 
 
 
 
 
 
 
 
 
 
 
 
 
 
 
 
 
 
 
 
 
 
 
 
         | 
         
釋 
曰。 
若 
無 
常 
者 
滅 
不 
復 
起。 
是 
故。 
諸 
行 
五 
種 
往 
 
 
 
 
 
 
 
 
 
 
 
 
 
 
 
 
 
 
 
 
 
 
 
         | 
         
  
無 
常 
無 
流 
轉 
  
  
  
  
  
  
  
  
  
  
  
 
 
 
 
 
 
 
 
 
 
 
 
 
 
 
 
 
 
 
 
 
 
 
         | 
         
不 
然。 
何 
以 
故。 
如 
偈 
曰。 
  
  
  
  
  
  
  
  
  
 
 
 
 
 
 
 
 
 
 
 
 
 
 
 
 
 
 
 
 
 
 
 
         | 
         
差 
別 
無 
流 
轉 
者。 
今 
諸 
行 
無 
常 
應 
有 
流 
轉。 
此 
亦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17  | 
        
         
是 
故 
當 
知 
無 
一 
法 
從 
此 
世 
至 
後 
世。 
亦 
無 
人 
從 
 
 
 
 
 
 
 
 
 
 
 
 
 
 
 
 
 
 
 
 
 
 
 
         | 
         
  
死 
者 
竟 
不 
還 
  
  
此 
事 
汝 
應 
信 
  
  
  
  
 
 
 
 
 
 
 
 
 
 
 
 
 
 
 
 
 
 
 
 
 
 
 
         | 
         
  
過 
去 
業 
皆 
無 
  
  
此 
身 
唯 
行 
聚 
  
  
  
  
 
 
 
 
 
 
 
 
 
 
 
 
 
 
 
 
 
 
 
 
 
 
 
         | 
         
  
汝 
今 
極 
端 
正 
  
  
恣 
食 
任 
所 
之 
  
  
  
  
 
 
 
 
 
 
 
 
 
 
 
 
 
 
 
 
 
 
 
 
 
 
 
         | 
         
  
多 
聞 
說 
後 
世 
  
  
如 
人 
言 
獸 
跡 
  
  
  
  
 
 
 
 
 
 
 
 
 
 
 
 
 
 
 
 
 
 
 
 
 
 
 
         | 
         
  
舍 
摩 
唯 
眼 
見 
  
  
一 
種 
名 
丈 
夫 
  
  
  
  
 
 
 
 
 
 
 
 
 
 
 
 
 
 
 
 
 
 
 
 
 
 
 
         | 
         
義。 
云 
何 
知 
耶。 
如 
我 
論 
中 
偈 
曰。 
  
  
  
  
  
  
 
 
 
 
 
 
 
 
 
 
 
 
 
 
 
 
 
 
 
 
 
 
 
         | 
         
言。 
汝 
說 
諸 
行 
若 
常 
無 
常 
皆 
無 
流 
轉 
者。 
此 
成 
我 
 
 
 
 
 
 
 
 
 
 
 
 
 
 
 
 
 
 
 
 
 
 
 
         | 
         
失 
故。 
此 
亦 
如 
是 
故 
我 
無 
咎。 
復 
次 
路 
伽 
耶 
陀 
者 
 
 
 
 
 
 
 
 
 
 
 
 
 
 
 
 
 
 
 
 
 
 
 
         | 
         
其 
緣 
者。 
如 
先 
次 
第 
緣 
中 
已 
遮。 
立 
義 
及 
譬 
有 
過 
 
 
 
 
 
 
 
 
 
 
 
 
 
 
 
 
 
 
 
 
 
 
 
         | 
         
彼 
語 
不 
善。 
已 
滅 
諸 
行 
及 
與 
眾 
生。 
為 
後 
剎 
那 
作 
 
 
 
 
 
 
 
 
 
 
 
 
 
 
 
 
 
 
 
 
 
 
 
         | 
         
亦 
然。 
如 
是 
諸 
行 
流 
轉 
義 
成。 
故 
我 
無 
過。 
論 
者 
言。 
 
 
 
 
 
 
 
 
 
 
 
 
 
 
 
 
 
 
 
 
 
 
 
         | 
         
滅 
諸 
行 
以 
此 
為 
因。 
後 
起 
諸 
行 
相 
續 
為 
果。 
眾 
生 
 
 
 
 
 
 
 
 
 
 
 
 
 
 
 
 
 
 
 
 
 
 
 
         | 
         
人 
是 
無 
常 
者。 
作 
如 
是 
言。 
未 
起 
對 
治 
道 
者。 
前 
  
 
 
 
 
 
 
 
 
 
 
 
 
 
 
 
 
 
 
 
 
 
 
 
         | 
         
所 
立 
諸 
行 
驗 
過。 
復 
次 
佛 
法 
中 
人 
欲 
令 
諸 
行 
及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18  | 
        
         
世 
諦 
中 
義 
不 
相 
違。 
復 
次 
路 
伽 
耶 
陀 
者 
言。 
第 
一 
 
 
 
 
 
 
 
 
 
 
 
 
 
 
 
 
 
 
 
 
 
 
 
         | 
         
心。 
何 
以 
故。 
由 
有 
漏 
故。 
與 
彼 
命 
終 
因 
心 
別 
故。 
於 
 
 
 
 
 
 
 
 
 
 
 
 
 
 
 
 
 
 
 
 
 
 
 
         | 
         
驗 
耶。 
謂 
彼 
有 
漏 
命 
終 
之 
心。 
能 
續 
後 
世 
初 
受 
胎 
 
 
 
 
 
 
 
 
 
 
 
 
 
 
 
 
 
 
 
 
 
 
 
         | 
         
故。 
非 
世 
諦 
中 
先 
世 
不 
成。 
復 
次 
非 
無 
後 
世。 
云 
何 
 
 
 
 
 
 
 
 
 
 
 
 
 
 
 
 
 
 
 
 
 
 
 
         | 
         
別 
故。 
譬 
如 
他 
人 
身 
相 
續 
覺。 
由 
如 
是 
驗 
有 
譬 
喻 
 
 
 
 
 
 
 
 
 
 
 
 
 
 
 
 
 
 
 
 
 
 
 
         | 
         
達 
色 
覺 
與 
調 
達 
聲 
覺。 
此 
非 
不 
異。 
何 
以 
故。 
境 
界 
 
 
 
 
 
 
 
 
 
 
 
 
 
 
 
 
 
 
 
 
 
 
 
         | 
         
計 
流 
轉 
者。 
此 
亦 
俱 
遮。 
故 
非 
成 
汝 
所 
成。 
復 
次 
調 
 
 
 
 
 
 
 
 
 
 
 
 
 
 
 
 
 
 
 
 
 
 
 
         | 
         
論 
者 
言。 
諸 
行 
流 
轉 
者。 
世 
諦 
中 
不 
遮。 
諸 
行 
是 
常 
 
 
 
 
 
 
 
 
 
 
 
 
 
 
 
 
 
 
 
 
 
 
 
         | 
         
胎 
心。 
何 
以 
故。 
命 
終 
心 
故。 
如 
阿 
羅 
漢 
命 
終 
之 
心。 
 
 
 
 
 
 
 
 
 
 
 
 
 
 
 
 
 
 
 
 
 
 
 
         | 
         
理 
作 
是 
說 
耶。 
如 
調 
達 
命 
終 
心 
不 
作 
後 
世 
初 
入 
 
 
 
 
 
 
 
 
 
 
 
 
 
 
 
 
 
 
 
 
 
 
 
         | 
         
如 
是 
住。 
故 
無 
先 
世。 
復 
次 
亦 
無 
後 
世。 
以 
何 
道 
  
 
 
 
 
 
 
 
 
 
 
 
 
 
 
 
 
 
 
 
 
 
 
 
         | 
         
以 
故。 
唯 
有 
一 
覺 
故。 
由 
此 
一 
覺 
乃 
至 
未 
終。 
常 
  
 
 
 
 
 
 
 
 
 
 
 
 
 
 
 
 
 
 
 
 
 
 
 
         | 
         
緣。 
何 
以 
故。 
由 
覺 
故。 
如 
後 
起 
覺。 
此 
譬 
不 
然。 
何 
  
 
 
 
 
 
 
 
 
 
 
 
 
 
 
 
 
 
 
 
 
 
 
 
         | 
         
云 
何 
驗 
知。 
謂 
此 
入 
胎 
初 
覺 
次 
前 
滅 
心 
為 
次 
第 
 
 
 
 
 
 
 
 
 
 
 
 
 
 
 
 
 
 
 
 
 
 
 
         | 
         
後 
世 
來 
入 
胎。 
若 
有 
人 
言。 
此 
胎 
已 
前 
更 
有 
前 
世。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19  | 
        
         
得。 
何 
以 
故。 
離 
五 
陰 
外 
無 
別 
體 
故。 
猶 
如 
兔 
角。 
雖 
 
 
 
 
 
 
 
 
 
 
 
 
 
 
 
 
 
 
 
 
 
 
 
         | 
         
釋 
曰。 
無 
流 
轉 
故。 
云 
何 
驗 
知。 
第 
一 
義 
中 
無 
人 
可 
 
 
 
 
 
 
 
 
 
 
 
 
 
 
 
 
 
 
 
 
 
 
 
         | 
         
  
五 
種 
求 
盡 
無 
  
  
誰 
為 
受 
流 
轉 
  
  
  
  
 
 
 
 
 
 
 
 
 
 
 
 
 
 
 
 
 
 
 
 
 
 
 
         | 
         
  
若 
人 
流 
轉 
者 
  
  
諸 
陰 
入 
界 
中 
  
  
  
  
 
 
 
 
 
 
 
 
 
 
 
 
 
 
 
 
 
 
 
 
 
 
 
         | 
         
以 
故。 
如 
是 
人 
者 
有 
流 
轉 
故。 
論 
者 
偈 
曰。 
  
  
  
 
 
 
 
 
 
 
 
 
 
 
 
 
 
 
 
 
 
 
 
 
 
 
         | 
         
人 
亦 
如 
此。 
汝 
先 
所 
說 
二 
種 
過 
失 
不 
能 
破 
我。 
何 
 
 
 
 
 
 
 
 
 
 
 
 
 
 
 
 
 
 
 
 
 
 
 
         | 
         
義 
陰 
入 
界 
等。 
若 
一 
若 
異。 
若 
常 
無 
常。 
皆 
不 
可 
說。 
 
 
 
 
 
 
 
 
 
 
 
 
 
 
 
 
 
 
 
 
 
 
 
         | 
         
於 
世 
諦 
中 
成 
我 
所 
成。 
復 
次 
犢 
子 
部 
言。 
如 
我 
立 
 
 
 
 
 
 
 
 
 
 
 
 
 
 
 
 
 
 
 
 
 
 
 
         | 
         
喻 
無 
故。 
成 
立 
有 
過。 
若 
立 
無 
漏 
心 
不 
續 
後 
世 
者。 
 
 
 
 
 
 
 
 
 
 
 
 
 
 
 
 
 
 
 
 
 
 
 
         | 
         
心 
有 
續 
念 
無 
續 
念 
者。 
第 
一 
義 
中 
此 
皆 
不 
成。 
譬 
 
 
 
 
 
 
 
 
 
 
 
 
 
 
 
 
 
 
 
 
 
 
 
         | 
         
不 
異 
者。 
則 
與 
世 
相 
違。 
復 
次 
彼 
阿 
羅 
漢 
命 
終 
之 
 
 
 
 
 
 
 
 
 
 
 
 
 
 
 
 
 
 
 
 
 
 
 
         | 
         
與 
一 
切 
人 
覺 
不 
異 
者。 
此 
執 
不 
成。 
於 
世 
諦 
中 
立 
 
 
 
 
 
 
 
 
 
 
 
 
 
 
 
 
 
 
 
 
 
 
 
         | 
         
達 
覺。 
第 
一 
義 
中 
前 
已 
遮 
故。 
又 
汝 
言。 
第 
一 
義 
中 
 
 
 
 
 
 
 
 
 
 
 
 
 
 
 
 
 
 
 
 
 
 
 
         | 
         
由 
是 
覺 
故。 
如 
調 
達 
覺。 
論 
者 
言。 
汝 
語 
非 
也。 
彼 
調 
 
 
 
 
 
 
 
 
 
 
 
 
 
 
 
 
 
 
 
 
 
 
 
         | 
         
義 
中 
彼 
調 
達 
覺 
與 
一 
切 
人 
覺 
亦 
不 
異。 
何 
以 
故。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20  | 
        
         
後 
取 
住 
故。 
此 
若 
無 
者。 
不 
可 
說 
向 
後 
取 
中 
住。 
如 
 
 
 
 
 
 
 
 
 
 
 
 
 
 
 
 
 
 
 
 
 
 
 
         | 
         
無 
誰 
流 
轉 
者。 
今 
當 
答 
汝 
有 
如 
是 
人。 
何 
以 
故。 
向 
 
 
 
 
 
 
 
 
 
 
 
 
 
 
 
 
 
 
 
 
 
 
 
         | 
         
言 
無 
取 
無 
有 
者。 
是 
義 
不 
然。 
如 
汝 
前 
言 
五 
求 
盡 
 
 
 
 
 
 
 
 
 
 
 
 
 
 
 
 
 
 
 
 
 
 
 
         | 
         
義。 
何 
以 
故。 
此 
捨 
及 
取。 
先 
後 
剎 
那 
同 
一 
時 
故。 
而 
 
 
 
 
 
 
 
 
 
 
 
 
 
 
 
 
 
 
 
 
 
 
 
         | 
         
不 
得 
離。 
復 
次 
經 
部 
等 
人 
言。 
汝 
此 
言 
者 
不 
解 
我 
 
 
 
 
 
 
 
 
 
 
 
 
 
 
 
 
 
 
 
 
 
 
 
         | 
         
趣 
生 
有 
時。 
此 
二 
中 
間 
無 
取 
無 
有。 
如 
前 
過 
失。 
汝 
 
 
 
 
 
 
 
 
 
 
 
 
 
 
 
 
 
 
 
 
 
 
 
         | 
         
取 
義 
得 
成。 
無 
前 
過 
失。 
異 
部 
破 
言。 
汝 
捨 
中 
有 
  
 
 
 
 
 
 
 
 
 
 
 
 
 
 
 
 
 
 
 
 
 
 
 
         | 
         
來 
者。 
是 
則 
不 
然。 
外 
人 
言。 
我 
中 
有 
中 
有 
取 
陰 
故 
 
 
 
 
 
 
 
 
 
 
 
 
 
 
 
 
 
 
 
 
 
 
 
         | 
         
無 
質 
礙。 
無 
質 
礙 
故 
無 
可 
流 
轉。 
而 
汝 
定 
謂 
有 
往 
 
 
 
 
 
 
 
 
 
 
 
 
 
 
 
 
 
 
 
 
 
 
 
         | 
         
故 
施 
設 
於 
有 
取 
體 
既 
空 
有 
無 
所 
寄 
無 
取 
無 
有 
則 
 
 
 
 
 
 
 
 
 
 
 
 
 
 
 
 
 
 
 
 
 
 
         | 
         
釋 
曰。 
若 
從 
此 
取 
向 
後 
取 
者。 
取 
體 
則 
空。 
本 
由 
取 
 
 
 
 
 
 
 
 
 
 
 
 
 
 
 
 
 
 
 
 
 
 
 
         | 
         
  
無 
取 
復 
無 
有 
  
  
其 
誰 
當 
往 
來 
  
  
  
  
 
 
 
 
 
 
 
 
 
 
 
 
 
 
 
 
 
 
 
 
 
 
 
         | 
         
  
若 
從 
取 
至 
取 
  
  
則 
招 
無 
有 
過 
  
  
  
  
 
 
 
 
 
 
 
 
 
 
 
 
 
 
 
 
 
 
 
 
 
 
 
         | 
         
眼 
人 
見 
毛 
輪 
等。 
復 
次 
偈 
曰。 
  
  
  
  
  
  
  
 
 
 
 
 
 
 
 
 
 
 
 
 
 
 
 
 
 
 
 
 
 
 
         | 
         
實 
無 
人 
而 
汝 
謂 
有。 
此 
人 
我 
執 
覆 
障 
實 
慧。 
如 
翳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21  | 
        
         
  
諸 
行 
涅 
槃 
者 
  
  
是 
事 
終 
不 
然 
  
  
  
  
 
 
 
 
 
 
 
 
 
 
 
 
 
 
 
 
 
 
 
 
 
 
 
         | 
         
則 
不 
然。 
如 
偈 
曰。 
  
  
  
  
  
  
  
  
  
  
  
 
 
 
 
 
 
 
 
 
 
 
 
 
 
 
 
 
 
 
 
 
 
 
         | 
         
是 
無 
常 
乎。 
若 
汝 
欲 
令 
第 
一 
義 
中 
諸 
行 
常 
者。 
是 
 
 
 
 
 
 
 
 
 
 
 
 
 
 
 
 
 
 
 
 
 
 
 
         | 
         
人。 
若 
言 
諸 
行 
得 
解 
脫 
者。 
今 
此 
諸 
行。 
為 
是 
常 
耶。 
 
 
 
 
 
 
 
 
 
 
 
 
 
 
 
 
 
 
 
 
 
 
 
         | 
         
察。 
此 
解 
脫 
者。 
為 
是 
諸 
行。 
為 
是 
眾 
生。 
為 
當 
是 
  
 
 
 
 
 
 
 
 
 
 
 
 
 
 
 
 
 
 
 
 
 
 
 
         | 
         
流 
轉 
者。 
是 
皆 
不 
然。 
復 
次 
執 
有 
解 
脫 
者。 
亦 
應 
觀 
 
 
 
 
 
 
 
 
 
 
 
 
 
 
 
 
 
 
 
 
 
 
 
         | 
         
誰 
當 
往 
來。 
如 
是 
諸 
行 
及 
以 
眾 
生。 
第 
一 
義 
中 
有 
 
 
 
 
 
 
 
 
 
 
 
 
 
 
 
 
 
 
 
 
 
 
 
         | 
         
由 
取 
故。 
如 
餘 
人 
取。 
是 
故 
偈 
言。 
無 
取 
復 
無 
有。 
其 
 
 
 
 
 
 
 
 
 
 
 
 
 
 
 
 
 
 
 
 
 
 
 
         | 
         
所 
言。 
有 
彼 
諸 
取 
能 
成 
人 
者。 
是 
義 
不 
然。 
何 
以 
故。 
 
 
 
 
 
 
 
 
 
 
 
 
 
 
 
 
 
 
 
 
 
 
 
         | 
         
無 
體 
故。 
譬 
如 
調 
達 
從 
此 
一 
房 
到 
彼 
一 
房。 
如 
汝 
 
 
 
 
 
 
 
 
 
 
 
 
 
 
 
 
 
 
 
 
 
 
 
         | 
         
取 
不 
作。 
後 
有 
依 
止 
之 
因。 
何 
以 
故。 
離 
有 
自 
性 
有 
 
 
 
 
 
 
 
 
 
 
 
 
 
 
 
 
 
 
 
 
 
 
 
         | 
         
從 
取 
至 
取。 
則 
招 
無 
有 
過。 
此 
義 
云 
何。 
初 
有 
之 
  
 
 
 
 
 
 
 
 
 
 
 
 
 
 
 
 
 
 
 
 
 
 
 
         | 
         
王。 
故 
知 
有 
人 
從 
此 
至 
彼。 
論 
者 
言。 
如 
先 
偈 
說。 
若 
 
 
 
 
 
 
 
 
 
 
 
 
 
 
 
 
 
 
 
 
 
 
 
         | 
         
驗 
知。 
如 
佛 
言 
曰。 
我 
於 
往 
昔 
作 
頂 
生 
王。 
及 
善 
見 
 
 
 
 
 
 
 
 
 
 
 
 
 
 
 
 
 
 
 
 
 
 
 
         | 
         
石 
女 
兒。 
由 
有 
此 
人 
從 
於 
前 
取 
向 
後 
取 
住。 
云 
何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22  | 
        
         
如 
上 
過。 
論 
者 
言。 
汝 
謂 
第 
一 
義 
中 
人 
是 
實 
有 
不 
 
 
 
 
 
 
 
 
 
 
 
 
 
 
 
 
 
 
 
 
 
 
 
         | 
         
不 
可 
說 
常 
亦 
非 
無 
常。 
由 
如 
是 
故 
解 
脫 
義 
成。 
無 
 
 
 
 
 
 
 
 
 
 
 
 
 
 
 
 
 
 
 
 
 
 
 
         | 
         
故。 
復 
次 
婆 
私 
弗 
多 
羅 
言。 
如 
我 
立 
義。 
言 
有 
人 
者。 
 
 
 
 
 
 
 
 
 
 
 
 
 
 
 
 
 
 
 
 
 
 
 
         | 
         
所 
立 
法 
體 
差 
別 
得 
解 
脫 
者。 
是 
皆 
不 
成。 
立 
義 
過 
 
 
 
 
 
 
 
 
 
 
 
 
 
 
 
 
 
 
 
 
 
 
 
         | 
         
脫 
義。 
如 
外 
地 
等。 
已 
驗 
無 
常 
不 
得 
解 
脫。 
外 
人 
  
 
 
 
 
 
 
 
 
 
 
 
 
 
 
 
 
 
 
 
 
 
 
 
         | 
         
得 
涅 
槃 
者。 
是 
亦 
不 
然。 
何 
以 
故。 
若 
無 
常 
者 
無 
解 
 
 
 
 
 
 
 
 
 
 
 
 
 
 
 
 
 
 
 
 
 
 
 
         | 
         
聽。 
而 
是 
有 
者。 
世 
所 
不 
信。 
如 
石 
女 
兒。 
若 
謂 
無 
常 
 
 
 
 
 
 
 
 
 
 
 
 
 
 
 
 
 
 
 
 
 
 
 
         | 
         
聽 
等 
諸 
根 
具 
故。 
譬 
如 
虛 
空。 
若 
非 
質 
礙。 
又 
無 
視 
 
 
 
 
 
 
 
 
 
 
 
 
 
 
 
 
 
 
 
 
 
 
 
         | 
         
者。 
是 
皆 
不 
然。 
云 
何 
眾 
生 
是 
常 
不 
得 
涅 
槃。 
無 
視 
 
 
 
 
 
 
 
 
 
 
 
 
 
 
 
 
 
 
 
 
 
 
 
         | 
         
釋 
曰。 
若 
常 
無 
常 
若 
有 
分 
別。 
若 
無 
分 
別 
得 
涅 
槃 
 
 
 
 
 
 
 
 
 
 
 
 
 
 
 
 
 
 
 
 
 
 
 
         | 
         
  
眾 
生 
涅 
槃 
者 
  
  
是 
事 
亦 
不 
然 
  
  
  
  
 
 
 
 
 
 
 
 
 
 
 
 
 
 
 
 
 
 
 
 
 
 
 
         | 
         
若 
謂 
眾 
生 
得 
解 
脫 
者。 
是 
亦 
不 
然。 
如 
偈 
曰。 
  
  
 
 
 
 
 
 
 
 
 
 
 
 
 
 
 
 
 
 
 
 
 
 
 
         | 
         
者。 
是 
亦 
不 
然。 
何 
以 
故。 
由 
無 
常 
故。 
如 
外 
地 
等。 
  
 
 
 
 
 
 
 
 
 
 
 
 
 
 
 
 
 
 
 
 
 
 
 
         | 
         
中 
亦 
不 
成 
故。 
若 
第 
一 
義 
中 
諸 
行 
無 
常 
得 
涅 
槃 
 
 
 
 
 
 
 
 
 
 
 
 
 
 
 
 
 
 
 
 
 
 
 
         | 
         
釋 
曰。 
第 
一 
義 
中 
以 
無 
起 
故 
諸 
行 
常 
者。 
於 
世 
諦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23  | 
        
         
不 
然。 
無 
常 
等 
物。 
同 
是 
可 
識。 
無 
別 
體 
故。 
如 
兔 
角 
 
 
 
 
 
 
 
 
 
 
 
 
 
 
 
 
 
 
 
 
 
 
 
         | 
         
是 
實 
法。 
何 
以 
故。 
由 
可 
識 
故。 
譬 
如 
色 
等 
者。 
此 
義 
 
 
 
 
 
 
 
 
 
 
 
 
 
 
 
 
 
 
 
 
 
 
 
         | 
         
無 
一 
物 
故。 
第 
一 
義 
中 
則 
無 
解 
脫。 
若 
汝 
定 
言 
人 
 
 
 
 
 
 
 
 
 
 
 
 
 
 
 
 
 
 
 
 
 
 
 
         | 
         
界。 
何 
以 
故。 
由 
覺 
故。 
譬 
如 
緣 
瓶 
等 
覺。 
由 
驗 
彼 
人 
 
 
 
 
 
 
 
 
 
 
 
 
 
 
 
 
 
 
 
 
 
 
 
         | 
         
復 
次 
此 
中 
立 
驗。 
第 
一 
義 
中 
緣 
人 
之 
覺 
無 
實 
境 
 
 
 
 
 
 
 
 
 
 
 
 
 
 
 
 
 
 
 
 
 
 
 
         | 
         
  
解 
脫 
若 
無 
我 
  
  
無 
我 
即 
無 
常 
  
  
  
  
 
 
 
 
 
 
 
 
 
 
 
 
 
 
 
 
 
 
 
 
 
 
 
         | 
         
  
解 
脫 
若 
有 
我 
  
  
有 
我 
即 
是 
常 
  
  
  
  
 
 
 
 
 
 
 
 
 
 
 
 
 
 
 
 
 
 
 
 
 
 
 
         | 
         
有 
體 
無 
體 
者。 
此 
則 
與 
我 
中 
論 
義 
同。 
如 
經 
偈 
說。 
 
 
 
 
 
 
 
 
 
 
 
 
 
 
 
 
 
 
 
 
 
 
 
         | 
         
是 
斷 
過。 
若 
言 
無 
餘 
涅 
槃 
彼 
剎 
那 
時 
不 
可 
說 
人 
 
 
 
 
 
 
 
 
 
 
 
 
 
 
 
 
 
 
 
 
 
 
 
         | 
         
一 
剎 
那 
時。 
人 
若 
有 
體 
即 
是 
常 
過。 
人 
若 
無 
體 
即 
 
 
 
 
 
 
 
 
 
 
 
 
 
 
 
 
 
 
 
 
 
 
 
         | 
         
可 
說 
者。 
此 
言 
則 
壞。 
立 
義 
過 
故。 
復 
次 
無 
餘 
涅 
槃 
 
 
 
 
 
 
 
 
 
 
 
 
 
 
 
 
 
 
 
 
 
 
 
         | 
         
者。 
則 
為 
可 
說。 
體 
是 
無 
常。 
汝 
言 
法 
體 
差 
別 
不 
  
 
 
 
 
 
 
 
 
 
 
 
 
 
 
 
 
 
 
 
 
 
 
 
         | 
         
者 
亦 
是 
無 
常。 
譬 
如 
色 
等。 
由 
此 
驗 
故。 
汝 
立 
實 
人 
 
 
 
 
 
 
 
 
 
 
 
 
 
 
 
 
 
 
 
 
 
 
 
         | 
         
故。 
藉 
因 
施 
設 
故。 
譬 
如 
瓶 
等。 
如 
是 
則 
破。 
若 
實 
法 
 
 
 
 
 
 
 
 
 
 
 
 
 
 
 
 
 
 
 
 
 
 
 
         | 
         
可 
說 
常 
及 
以 
無 
常 
得 
解 
脫 
者。 
是 
亦 
不 
然。 
何 
以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24  | 
        
         
及 
無 
常 
者。 
此 
諸 
行 
等 
皆 
無 
流 
轉 
及 
般 
涅 
槃。 
何 
 
 
 
 
 
 
 
 
 
 
 
 
 
 
 
 
 
 
 
 
 
 
 
         | 
         
如 
是 
住。 
乃 
至 
後 
時 
方 
有 
壞 
者。 
或 
謂 
不 
可 
說 
常 
 
 
 
 
 
 
 
 
 
 
 
 
 
 
 
 
 
 
 
 
 
 
 
         | 
         
皆 
不 
然。 
其 
執 
云 
何。 
彼 
謂 
諸 
行 
新 
新 
滅 
壞。 
或 
初 
 
 
 
 
 
 
 
 
 
 
 
 
 
 
 
 
 
 
 
 
 
 
 
         | 
         
所 
分 
別。 
第 
一 
義 
中 
一 
切 
諸 
行 
流 
轉 
涅 
槃 
者。 
此 
 
 
 
 
 
 
 
 
 
 
 
 
 
 
 
 
 
 
 
 
 
 
 
         | 
         
有 
縛 
解 
者。 
此 
皆 
不 
然。 
如 
外 
地 
等。 
是 
故 
諸 
部 
如 
 
 
 
 
 
 
 
 
 
 
 
 
 
 
 
 
 
 
 
 
 
 
 
         | 
         
轉。 
如 
外 
地 
等。 
今 
亦 
如 
是。 
諸 
行 
眾 
生 
若 
常 
無 
常 
 
 
 
 
 
 
 
 
 
 
 
 
 
 
 
 
 
 
 
 
 
 
 
         | 
         
釋 
曰。 
如 
先 
已 
說。 
諸 
行 
是 
常。 
諸 
行 
無 
常。 
皆 
無 
流 
 
 
 
 
 
 
 
 
 
 
 
 
 
 
 
 
 
 
 
 
 
 
 
         | 
         
  
眾 
生 
如 
前 
說 
  
  
不 
縛 
亦 
不 
解 
  
  
  
  
 
 
 
 
 
 
 
 
 
 
 
 
 
 
 
 
 
 
 
 
 
 
 
         | 
         
  
諸 
行 
生 
滅 
相 
  
  
不 
縛 
亦 
不 
解 
  
  
  
  
 
 
 
 
 
 
 
 
 
 
 
 
 
 
 
 
 
 
 
 
 
 
 
         | 
         
言。 
無 
縛 
無 
解。 
論 
者 
偈 
曰。 
  
  
  
  
  
  
  
  
 
 
 
 
 
 
 
 
 
 
 
 
 
 
 
 
 
 
 
 
 
 
 
         | 
         
等。 
名 
為 
解 
脫。 
以 
是 
義 
故。 
縛 
脫 
得 
成。 
汝 
云 
何 
  
 
 
 
 
 
 
 
 
 
 
 
 
 
 
 
 
 
 
 
 
 
 
 
         | 
         
法。 
正 
念 
思 
惟。 
發 
生 
明 
慧。 
除 
無 
智 
暗。 
得 
離 
貪 
  
 
 
 
 
 
 
 
 
 
 
 
 
 
 
 
 
 
 
 
 
 
 
 
         | 
         
趣。 
貪 
等 
有 
故。 
縛 
義 
得 
成。 
若 
被 
縛 
者。 
聽 
聞 
正 
  
 
 
 
 
 
 
 
 
 
 
 
 
 
 
 
 
 
 
 
 
 
 
 
         | 
         
相 
續。 
諸 
行 
增 
長。 
若 
與 
貪 
等。 
煩 
惱 
共 
起。 
障 
礙 
善 
 
 
 
 
 
 
 
 
 
 
 
 
 
 
 
 
 
 
 
 
 
 
 
         | 
         
等 
因 
非 
一 
向。 
復 
次 
自 
部 
人 
言。 
由 
因 
緣 
故。 
展 
轉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25  | 
        
         
若 
有 
染 
污 
若 
無 
染 
污。 
亦 
無 
解 
脫。 
如 
前 
已 
破。 
於 
 
 
 
 
 
 
 
 
 
 
 
 
 
 
 
 
 
 
 
 
 
 
 
         | 
         
無 
過。 
論 
者 
言。 
彼 
相 
續 
者。 
無 
實 
體 
故。 
相 
續 
道 
中 
 
 
 
 
 
 
 
 
 
 
 
 
 
 
 
 
 
 
 
 
 
 
 
         | 
         
可 
說 
故。 
復 
次 
經 
部 
人 
言。 
相 
續 
道 
中 
有 
縛 
解 
故 
 
 
 
 
 
 
 
 
 
 
 
 
 
 
 
 
 
 
 
 
 
 
 
         | 
         
如 
上 
生 
時。 
若 
有 
染 
污 
若 
無 
染 
污。 
俱 
無 
解 
脫。 
不 
 
 
 
 
 
 
 
 
 
 
 
 
 
 
 
 
 
 
 
 
 
 
 
         | 
         
俱 
無 
解 
脫。 
有 
過 
失 
故。 
不 
可 
說 
者。 
彼 
染 
污 
時 
亦 
 
 
 
 
 
 
 
 
 
 
 
 
 
 
 
 
 
 
 
 
 
 
 
         | 
         
解。 
論 
者 
言。 
彼 
生 
時 
者。 
若 
有 
染 
污。 
若 
無 
染 
污。 
  
 
 
 
 
 
 
 
 
 
 
 
 
 
 
 
 
 
 
 
 
 
 
 
         | 
         
無 
學 
心 
生 
時。 
諸 
障 
得 
解 
脫。 
汝 
云 
何 
言 
都 
無 
縛 
 
 
 
 
 
 
 
 
 
 
 
 
 
 
 
 
 
 
 
 
 
 
 
         | 
         
縛 
解 
故。 
復 
次 
阿 
毘 
曇 
人 
言。 
如 
我 
俱 
舍 
論 
偈 
曰。 
 
 
 
 
 
 
 
 
 
 
 
 
 
 
 
 
 
 
 
 
 
 
 
         | 
         
此 
亦 
不 
然。 
以 
相 
違 
故。 
偈 
言 
諸 
行 
起 
滅 
者。 
無 
  
 
 
 
 
 
 
 
 
 
 
 
 
 
 
 
 
 
 
 
 
 
 
 
         | 
         
者。 
是 
則 
不 
然。 
未 
來 
當 
起 
諸 
行 
剎 
那 
得 
解 
脫 
者。 
 
 
 
 
 
 
 
 
 
 
 
 
 
 
 
 
 
 
 
 
 
 
 
         | 
         
行 
與 
貪 
俱 
起 
者。 
此 
已 
滅 
故。 
已 
滅 
之 
法 
得 
解 
脫 
 
 
 
 
 
 
 
 
 
 
 
 
 
 
 
 
 
 
 
 
 
 
 
         | 
         
位 
中 
有 
縛 
解 
者。 
此 
義 
不 
然。 
如 
前 
已 
說。 
汝 
言 
諸 
 
 
 
 
 
 
 
 
 
 
 
 
 
 
 
 
 
 
 
 
 
 
 
         | 
         
諸 
行 
無 
住。 
何 
以 
故。 
剎 
那 
剎 
那 
別 
時 
而 
起。 
此 
相 
 
 
 
 
 
 
 
 
 
 
 
 
 
 
 
 
 
 
 
 
 
 
 
         | 
         
滅 
者。 
不 
縛 
亦 
不 
解。 
眾 
生 
如 
前 
說。 
不 
縛 
亦 
不 
解。 
 
 
 
 
 
 
 
 
 
 
 
 
 
 
 
 
 
 
 
 
 
 
 
         | 
         
以 
故。 
是 
起 
滅 
故。 
譬 
如 
瓶 
等。 
如 
先 
偈 
言。 
諸 
行 
起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26  | 
        
         
  
無 
取 
故 
無 
縛 
  
  
何 
位 
人 
可 
縛 
  
  
  
  
 
 
 
 
 
 
 
 
 
 
 
 
 
 
 
 
 
 
 
 
 
 
 
         | 
         
無 
其 
取 
而 
有 
彼 
者。 
義 
則 
不 
然。 
如 
偈 
曰。 
  
  
  
 
 
 
 
 
 
 
 
 
 
 
 
 
 
 
 
 
 
 
 
 
 
 
         | 
         
者。 
何 
以 
故。 
由 
取 
故 
如 
耶。 
若 
取 
若 
定 
如 
此 
先 
  
 
 
 
 
 
 
 
 
 
 
 
 
 
 
 
 
 
 
 
 
 
 
 
         | 
         
復 
次 
第 
一 
義 
中 
調 
達 
之 
取。 
此 
取 
不 
作 
彼 
調 
達 
 
 
 
 
 
 
 
 
 
 
 
 
 
 
 
 
 
 
 
 
 
 
 
         | 
         
故。 
名 
解 
脫 
者。 
義 
則 
不 
然。 
縛 
解 
二 
法 
性 
相 
違 
故。 
 
 
 
 
 
 
 
 
 
 
 
 
 
 
 
 
 
 
 
 
 
 
 
         | 
         
釋 
曰。 
因 
諸 
取 
故 
說 
為 
取 
者。 
此 
人 
正 
為 
諸 
取 
縛 
 
 
 
 
 
 
 
 
 
 
 
 
 
 
 
 
 
 
 
 
 
 
 
         | 
         
  
若 
為 
諸 
取 
縛 
  
  
縛 
者 
無 
解 
脫 
  
  
  
  
 
 
 
 
 
 
 
 
 
 
 
 
 
 
 
 
 
 
 
 
 
 
 
         | 
         
偈 
曰。 
  
  
  
  
  
  
  
  
  
  
  
  
  
  
  
 
 
 
 
 
 
 
 
 
 
 
 
 
 
 
 
 
 
 
 
 
 
 
         | 
         
言 
諸 
行 
若 
常 
無 
常 
皆 
有 
過 
者。 
我 
無 
此 
咎。 
論 
者 
 
 
 
 
 
 
 
 
 
 
 
 
 
 
 
 
 
 
 
 
 
 
 
         | 
         
名 
得 
解 
脫。 
然 
此 
眾 
生 
常 
以 
無 
常 
皆 
不 
可 
說。 
先 
 
 
 
 
 
 
 
 
 
 
 
 
 
 
 
 
 
 
 
 
 
 
 
         | 
         
言。 
有 
彼 
眾 
生 
沒 
在 
諸 
取。 
故 
名 
為 
縛。 
此 
縛 
息 
故 
 
 
 
 
 
 
 
 
 
 
 
 
 
 
 
 
 
 
 
 
 
 
 
         | 
         
眾 
生 
常 
無 
常。 
亦 
無 
縛 
無 
解。 
此 
意 
正 
爾。 
復 
有 
人 
 
 
 
 
 
 
 
 
 
 
 
 
 
 
 
 
 
 
 
 
 
 
 
         | 
         
法 
亦 
無。 
又 
如 
偈 
說。 
諸 
行 
常 
無 
常。 
皆 
無 
縛 
無 
解。 
 
 
 
 
 
 
 
 
 
 
 
 
 
 
 
 
 
 
 
 
 
 
 
         | 
         
解 
者。 
今 
答 
此 
義。 
如 
前 
偈 
說。 
眾 
生 
無 
體 
故。 
縛 
解 
 
 
 
 
 
 
 
 
 
 
 
 
 
 
 
 
 
 
 
 
 
 
 
         | 
         
世 
諦 
中 
縛 
解 
成 
故。 
無 
斷 
滅 
過。 
若 
執 
眾 
生 
有 
縛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27  | 
        
         
縛 
義。 
何 
以 
故。 
不 
可 
說 
故。 
如 
解 
脫 
時 
是 
已 
脫 
者。 
 
 
 
 
 
 
 
 
 
 
 
 
 
 
 
 
 
 
 
 
 
 
 
         | 
         
縛。 
一 
分 
未 
縛。 
有 
二 
過 
故。 
復 
次 
不 
可 
說 
者。 
亦 
無 
 
 
 
 
 
 
 
 
 
 
 
 
 
 
 
 
 
 
 
 
 
 
 
         | 
         
脫 
者。 
縛 
時 
亦 
不 
縛。 
何 
以 
故。 
彼 
縛 
時 
者。 
一 
分 
已 
 
 
 
 
 
 
 
 
 
 
 
 
 
 
 
 
 
 
 
 
 
 
 
         | 
         
脫 
未 
縛 
者 
亦 
不 
縛。 
何 
以 
故。 
以 
無 
縛 
故。 
如 
解 
  
 
 
 
 
 
 
 
 
 
 
 
 
 
 
 
 
 
 
 
 
 
 
 
         | 
         
以 
故。 
已 
被 
縛 
故。 
已 
被 
縛 
者 
不 
復 
更 
縛。 
如 
不 
解 
 
 
 
 
 
 
 
 
 
 
 
 
 
 
 
 
 
 
 
 
 
 
 
         | 
         
故。 
以 
同 
時 
故。 
如 
調 
達 
體。 
復 
次 
已 
縛 
者 
不 
縛。 
何 
 
 
 
 
 
 
 
 
 
 
 
 
 
 
 
 
 
 
 
 
 
 
 
         | 
         
之 
先 
實 
無 
縛 
具。 
云 
何 
驗 
耶。 
由 
調 
達 
無 
縛 
何 
以 
 
 
 
 
 
 
 
 
 
 
 
 
 
 
 
 
 
 
 
 
 
 
 
         | 
         
釋 
曰。 
汝 
謂 
先 
有 
縛 
具 
故 
有 
可 
縛 
眾 
生。 
而 
縛 
者 
 
 
 
 
 
 
 
 
 
 
 
 
 
 
 
 
 
 
 
 
 
 
 
         | 
         
  
而 
先 
實 
無 
縛 
  
  
去 
來 
中 
已 
遮 
  
  
  
  
 
 
 
 
 
 
 
 
 
 
 
 
 
 
 
 
 
 
 
 
 
 
 
         | 
         
  
若 
縛 
者 
先 
縛 
  
  
可 
言 
縛 
能 
縛 
  
  
  
  
 
 
 
 
 
 
 
 
 
 
 
 
 
 
 
 
 
 
 
 
 
 
 
         | 
         
縛。 
論 
者 
偈 
曰。 
  
  
  
  
  
  
  
  
  
  
  
  
 
 
 
 
 
 
 
 
 
 
 
 
 
 
 
 
 
 
 
 
 
 
 
         | 
         
彼 
人。 
由 
此 
諸 
取 
為 
能 
縛 
故。 
知 
有 
眾 
生 
是 
其 
可 
 
 
 
 
 
 
 
 
 
 
 
 
 
 
 
 
 
 
 
 
 
 
 
         | 
         
何 
以 
故。 
由 
有 
縛 
故。 
如 
有 
杻 
械 
枷 
鎖 
等 
具 
幽 
禁 
 
 
 
 
 
 
 
 
 
 
 
 
 
 
 
 
 
 
 
 
 
 
 
         | 
         
縛。 
偈 
意 
如 
此。 
復 
有 
人 
言。 
定 
有 
眾 
生 
是 
其 
可 
縛。 
 
 
 
 
 
 
 
 
 
 
 
 
 
 
 
 
 
 
 
 
 
 
 
         | 
         
釋 
曰。 
若 
離 
取 
位 
無 
別 
人 
位。 
以 
是 
義 
故。 
無 
人 
可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28  | 
        
         
釋 
曰。 
縛 
對 
治 
道 
未 
起 
之 
時。 
此 
名 
為 
縛。 
不 
得 
名 
 
 
 
 
 
 
 
 
 
 
 
 
 
 
 
 
 
 
 
 
 
 
 
         | 
         
  
縛 
者 
則 
無 
脫 
  
  
  
  
  
  
  
  
  
  
  
 
 
 
 
 
 
 
 
 
 
 
 
 
 
 
 
 
 
 
 
 
 
 
         | 
         
皆 
不 
然。 
如 
偈 
曰。 
  
  
  
  
  
  
  
  
  
  
  
 
 
 
 
 
 
 
 
 
 
 
 
 
 
 
 
 
 
 
 
 
 
 
         | 
         
為 
已 
縛 
者。 
為 
未 
縛 
者。 
為 
正 
縛 
時 
有 
解 
脫 
耶。 
三 
 
 
 
 
 
 
 
 
 
 
 
 
 
 
 
 
 
 
 
 
 
 
 
         | 
         
脫 
故 
縛 
則 
非 
無。 
答 
曰。 
若 
汝 
定 
謂。 
有 
解 
脫 
者。 
  
 
 
 
 
 
 
 
 
 
 
 
 
 
 
 
 
 
 
 
 
 
 
 
         | 
         
如 
智 
慧 
對 
治 
無 
知 
縛。 
對 
治 
者。 
所 
謂 
解 
脫。 
由 
解 
 
 
 
 
 
 
 
 
 
 
 
 
 
 
 
 
 
 
 
 
 
 
 
         | 
         
曰。 
我 
意 
定 
謂 
有 
如 
是 
縛。 
何 
以 
故。 
有 
相 
違 
故。 
譬 
 
 
 
 
 
 
 
 
 
 
 
 
 
 
 
 
 
 
 
 
 
 
 
         | 
         
何 
以 
故。 
二 
俱 
過 
故。 
及 
不 
可 
說 
故。 
如 
解 
脫 
時。 
問 
 
 
 
 
 
 
 
 
 
 
 
 
 
 
 
 
 
 
 
 
 
 
 
         | 
         
久 
解 
脫 
者。 
若 
謂 
縛 
時 
有 
縛 
初 
起 
者。 
是 
亦 
不 
然。 
 
 
 
 
 
 
 
 
 
 
 
 
 
 
 
 
 
 
 
 
 
 
 
         | 
         
有 
縛 
初 
起。 
是 
亦 
不 
然。 
何 
以 
故。 
由 
未 
縛 
故。 
譬 
如 
 
 
 
 
 
 
 
 
 
 
 
 
 
 
 
 
 
 
 
 
 
 
 
         | 
         
何 
以 
故。 
由 
已 
縛 
故。 
譬 
如 
久 
已 
縛 
者。 
彼 
未 
縛 
者 
 
 
 
 
 
 
 
 
 
 
 
 
 
 
 
 
 
 
 
 
 
 
 
         | 
         
云 
何 
不 
然。 
彼 
已 
縛 
者 
有 
更 
縛 
初 
起。 
義 
則 
不 
然。 
 
 
 
 
 
 
 
 
 
 
 
 
 
 
 
 
 
 
 
 
 
 
 
         | 
         
已 
縛 
未。 
縛 
及 
以 
縛 
時 
有 
縛 
初 
起 
者。 
三 
皆 
不 
然。 
 
 
 
 
 
 
 
 
 
 
 
 
 
 
 
 
 
 
 
 
 
 
 
         | 
         
去 
及 
以 
去 
時 
有 
初 
發 
者。 
三 
皆 
不 
然。 
此 
亦 
如 
是。 
 
 
 
 
 
 
 
 
 
 
 
 
 
 
 
 
 
 
 
 
 
 
 
         | 
         
此 
則 
不 
然。 
復 
次 
去 
來 
品 
中。 
已 
廣 
分 
別 
已 
去 
未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29  | 
        
         
有 
故。 
求 
解 
脫 
者 
起 
希 
望 
心。 
如 
偈 
曰。 
  
  
  
  
 
 
 
 
 
 
 
 
 
 
 
 
 
 
 
 
 
 
 
 
 
 
 
         | 
         
不 
為 
彼 
起 
希 
望 
心。 
譬 
如 
屯 
度 
婆 
蛇 
頂 
珠。 
由 
定 
 
 
 
 
 
 
 
 
 
 
 
 
 
 
 
 
 
 
 
 
 
 
 
         | 
         
有。 
何 
以 
故。 
求 
解 
脫 
者 
有 
希 
望 
故。 
果 
若 
無 
者。 
終 
 
 
 
 
 
 
 
 
 
 
 
 
 
 
 
 
 
 
 
 
 
 
 
         | 
         
皆 
不 
成。 
立 
義 
有 
過。 
外 
人 
言。 
第 
一 
義 
中 
解 
脫 
是 
 
 
 
 
 
 
 
 
 
 
 
 
 
 
 
 
 
 
 
 
 
 
 
         | 
         
如 
汝 
上 
言。 
有 
相 
違 
故。 
及 
對 
治 
者。 
此 
因 
譬 
喻 
二 
 
 
 
 
 
 
 
 
 
 
 
 
 
 
 
 
 
 
 
 
 
 
 
         | 
         
故。 
由 
如 
是 
故。 
第 
一 
義 
中 
有 
解 
脫 
者。 
此 
義 
不 
然。 
 
 
 
 
 
 
 
 
 
 
 
 
 
 
 
 
 
 
 
 
 
 
 
         | 
         
縛。 
復 
欲 
取 
解。 
若 
如 
此 
者。 
有 
縛 
解 
過。 
不 
能 
避 
  
 
 
 
 
 
 
 
 
 
 
 
 
 
 
 
 
 
 
 
 
 
 
 
         | 
         
釋 
曰。 
縛 
脫 
同 
時 
不 
欲 
如 
此。 
是 
故 
彼 
人。 
復 
欲 
取 
 
 
 
 
 
 
 
 
 
 
 
 
 
 
 
 
 
 
 
 
 
 
 
         | 
         
  
縛 
時 
有 
脫 
者 
  
  
縛 
脫 
則 
一 
時 
  
  
  
  
 
 
 
 
 
 
 
 
 
 
 
 
 
 
 
 
 
 
 
 
 
 
 
         | 
         
偈 
曰。 
  
  
  
  
  
  
  
  
  
  
  
  
  
  
  
 
 
 
 
 
 
 
 
 
 
 
 
 
 
 
 
 
 
 
 
 
 
 
         | 
         
時。 
汝 
應 
定 
說。 
若 
已 
縛 
者 
名 
為 
脫 
時。 
是 
亦 
不 
然。 
 
 
 
 
 
 
 
 
 
 
 
 
 
 
 
 
 
 
 
 
 
 
 
         | 
         
如 
久 
解 
脫 
者。 
若 
謂 
脫 
時 
名 
解 
脫 
者。 
誰 
是 
脫 
  
 
 
 
 
 
 
 
 
 
 
 
 
 
 
 
 
 
 
 
 
 
 
 
         | 
         
釋 
曰。 
由 
縛 
空 
故。 
縛 
空 
者。 
於 
世 
諦 
中 
縛 
無 
體 
故。 
 
 
 
 
 
 
 
 
 
 
 
 
 
 
 
 
 
 
 
 
 
 
 
         | 
         
  
未 
縛 
者 
無 
脫 
  
  
  
  
  
  
  
  
  
  
  
 
 
 
 
 
 
 
 
 
 
 
 
 
 
 
 
 
 
 
 
 
 
 
         | 
         
脫。 
何 
以 
故。 
無 
對 
治 
故。 
如 
具 
縛 
者。 
偈 
曰。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30  | 
        
         
釋 
曰。 
第 
一 
義 
中 
生 
死 
涅 
槃 
一 
相 
無 
差 
別。 
如 
虛 
 
 
 
 
 
 
 
 
 
 
 
 
 
 
 
 
 
 
 
 
 
 
 
         | 
         
  
生 
死 
及 
涅 
槃 
  
  
無 
二 
無 
分 
別 
  
  
  
  
 
 
 
 
 
 
 
 
 
 
 
 
 
 
 
 
 
 
 
 
 
 
 
         | 
         
  
不 
應 
捨 
生 
死 
  
  
不 
應 
立 
涅 
槃 
  
  
  
  
 
 
 
 
 
 
 
 
 
 
 
 
 
 
 
 
 
 
 
 
 
 
 
         | 
         
諸 
學 
者。 
說 
此 
偈 
曰。 
  
  
  
  
  
  
  
  
  
  
 
 
 
 
 
 
 
 
 
 
 
 
 
 
 
 
 
 
 
 
 
 
 
         | 
         
及 
彼 
人 
等 
有 
縛 
脫 
者。 
此 
皆 
不 
然。 
如 
阿 
闍 
梨 
教 
 
 
 
 
 
 
 
 
 
 
 
 
 
 
 
 
 
 
 
 
 
 
 
         | 
         
以 
此 
為 
因 
者。 
此 
因 
不 
成。 
如 
是 
諦 
觀 
諸 
行 
眾 
生。 
 
 
 
 
 
 
 
 
 
 
 
 
 
 
 
 
 
 
 
 
 
 
 
         | 
         
智 
名 
不 
善 
執。 
是 
故 
汝 
言。 
求 
解 
脫 
者 
有 
希 
望 
故。 
 
 
 
 
 
 
 
 
 
 
 
 
 
 
 
 
 
 
 
 
 
 
 
         | 
         
次 
取 
無 
自 
體。 
而 
計 
取 
為 
境 
緣。 
此 
所 
起 
邪 
分 
別 
 
 
 
 
 
 
 
 
 
 
 
 
 
 
 
 
 
 
 
 
 
 
 
         | 
         
執。 
何 
以 
故。 
此 
不 
善 
執 
障 
解 
脫 
故。 
偈 
意 
正 
爾。 
復 
 
 
 
 
 
 
 
 
 
 
 
 
 
 
 
 
 
 
 
 
 
 
 
         | 
         
釋 
曰。 
若 
起 
如 
是 
緣 
取 
我 
當 
得 
涅 
槃 
者。 
此 
非 
善 
 
 
 
 
 
 
 
 
 
 
 
 
 
 
 
 
 
 
 
 
 
 
 
         | 
         
  
受 
如 
是 
執 
者 
  
  
此 
執 
為 
不 
善 
  
  
  
  
 
 
 
 
 
 
 
 
 
 
 
 
 
 
 
 
 
 
 
 
 
 
 
         | 
         
我 
當 
得 
涅 
槃 
者。 
此 
執 
不 
然。 
如 
偈 
曰。 
  
  
  
  
 
 
 
 
 
 
 
 
 
 
 
 
 
 
 
 
 
 
 
 
 
 
 
         | 
         
故 
定 
有 
涅 
槃 
可 
得。 
論 
者 
言。 
汝 
謂 
我 
滅 
無 
諸 
取 
 
 
 
 
 
 
 
 
 
 
 
 
 
 
 
 
 
 
 
 
 
 
 
         | 
         
釋 
曰。 
云 
何 
當 
知 
有 
涅 
槃 
耶。 
譬 
如 
薪 
上 
火 
滅。 
是 
 
 
 
 
 
 
 
 
 
 
 
 
 
 
 
 
 
 
 
 
 
 
 
         | 
         
  
我 
滅 
無 
諸 
取 
  
  
我 
當 
得 
涅 
槃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31  | 
        
         
立 
為 
涅 
槃 
者。 
此 
義 
不 
然。 
捨 
生 
死 
者。 
亦 
不 
應 
爾。 
 
 
 
 
 
 
 
 
 
 
 
 
 
 
 
 
 
 
 
 
 
 
 
         | 
         
諸 
行 
自 
體 
無 
起。 
本 
來 
寂 
滅 
如 
涅 
槃 
故。 
而 
欲 
安 
 
 
 
 
 
 
 
 
 
 
 
 
 
 
 
 
 
 
 
 
 
 
 
         | 
         
槃 
者。 
此 
等 
亦 
無。 
不 
應 
置 
立 
別 
有 
涅 
槃。 
由 
彼 
  
 
 
 
 
 
 
 
 
 
 
 
 
 
 
 
 
 
 
 
 
 
 
 
         | 
         
何 
以 
故。 
第 
一 
義 
中 
諸 
行 
空 
故。 
煩 
惱 
息 
相 
名 
涅 
 
 
 
 
 
 
 
 
 
 
 
 
 
 
 
 
 
 
 
 
 
 
 
         | 
         
故 
名 
為 
涅 
槃。 
世 
諦 
門 
中 
作 
如 
是 
說。 
非 
第 
一 
義。 
 
 
 
 
 
 
 
 
 
 
 
 
 
 
 
 
 
 
 
 
 
 
 
         | 
         
無 
實。 
如 
幻 
夢 
焰。 
即 
說 
此 
等 
名 
為 
生 
死。 
捨 
離 
此 
 
 
 
 
 
 
 
 
 
 
 
 
 
 
 
 
 
 
 
 
 
 
 
         | 
         
汝 
應 
捨 
離。 
何 
以 
故。 
諸 
行 
展 
轉 
從 
緣 
起 
者。 
自 
體 
 
 
 
 
 
 
 
 
 
 
 
 
 
 
 
 
 
 
 
 
 
 
 
         | 
         
立。 
又 
為 
令 
彼 
厭 
離 
生 
死。 
作 
如 
是 
言。 
生 
死 
苦 
多。 
 
 
 
 
 
 
 
 
 
 
 
 
 
 
 
 
 
 
 
 
 
 
 
         | 
         
不 
起 
煩 
惱 
息 
相。 
是 
則 
名 
為 
寂 
滅 
涅 
槃。 
故 
名 
安 
 
 
 
 
 
 
 
 
 
 
 
 
 
 
 
 
 
 
 
 
 
 
 
         | 
         
有 
涅 
槃。 
云 
何 
安 
立。 
但 
於 
未 
來 
不 
善 
諸 
行 
分 
別 
 
 
 
 
 
 
 
 
 
 
 
 
 
 
 
 
 
 
 
 
 
 
 
         | 
         
或 
有 
眾 
生 
堪 
以 
涅 
槃 
而 
教 
化 
者。 
誘 
引 
彼 
故 
說 
 
 
 
 
 
 
 
 
 
 
 
 
 
 
 
 
 
 
 
 
 
 
 
         | 
         
是 
可 
得 
物 
境 
界 
者。 
此 
等 
皆 
是 
集 
散 
法 
故。 
復 
次 
 
 
 
 
 
 
 
 
 
 
 
 
 
 
 
 
 
 
 
 
 
 
 
         | 
         
立 
若 
謗 
者。 
皆 
分 
別 
智。 
自 
在 
可 
得 
物 
境 
界 
故。 
若 
 
 
 
 
 
 
 
 
 
 
 
 
 
 
 
 
 
 
 
 
 
 
 
         | 
         
是 
故 
不 
應 
作 
是 
分 
別。 
捨 
離 
生 
死 
安 
置 
涅 
槃。 
若 
 
 
 
 
 
 
 
 
 
 
 
 
 
 
 
 
 
 
 
 
 
 
 
         | 
         
空 
相 
故。 
無 
分 
別 
智 
境 
故。 
不 
集 
不 
散。 
非 
實 
法 
故。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32  | 
        
         
此 
中 
應 
廣 
說。 
  
  
  
  
  
  
  
  
  
  
  
  
 
 
 
 
 
 
 
 
 
 
 
 
 
 
 
 
 
 
 
 
 
 
 
         | 
         
施 
設。 
而 
無 
一 
人 
般 
涅 
槃 
者。 
如 
是 
等 
諸 
修 
多 
羅 
 
 
 
 
 
 
 
 
 
 
 
 
 
 
 
 
 
 
 
 
 
 
 
         | 
         
施 
設 
故。 
而 
無 
一 
人 
於 
中 
流 
轉。 
說 
涅 
槃 
者。 
亦 
假 
 
 
 
 
 
 
 
 
 
 
 
 
 
 
 
 
 
 
 
 
 
 
 
         | 
         
死。 
不 
得 
涅 
槃。 
何 
以 
故。 
言 
生 
死 
者。 
但 
是 
如 
來 
假 
 
 
 
 
 
 
 
 
 
 
 
 
 
 
 
 
 
 
 
 
 
 
 
         | 
         
蜜。 
又 
如 
梵 
王 
所 
問 
經 
說。 
佛 
言。 
梵 
王。 
我 
不 
得 
生 
 
 
 
 
 
 
 
 
 
 
 
 
 
 
 
 
 
 
 
 
 
 
 
         | 
         
縛 
無 
脫。 
若 
色 
至 
識 
無 
縛 
無 
脫。 
是 
名 
般 
若 
波 
羅 
 
 
 
 
 
 
 
 
 
 
 
 
 
 
 
 
 
 
 
 
 
 
 
         | 
         
猛 
菩 
薩 
言。 
善 
男 
子。 
色 
無 
縛 
無 
脫。 
受 
想 
行 
識 
無 
 
 
 
 
 
 
 
 
 
 
 
 
 
 
 
 
 
 
 
 
 
 
 
         | 
         
義。 
是 
故 
得 
成。 
如 
般 
若 
波 
羅 
蜜 
經 
中。 
佛 
告 
極 
勇 
 
 
 
 
 
 
 
 
 
 
 
 
 
 
 
 
 
 
 
 
 
 
 
         | 
         
彼 
過。 
令 
他 
解 
悟 
生 
死 
涅 
槃 
空 
無 
所 
有。 
是 
此 
品 
 
 
 
 
 
 
 
 
 
 
 
 
 
 
 
 
 
 
 
 
 
 
 
         | 
         
義 
不 
成。 
由 
彼 
說 
驗 
成 
立 
法 
者。 
論 
者 
前 
來 
已 
與 
 
 
 
 
 
 
 
 
 
 
 
 
 
 
 
 
 
 
 
 
 
 
 
         | 
         
第 
一 
義 
中 
有 
是 
生 
死 
有 
縛 
解 
故 
以 
為 
因 
者。 
此 
 
 
 
 
 
 
 
 
 
 
 
 
 
 
 
 
 
 
 
 
 
 
 
         | 
         
故 
慧 
亦 
別 
者。 
二 
俱 
不 
然。 
如 
彼 
外 
人 
品 
初 
所 
說。 
 
 
 
 
 
 
 
 
 
 
 
 
 
 
 
 
 
 
 
 
 
 
 
         | 
         
義 
中 
無 
差 
別 
故。 
若 
謂 
此 
二 
境 
界 
差 
別。 
由 
境 
別 
 
 
 
 
 
 
 
 
 
 
 
 
 
 
 
 
 
 
 
 
 
 
 
         | 
         
涅 
槃。 
無 
二 
無 
分 
別。 
應 
如 
是 
解 
生 
死 
涅 
槃。 
第 
一 
 
 
 
 
 
 
 
 
 
 
 
 
 
 
 
 
 
 
 
 
 
 
 
         | 
         
如 
前 
偈 
言。 
不 
應 
捨 
生 
死。 
不 
應 
立 
涅 
槃。 
生 
死 
及 
 
 
 
 
 
 
 
 
 
 
 
 
 
 
 
 
 
 
 
 
 
 
 
 |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   | 
 
        | 
         33  | 
         |  
         |  
         |  
         |  
         |  
         |  
         |  
         |  
         |  
         |  
         |  
         |  
         |  
        
         
般 
若 
燈 
論 
釋 
卷 
第 
九 
  
  
  
  
  
  
  
  
  
 
 
 
 
 
 
 
 
 
 
 
 
 
 
 
 
 
 
 
 
 
 
 
         | 
         
釋 
觀 
縛 
解 
品 
竟。 
  
  
  
  
  
  
  
  
  
  
  
 
 
 
 
 
 
 
 
 
 
 
 
 
 
 
 
 
 
 
 
 
 
 
 |  
 
▲  | 
    | 
 |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