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
|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
實際品第八十
|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眾生畢竟不可得,菩
|
薩為誰故行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菩
|
薩為實際故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實際、
|
眾生際異者,菩薩不行般若波羅蜜。須菩
|
提!實際!眾生際不異。以是故,菩薩摩訶薩
|
為利益眾生故行般若波羅蜜。復次,須菩
|
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不壞
|
實際法,立眾生於實際中。」 須菩提白佛言:
|
「世尊!若實際即是眾生際,菩薩則為建立實
|
際於實際。世尊!若建立實際於實際,則為
|
建立自性於自性。世尊!不應建立自性
|
於自性。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
蜜時,建立眾生於實際?」 佛告須菩提:「實際
|
不可建立於實際,自性不可建立於自性。
|
須菩提!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
以方便力故,建立眾生於實際,實際亦不
|
異眾生際,實際、眾生際無二無別。」 須菩提
|
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諸菩薩摩訶薩方便力,
|
用是方便力,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
時,建立眾生於實際,亦不壞實際相?」 佛告
|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
以方便力故,建立眾生於布施。建立已,說
|
布施先後際相空,作是言:『如是布施,前
|
際空、後際空、中際亦空;施者亦空、施報亦空、
|
受者亦空。諸善男子!是一切法實際中不可
|
得。汝等莫念布施異、施者異、施報異、受者異。
|
若汝等不念布施異、施者異、施報異、受者異,
|
是時布施能取甘露味,得甘露味果。汝
|
善男子!以是布施故,莫著色、莫著受想行
|
識。何以故?是布施布施相空,施者施者空,施
|
報施報空,受者受者空。空中布施不可得、施
|
者不可得、施報不可得、受者不可得。何以故?
|
是諸法畢竟自性空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
|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教眾
|
生持戒,語眾生言:『汝善男子!除捨殺生法,
|
乃至除捨邪見法。何以故?善男子!如汝所
|
分別法,是諸法無如是性。汝善男子!當
|
諦思惟何等是眾生而欲奪命?用何等物
|
奪命?乃至邪見亦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
|
薩如是方便力成就眾生,是菩薩摩訶薩
|
即為眾生說布施、持戒果報:『是布施、持戒
|
果報自性空。知布施、持戒果報自性空已,是
|
中不著。不著故,心不散,能生智慧。以是智
|
慧斷一切結使煩惱習,入無餘涅槃。是
|
世俗法,非第一實義。何以故?空中無有滅
|
亦無使滅者,諸法畢竟空即是涅槃。』 「復次,須
|
菩提!菩薩摩訶薩見眾生瞋恚惱心,教言:
|
『汝善男子來!修行忍辱作忍辱人,當樂忍
|
辱。汝所瞋者自性空。汝來,善男子!如是思
|
惟:「我於何所法中瞋?誰為瞋者?所瞋者誰?
|
是法皆空,是性空法無不空時。是空非諸佛
|
作,非辟支佛、聲聞作,非菩薩摩訶薩作,非
|
諸天、鬼神、龍王、阿修羅、緊陀羅、摩羅伽,
|
非四天王天乃至非他化自在天,非梵眾
|
天乃至非淨居天,非無邊空處乃至非有
|
想非無想諸天所作。」汝當如是思惟:「瞋誰?
|
誰是瞋者?何等是瞋事?是一切法性空,
|
性空法無有所瞋。」』如是,須菩提!菩薩摩
|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是因緣建
|
立眾生於性空,次第漸漸示教利喜,令得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世俗法,非第一實
|
義。何以故?是性空中無有得者、無有得
|
法、無有得處。須菩提!是名實際性空法。
|
菩薩摩訶薩為眾生故行是法,眾生亦不可
|
得。何以故?一切法離眾生相。 「復次,須菩提!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方便力故,見
|
眾生懈怠,教令身精進心精進。作是言:『諸
|
善男子!諸法性空中,無懈怠法、無懈怠者、
|
無懈怠事。是一切法性皆空,無過性空者。
|
汝等生身精進、心精進,為生善法故莫懈
|
怠。善法者,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若精進、若
|
禪定、若智慧;若諸禪定、解脫、三昧;若四念處
|
乃至八聖道分;若空解脫門,無相、無作解脫
|
門;乃至十八不共法莫懈怠。諸善男子!是
|
一切法性空中當知無礙相,無礙法中無懈
|
怠者、無懈怠法。』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
行般若波羅蜜時,教眾生令住性空,不
|
墮二法。何以故?是性空中無二無別故。是
|
無二法,則無可著處。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
|
訶薩行性空般若波羅蜜時,教眾生令精
|
進。作是言:『諸善男子!勤精進若布施、若持戒、
|
若忍辱、若精進、若禪定、若智慧;若禪定、解脫、
|
三昧;若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若空解脫門,
|
無相、無作解脫門;若佛十力、若四無所畏、若
|
四無礙智、若十八不共法、若大慈大悲。是諸
|
法,汝等莫念二相、莫念不二相。何以故?是
|
法性皆空。是性空法,不應用二相念、不應
|
用不二相念。』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
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成就眾生。成就
|
眾生已,次第教令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
|
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菩薩位,令得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
|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見眾生亂心,以方
|
便力,為利益眾生故,作是言:『諸善男子!當
|
修禪定。汝莫生亂想,當生一心。何以故?
|
是法性皆空性,空中無有法可得,若亂、若
|
一心。汝等住是三昧,所有作業,若身、若口、若
|
意,若布施、若持戒、若行忍辱、若勤精進、若
|
行禪定、若修智慧,若行四念處乃至若行
|
八聖道分,若行諸解脫、次第定,若行佛十
|
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
|
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若聲聞道、若辟支佛
|
道、若菩薩道、若佛道,若須陀洹果、斯陀含果、
|
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若一切種智,
|
若成就眾生、若淨佛國土。汝等皆當應隨所
|
願,得住性空故。』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
|
薩行般若波羅蜜,方便力為利益眾生故,
|
從初發意終不懈廢,常求善法利益眾生。
|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從諸佛
|
聞法,捨身受身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終不忘失。是菩薩常得諸陀羅尼法,諸根
|
具足,所謂身根、語根、意根。何以故?是菩薩摩
|
訶薩常修一切種智。修一切種智故,一切諸
|
道皆修,若聲聞道、若辟支佛道、若菩薩神通
|
道。行神通道菩薩常利益眾生,終不忘失。
|
是菩薩住報得神通,利益眾生,入生死五
|
道終不耗減。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
般若波羅蜜住性空,以禪定利益眾生。 「復
|
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住
|
性空,以方便力故利益眾生,作是言:『汝等
|
諸善男子!觀一切法性空。善男子!汝等當
|
作諸業,若身業、若口業、若意業,取甘露味,
|
得甘露果。性空中無有法退。何以故?性空
|
不退,亦無退者。以性空非法亦非非法,於
|
無所有法中,云何當有退?』須菩提!菩薩摩
|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如是教眾生常不
|
懈廢。是菩薩自行十善,亦教他人行十善,
|
五戒、八戒成就齋亦如是。自行初禪,亦教
|
他人令行初禪,乃至第四禪亦如是。常
|
自行慈心,亦教他人令行慈心,乃至捨心
|
亦如是。自行無邊空處,亦教他人令行無
|
邊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亦如是。自行
|
四念處,亦教他人令行四念處,乃至八聖
|
道分、佛十力乃至八十隨形好亦如是。自
|
於須陀洹果中生智慧亦不住是中,亦教
|
他人令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亦如是。
|
自於辟支佛道中生智慧亦不住是中,
|
亦教他人令得辟支佛道。自生阿耨多羅
|
三藐三菩提道,亦教他人令生阿耨多
|
羅三藐三菩提道。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
行菩薩道時,方便力故,終不懈廢。」 須菩提
|
白佛言:「世尊!若諸法性常空,常空中眾生不
|
可得,法、非法亦不可得。菩薩摩訶薩云何求
|
一切種智?」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
|
言。諸法性皆空,空中眾生不可得,法、非法亦
|
不可得。須菩提!若一切法性不空,菩薩摩訶
|
薩不依性空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
|
眾生說性空法。須菩提!色性空,受想行識性
|
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說五
|
陰性空法,說十二入、十八界性空法,說四
|
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
|
性空法,說三解脫門、八背捨、九次第定,佛十
|
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
|
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性空法,說須陀洹果、
|
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一切
|
種智斷煩惱習性空法。須菩提!若內空性
|
不空,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性不空者,則
|
壞空性。是性空不常不斷。何以故?是性空
|
無住處,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須菩
|
提!是名法住相。是中無法,無聚無散、無增
|
無減、無生無滅、無垢無淨,是為諸法相。
|
菩薩摩訶薩住是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
提心,不見法有所發,無發無住是名法
|
住相。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見
|
一切法性空,不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何以故?是菩薩不見有法能障礙,當何處
|
生疑?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空。不
|
得眾生、不得我、不得人、不得壽、不得
|
命,乃至不得知者、見者,性空中色不可得,
|
受想行識不可得,乃至八十隨形好不可得。
|
須菩提!譬如佛化作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
|
塞、優婆夷——常為是諸眾說法,千萬億劫不
|
斷。」 佛告須菩提:「是諸化眾,當得須陀洹果、
|
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得阿耨多羅
|
三藐三菩提記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
|
以故?是諸化眾無有根本實事故。一切
|
諸法性空,亦無根本實事。何等是眾生得須
|
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
菩提記?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如是,為眾
|
生說性空法,是眾生實不可得。以眾生墮
|
顛倒故,拔眾生令住不顛倒。顛倒即是
|
無顛倒,顛倒、不顛倒雖一相,而多顛倒、少
|
不顛倒。無顛倒處中則無我無眾生,乃至
|
無知者、見者。無顛倒處中亦無色,無受想
|
行識,無十二入乃至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
提,是名諸法性空。菩薩摩訶薩住是中行
|
般若波羅蜜時,於眾生相顛倒中拔出眾
|
生,所謂無眾生有眾生相中拔出,乃至知
|
者、見者相中拔出。於無色色相中、無受想行
|
識受想行識相中拔出眾生,十二入、十八界
|
乃至一切有漏法亦如是。須菩提!亦有諸
|
無漏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
|
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雖無漏法,
|
亦不如第一義相。第一義相者,無作、無為、
|
無生、無相、無說,是名第一義,亦名性空,亦
|
名諸佛道。是中不得眾生,乃至不得知者、
|
見者。不得色受想行識,乃至不得八十隨
|
形好。何以故?菩薩摩訶薩非為道法故
|
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諸法實相
|
性空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性空前
|
際亦是性空,後際亦是性空,中際亦是性空。
|
常性空,無不性空時。菩薩摩訶薩行是性
|
空般若波羅蜜,為眾生種種著相欲拔出
|
故,求道種智。求道種智時遍行一切道,若
|
聲聞道、若辟支佛道、若菩薩道。是菩薩具足
|
一切道,拔出眾生於邪想著,淨佛國土已,隨
|
其壽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
|
過去十方諸佛道所謂性空,未來現在十方
|
諸佛道亦性空。離性空,世間無道、無道果。
|
要從親近諸佛聞是諸法性空,行是法不
|
失薩婆若。」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甚希有。」 「諸
|
菩薩摩訶薩有行是性空法,亦不壞性空
|
相,所謂色與性空異,受想行識與性空異,
|
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性空異。須菩
|
提!色即是性空、性空即是色,乃至阿耨多羅
|
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性空、
|
性空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
|
提:「若色與性空異,若受想行識與性空異,
|
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性空異,菩薩
|
摩訶薩不能得一切種智。須菩提!今色不
|
異性空,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異
|
性空。以是故,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性空,
|
發意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中
|
無有法若實若常,但凡夫著色受想行識,
|
凡夫取色相、取受想行識相有我,心著內
|
外法故,受後身色受想行識。以是因緣
|
故,不得脫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往來五道。
|
以是事故,菩薩摩訶薩行性空波羅蜜,不
|
壞色等諸法相,若空、若不空。何以故?色性空
|
相不壞色,所謂是色是空,是受想行識乃
|
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如是。譬如虛空
|
不壞虛空,內虛空不壞外虛空,外虛空不
|
壞內虛空。如是,須菩提!色不壞色空相,色
|
空相不壞色。何以故?是二法無有性能有
|
所壞,所謂是空、是非空,乃至阿耨多羅三藐
|
三菩提亦如是。」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
|
切法空無分別,云何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
|
以來作是願:『我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
菩提。』世尊!若一切法無分別,云何菩薩發心
|
言:『我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若
|
分別諸法,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行二
|
相者,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分別作
|
二分者,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不二、
|
不分別諸法,則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菩提是不二相、不壞相。須菩提!是菩提,不色
|
中行,不受想行識中行,乃至菩提亦不菩提
|
中行。何以故?色即是菩提、菩提即是色,不二
|
不分別,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是菩提非
|
取故行、非捨故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
|
菩薩摩訶薩菩提非取故行、非捨故行,菩薩
|
摩訶薩菩提何處行?」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
|
云何,如佛所化人,在何處行?若取中行?
|
若捨中行?」 須菩提言:「世尊!非取中行、非捨
|
中行。」 佛言:「菩薩摩訶薩菩提亦如是,非取
|
中行、非捨中行。須菩提!於汝意云何,阿羅
|
漢夢中菩提何處行?若取中行、若捨中行不?」
|
「不也,世尊!非取中行、非捨中行。世尊!阿
|
羅漢畢竟不眠,云何夢中菩提若取中行、若
|
捨中行?」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阿耨多羅三藐
|
三菩提亦如是,非取中行、非捨中行,所謂
|
色中行乃至一切種智中行。」 「世尊!將無菩薩
|
摩訶薩不行十地,不行六波羅蜜,不行
|
三十七助道法,不行十四空,不行諸禪定、
|
解脫、三昧,不行佛十力乃至八十隨形好,
|
住五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得阿耨多
|
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如汝
|
所言。今菩薩離菩提無處行,若不具足
|
十地、六波羅蜜、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
|
處,乃至八聖道分,空、無相、無作,佛十力乃
|
至八十隨形好,常捨行不誑法、不錯謬法。
|
不具足是諸法,終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
菩提。是菩薩摩訶薩住色相中,住受想行識
|
相中,乃至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中,能
|
具足十地,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
|
相常寂滅,無有法能增能減、能生能滅、能垢
|
能淨、能得道、能得果。世諦法故,菩薩摩訶薩
|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第一實義。何以
|
故?第一義中無有色乃至無阿耨多羅三
|
藐三菩提,亦無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者。是一切法皆以世諦故說,非第一義。
|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以來,行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亦不增、眾生亦
|
不減,菩薩亦不增減。須菩提!於意云何,
|
若人初得道時,住無間三昧,得無漏根,成
|
就若須陀洹果、若斯陀含果、若阿那含果、若
|
阿羅漢果。汝爾時有所得,若夢、若心、若道、若
|
道果不?」 須菩提言:「世尊!不得也。」
|
佛言:「須菩
|
提!云何當知得阿羅漢道者?」 「世尊!世諦
|
法故,分別名阿羅漢道。」 佛言:「如是,如是!須
|
菩提!世諦故,說名菩薩,說名色受想行識
|
乃至一切種智。是菩提中無法可得,若增若
|
減,以諸法性空故。諸法性空尚不可得,何
|
況得初地心乃至十地心,六波羅蜜,三十七
|
助道法,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乃至一切佛
|
法當有所得,無有是處。如是,須菩提!菩薩
|
摩訶薩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
|
羅三藐三菩提,利益眾生。」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品第八十一(丹照明品)
|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六波
|
羅蜜、十八空、三十七助道法,佛十力、四無所
|
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不具足菩薩道,不
|
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菩薩摩
|
訶薩當云何具足菩薩道,能得阿耨多羅
|
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
|
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行檀那波羅
|
蜜,不得施、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亦不遠
|
離是法行檀那波羅蜜,是則照明菩薩道。
|
如是,須菩提!菩薩以方便力故,具足菩薩
|
道。具足已,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持戒、
|
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
|
是。」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
|
習般若波羅蜜?」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
|
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不壞色、不隨
|
色。何以故?是色性無故,不壞不隨,乃至受
|
想行識亦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
波羅蜜,以方便力故,檀那波羅蜜不壞不
|
隨。何以故?檀那波羅蜜性無故,乃至十八
|
不共法亦如是。」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諸
|
法無自性可壞可隨者,云何菩薩摩訶薩
|
能習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處?何
|
以故?菩薩摩訶薩不學般若波羅蜜,不能
|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如
|
汝所言,菩薩不學般若波羅蜜,不能得阿
|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離方便力故可得。
|
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若有
|
一法性可得,應當取;若不可得,何所取?
|
所謂此是般若波羅蜜,是禪那波羅蜜,是
|
毘梨耶波羅蜜,是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
|
檀那波羅蜜,是色受想行識乃至是阿耨多
|
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是般若波羅蜜不可
|
取相,乃至一切諸佛法不可取相。舍利弗!是
|
名不取般若波羅蜜乃至佛法,是菩薩摩訶
|
薩所應學。菩薩摩訶薩於是中學時,學相
|
亦不可得,何況般若波羅蜜?佛法、菩薩法、辟
|
支佛法、聲聞法、凡夫人法?何以故?舍利弗!
|
諸法無一法有性,如是無性諸法,何等是
|
凡夫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
|
菩薩、佛?若無是諸賢聖,云何有法?以是
|
法故,分別說是凡夫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
|
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 舍利弗白佛言:「世
|
尊!若諸法無性無實、無根本,云何知是凡夫
|
人乃至是佛?」 佛告舍利弗:「凡夫人所著處,色
|
有性有實不?」 「不也,世尊!」 「但以顛倒心故,
|
受想行識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
|
故,見諸法無性、無根本故,能發阿耨多羅
|
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
|
故,見諸法無性、無根本故,能發阿耨多羅
|
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
|
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諸法根本住中退沒、
|
生懈怠心。舍利弗!今諸法根本,實無我、無
|
所有性、常空,但顛倒愚癡故,眾生著陰、入、界。
|
是菩薩摩訶薩見諸法無所有性、常空、自相
|
空時,行般若波羅蜜自立。如幻師為眾
|
生說法,慳者為說布施法,破戒者為說持
|
戒法,瞋者為說忍辱法,懈怠者為說精進
|
法,亂者為說禪定法,愚癡者為說智慧法。
|
令眾生住布施乃至智慧,然後為說聖法
|
能出苦。用是法故,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
|
羅漢果、辟支佛道,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得是
|
眾生無所有,教令布施、持戒乃至智慧,然後
|
為說聖法能出苦。以是法故,得須陀洹果
|
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菩
|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無有有所
|
得過罪。何以故?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行般
|
若波羅蜜時,不得眾生,但空法相續故,名
|
為眾生。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住二諦中為
|
眾生說法:世諦、第一義諦。舍利弗!二諦中
|
眾生雖不可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
以方便力故,為眾生說法。眾生聞是法,今
|
世吾我尚不可得,何況當得阿耨多羅三藐
|
三菩提者及所用法?如是,舍利弗!菩薩摩
|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為眾
|
生說法。」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菩薩摩訶
|
薩心曠大,無有法可得,若一相、若異相、若別
|
相,而能如是大誓莊嚴。用是莊嚴故,不
|
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無色界,不見有
|
為性、不見無為性,而於三界中度脫眾生,
|
亦不得眾生。何以故?眾生不縛不解。眾生
|
不縛不解故,無垢無淨。無垢無淨故,無分別
|
五道。無分別五道故,無業、無煩惱。無業、
|
無煩惱故,亦不應有果報。以是果報故,生
|
三界中。」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言。
|
若眾生先有後無,諸佛菩薩則有過罪;諸
|
法五道生死亦如是。若先有後無,諸佛菩
|
薩則有過罪。舍利弗!今有佛無佛,諸法相
|
常住不異。是法相中,尚無我、無眾生、無壽
|
命乃至無知者、無見者,何況當有色受想
|
行識?若無是法,云何當有五道往來、拔出
|
眾生處。舍利弗!是諸法性常空,以是故,
|
諸菩薩摩訶薩從過去佛聞是法相,發阿
|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是中無有法我當得,
|
亦無有眾生定著處法不可出,但以眾生
|
顛倒故著。以是故,菩薩摩訶薩發大誓莊
|
嚴,常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
|
不疑:『我當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
|
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羅
|
三藐三菩提已,用實法利益眾生,令出顛
|
倒。舍利弗!譬如幻師幻作百千萬億人,與
|
種種飲食令飽滿,歡喜唱言:『我得大福。』於
|
汝意云何,是中有人食飲飽滿不?」 「不也,世
|
尊!」 佛言:「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從初發
|
意以來,行六波羅蜜、四禪、四無量心、四無
|
色定、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十四空、三解脫門、
|
八背捨、九次第定,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
|
具足菩薩道,成就眾生、淨佛國土;無眾生
|
法可度。」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
|
摩訶薩道?菩薩行是道,能成就眾生、淨佛
|
國土。」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
|
以來,行檀那波羅蜜,行尸羅、羼提、毘梨
|
耶、禪那、般若波羅蜜,乃至行十八不共法,
|
成就眾生、淨佛國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
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成就眾
|
生?」 佛告須菩提:「有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
|
羅蜜時,自布施,亦教眾生布施,作是言:『諸
|
善男子!汝等莫著布施。汝著布施故,當更
|
受身;受身故,多受眾苦。諸善男子!諸法相
|
中無所施、無施者、無受者,是三法性皆空,
|
是性空法不可取,不可取相是性空。』如是,須
|
菩提!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布施
|
眾生,是中不得布施、不得施者、不得受
|
者。何以故?無所得波羅蜜是名為檀那波
|
羅蜜。是菩薩不得是三法故,能教眾生令
|
得須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羅漢果、辟支佛道、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須菩提!菩薩摩
|
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成就眾生。是菩薩
|
自行布施,亦教他人行布施,讚歎布施
|
法,歡喜讚歎行布施者。是菩薩如是布施
|
已,生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若作
|
小王、若轉輪聖王,是時以四事攝取眾生。
|
何等四?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是四事攝取眾
|
生已,眾生漸漸住於戒、四禪、四無量心、四無
|
色定,四念處、八聖道分,空、無相、無作三昧,得
|
入正位中,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羅漢果,
|
若得辟支佛道,若教令得阿耨多羅三藐
|
三菩提。作是言:『諸善男子!汝等當發阿
|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
|
菩提易得耳。何以故?無有定法眾生所著
|
處,但顛倒故,眾生著處。是故汝等自離生
|
死,亦當教他離生死;汝等當發心,能自利
|
益,亦當得利益他人。』須菩提!菩薩摩訶
|
薩應如是行檀那波羅蜜。是行檀那波
|
羅蜜因緣故,從初發意以來,終不墮惡
|
道,常作轉輪聖王。何以故!隨其所種,得大
|
果報。是菩薩作轉輪聖王時,見有乞者,不
|
作是念:『我為餘事故,受轉輪聖王果,但
|
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是時作是言:『此是汝
|
物,汝自取之。莫有所難,我無所惜。我為
|
眾生故受生死,憐愍汝等故具足大悲。』行
|
是大悲饒益眾生,亦不得實定眾生相,但
|
有假名字故可說是眾生。是名字亦空,
|
如響聲實不可說相。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
應如是行檀那波羅蜜,於眾生中無所
|
惜,乃至不惜自身肌肉,何況外物?以是法
|
故,能出眾生生死。何等是法?所謂檀那波
|
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
|
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
|
令眾生從生死中得脫。 「復次,須菩提!菩薩
|
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布施已,作是言:
|
『諸善男子!汝等持戒來,我當供給汝等,令
|
無所乏短,衣食臥具乃至資生所須,盡當
|
給汝。汝等乏少故破戒,我當給汝所須,令
|
無所乏,若飲食乃至七寶。汝等住是戒律
|
儀中,漸漸當得盡苦,成於三乘而得度
|
脫,若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復次,須菩提!
|
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若見眾生
|
瞋惱,作是言:『諸善男子!汝等以何因緣
|
故瞋惱?我當與汝所須,汝等所欲從我取
|
之,悉當給汝令無所乏,若飲食衣服乃
|
至資生所須。』是菩薩住檀那波羅蜜中,教
|
眾生忍辱,作是言:『一切法中無有堅實。汝
|
等所瞋,是因緣亦空、無堅實,皆從虛妄憶
|
想生。汝以無根本瞋恚壞心,惡口罵詈、
|
刀杖相加以至害命。汝等莫以是虛妄法
|
起瞋故,墮地獄、畜生、餓鬼中,及餘惡道受
|
無量苦。汝等莫以是虛妄無實諸法故而
|
作罪業,以是罪業故,尚不得人身,何況得
|
生佛世?諸人!佛世難值、人身難得,汝等莫
|
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是菩薩摩
|
訶薩如是教化眾生,自行忍辱,亦教他人
|
令行忍辱,讚歎忍辱法,歡喜讚歎行忍辱
|
者。是菩薩令眾生住忍辱中,漸以三乘得
|
盡眾苦。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檀那
|
波羅蜜,令眾生住忍辱。 「須菩提!云何菩薩
|
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令眾生精進?須菩
|
提!菩薩見眾生懈怠,如是言:『汝等何以懈
|
怠?』眾生言:『因緣少故。』是菩薩行檀那波羅
|
蜜時,語諸人言:『我當令汝因緣具足,若布
|
施、若持戒、若忍辱,如是等因緣故,令汝具
|
足。』是眾生得菩薩利益因緣故,身精進、口
|
精進、心精進。身精進、口精進、心精進故,一切
|
善法具足,修聖無漏法。修聖無漏法故,當
|
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若得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須菩提!菩薩摩
|
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住精進波羅蜜攝
|
取眾生。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那
|
波羅蜜時,教化眾生,令修禪那波羅蜜?」
|
佛告須菩提言:「菩薩見眾生亂心,作是
|
言:『汝等可修禪定。』眾生言:『我等因緣不
|
具足故。』菩薩言:『我當與汝等作因緣,以
|
是因緣故,令汝心不隨覺觀,心不馳散。』眾
|
生以是因緣故,斷覺觀,入初禪二禪三禪
|
四禪,行慈悲喜捨心。眾生以是禪無量心因
|
緣故,能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修三十
|
七助道法時,漸入三乘而般涅槃,終不失
|
道。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
|
蜜時,以檀那波羅蜜攝取眾生,令行禪
|
那波羅蜜。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
|
那波羅蜜,以般若波羅蜜攝取眾生?須菩
|
提!菩薩見眾生愚癡無有智慧,作是言:『汝
|
等何以故不修智慧?』眾生言:『因緣未具足
|
故。』菩薩住檀那波羅蜜中,作是言:『汝等
|
所須得智慧具足,從我取之,所謂布施、持
|
戒、忍辱、精進、入禪定。是因緣具足已,汝等
|
如是思惟:「思惟般若波羅蜜時,有法可得
|
不?若我、若眾生、若壽命,乃至知者、見者可得
|
不?若色受想行識,若欲界、色界、無色界,若六
|
波羅蜜,若三十七助道法,若須陀洹果,若斯
|
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若阿耨多
|
羅三藐三菩提可得不?」』是眾生如是思惟時,
|
於般若波羅蜜中無有法可得、可著處。若
|
不著諸法,是時不見法有生有滅、有垢有
|
淨,不分別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阿修羅
|
眾、是天、是人,是持戒、是破戒,是須陀洹、是斯
|
陀含、是阿那含、是阿羅漢、是辟支佛、是佛。如
|
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
|
以般若波羅蜜攝取眾生。 「須菩提!云何菩
|
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以尸羅波羅
|
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
|
般若波羅蜜,乃至三十七助道法,攝取眾生?
|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中,以
|
供養具利益眾生。以是利益因緣故,眾生
|
能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
|
覺分、八聖道分。眾生行是三十七助道法,於
|
生死中得解脫。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
以無漏聖法攝取眾生。 「復次,須菩提!菩薩
|
摩訶薩教化眾生時,如是言:『諸善男子!汝
|
等從我取所須物,若飲食衣服、臥具香華,
|
乃至七寶等種種資生所須,汝當以是攝
|
取眾生。汝等長夜利益安樂,莫作是念:「是
|
物非我所有,我長夜為眾生故集此諸物。」
|
汝等當取是物,如己物無異,教化眾生,
|
令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令
|
得三十七助道法,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
|
亦令得諸無漏果,所謂須陀洹果乃至阿
|
羅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
|
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
|
應如是教化眾生,令得離三惡道及一切
|
生死往來苦。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
|
尸羅波羅蜜,教化眾生,作是語:『眾生!汝等
|
少何因緣故破戒,我當與汝作具足因緣,
|
若布施乃至智慧,及種種資生所須。』是菩薩
|
摩訶薩住尸羅波羅蜜,利益眾生,令行十
|
善、遠離十不善道。是諸眾生持諸戒,不破戒、
|
不缺戒、不濁戒、不雜戒、不取戒,漸以三乘而
|
得盡苦。尸羅波羅蜜為首,如檀那波羅蜜
|
說。餘四波羅蜜亦如是。」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