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智度論釋學空不證品第六十
|
(卷七十六)
|
|
聖者龍樹造
|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
【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
|
行般若波羅蜜,云何學空三昧?云何入空三
|
昧?云何學無相、無作三昧?云何入無相、無作
|
三昧?云何學四念處?云何修四念處?乃至
|
云何學八聖道分?云何修八聖道分?」 佛告須
|
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觀色
|
空,受、想、行、識空;十二入、十八界;乃至應觀
|
欲、色、無色界空。作是觀時,不令心亂。是菩薩
|
摩訶薩若心不亂,則不見是法;若不見是法,
|
則不作證。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善學自相
|
空故,不有餘,不有分,證法、證者皆不可見。」
|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摩訶
|
薩不應空法作證。世尊!云何菩薩住空法中
|
而不作證?」 佛告須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具足
|
觀空,先作是願:『我今不應空法作證;我今學
|
時,非是證時。』菩薩摩訶薩不專攝心繫在緣
|
中,是故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
菩提中不退,亦不取漏盡證。須菩提!菩薩
|
摩訶薩如是大善妙法成就。何以故?住是空
|
中作是念:『我今是學時,非是證時。』 「須菩提!
|
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念:『我是學檀波羅蜜時,
|
非是證時;學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
|
耶波羅蜜、禪波羅蜜時,修四念處時乃至修
|
八聖道分時,非是證時;修空三昧、無相三昧、
|
無作三昧時,非是證時;修佛十力、四無所畏、
|
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時,非是證
|
時;我今學一切種智時,非是得須陀洹果證,
|
乃至阿羅漢辟支佛道證時。』 「如是,須菩提!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學空觀,住空中;
|
學無相、無作觀,住無相、無作中;修四念處不
|
證四念處,乃至修八聖道分不證八聖道分。
|
是菩薩雖學三十七品,雖行三十七品,而不
|
作須陀洹果證,乃至辟支佛道。 「須菩提!譬如
|
壯夫勁勇猛健,善於兵法,六十四能,堅持器
|
仗,安立不動,巧諸伎術,端正淨潔,人所愛
|
敬,少修事業,得報利多。以是因緣故,眾所
|
恭敬,尊重讚歎;見人敬重,倍復歡喜。少有
|
因緣,當至他處,扶將老弱,過諸險難恐怖之
|
處;安慰父母,曉喻妻子,莫有恐懅!我能過
|
此,必無所苦。嶮難道中,多有怨賊潛伏劫害,
|
其人智力具足故,能度惡道,還歸本處,不遇
|
賊害,歡喜安樂。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如
|
是,於一切眾生中,慈、悲、喜、捨心遍滿足。 「爾時,
|
菩薩摩訶薩住四無量心,具足六波羅蜜,不
|
取漏盡證;學一切種智,入空、無相、無作解脫
|
門;是時菩薩不隨一切諸相,亦不證無相三
|
昧;以不證無相三昧故,不墮聲聞辟支佛地。
|
「須菩提!譬如有翼之鳥,飛騰虛空而不墮墜,
|
雖在空中,亦不住空。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
|
如是,學空解脫門,學無相、無作解脫門,亦不
|
作證;以不作證故,不墮聲聞、辟支佛地。未
|
具足佛十力、大慈大悲、無量諸佛法、一切種
|
智,亦不證空、無相、無作解脫門。 「須菩提!譬如
|
健人,學諸射法,善於射術,仰射空中,復以後
|
箭,射於前箭,箭箭相拄,不令箭墮,隨意自
|
在;若欲令墮,便止後箭爾乃墮地。 「須菩提!
|
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
|
力故,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善根未具
|
足,不於實際作證;若善根成就,是時便於實
|
際作證。 「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
|
若波羅蜜時,應如是觀諸法法相!」 須菩提
|
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何以故?
|
雖學是諸法相,學實際、學如、學法性、學畢竟
|
空,乃至學自相空及三解脫門,終不中道墮
|
落。世尊!是甚希有!」 佛告須菩提:「是菩薩摩訶
|
薩不捨一切眾生故,作如是願。須菩提!若
|
菩薩摩訶薩作是念:『我不應捨一切眾生,
|
眾生沒在無所有法中,我應當度!』爾時,即入
|
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作解脫門。須菩提!
|
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成就方便力,未得一切
|
種智,行是解脫門,亦不中道取實際證。 「復次,
|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觀是諸甚深法,所謂
|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三解脫
|
門。爾時,菩薩摩訶薩應生如是心:『是諸眾生
|
長夜行我相,乃至知者、見者相,著於得法;為
|
眾生斷是諸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當說法。』爾時,菩薩行空解脫門,無相、無作解
|
脫門,亦不取實際證;以不證,故不墮須陀洹
|
果,乃至辟支佛道。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以
|
是心欲成就善根故,不中道實際作證,不失
|
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八聖
|
道分,空、無相、無作,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
|
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是時,菩薩摩訶薩
|
成就一切助道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
提,終不耗減。是菩薩有方便力故,常增
|
益善法,諸根通利,勝於阿羅漢、辟支佛根。 「復
|
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作是念:『眾生長夜
|
著四顛倒:常想、樂想、我想、淨想;為是眾
|
生故,求薩婆若。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時,為說無常法,苦、不淨、無我法。』是菩薩成就
|
是心,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羅蜜,不得佛三昧,
|
未具足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大慈大悲、
|
十八不共法,亦不實際作證。爾時,菩薩修
|
無作解脫門,雖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亦不實際作證。 「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
|
作是念:『眾生長夜著得法,所謂我、眾生,乃至
|
知者、見者,是色、是受、想、行、識,是入、是界,是
|
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我如是行,如我得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令眾生無是得法。』
|
菩薩是心成就,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羅蜜,未
|
具足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大慈大悲、十
|
八不共法,不於實際作證。爾時,菩薩具足修
|
空三昧。 「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作是念:
|
『眾生長夜行諸相,所謂男相、女相、色相、無色
|
相;我如是行,如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時,令眾生無是諸相過失!』是心成就以方便
|
力行般若波羅蜜,未具足佛十力乃至十八
|
不共法,不於實際作證。爾時,菩薩摩訶薩具
|
足修無相三昧。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學六
|
波羅蜜,學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學四念處
|
乃至空、無相、無作解脫門,學佛十力、四無所
|
畏、四無礙智、大慈大悲,學十八不共法。如是
|
智慧成就,若著作法,若住三界,無有是處!
|
「是菩薩摩訶薩學助道法、行助道法時,應當
|
試問:『諸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
菩提,云何學是法,觀空不證實際?以不證
|
故不墮須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觀無相、無
|
作,無起、無生,無所有,亦不取證,而修行般若
|
波羅蜜。』 「應如是問! 「須菩提!若諸菩薩摩訶
|
薩若試問時,是菩薩若如是答:『菩薩摩訶
|
薩但應觀空,但應觀無相、無作,無起、無生,無
|
所有;是菩薩摩訶薩不應學空、無相、無作,無
|
起、無生,無所有,不應學是助道法。』須菩提!當
|
知是菩薩諸佛未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
提記。何以故?是人不能說阿鞞跋致菩薩所
|
學相,不能示、不能答。 「若是菩薩摩訶薩能
|
說、能示、能答阿鞞跋致所學相,當知是菩薩
|
摩訶薩已習學菩薩道入薄地,如餘阿鞞跋
|
致菩薩摩訶薩阿鞞跋致相。」 須菩提白佛言:
|
「世尊!頗有未得阿鞞跋致菩薩能如是答不?」
|
佛言有:「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六波羅蜜若
|
聞、若不聞,能如是答,如阿鞞跋致菩薩摩
|
訶薩。」 須菩提言:「世尊!多有菩薩求佛道,少
|
有菩薩能如是答,如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
|
學道、無學道中。」 佛語須菩提:「如是!如是!是
|
菩薩甚少!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少有如是
|
得授記行阿鞞跋致慧地;若有得授記,
|
是人能如是答,是人善根明了,諸天世人所
|
不能壞。」
|
【論】 問曰: 「學空」、「入空」有何差
|
別? 答曰: 初名
|
「學空」,後是「入空」;因是「學空」,
|
果是「入空」;方便
|
名「學空」,得名「入空」。如是等二道。
|
無相、無作,
|
三十七品亦如是。 三解脫門、三十七品,是聲
|
聞、辟支佛涅槃道,佛敕菩薩應行是道。
|
須菩提作是念:「此是涅槃道,云何菩薩行
|
是道法而不取涅槃證?」 佛答:「菩薩觀色等
|
一切法空,是菩薩以深入禪定,心不可亂,
|
得利智慧力故,不見是空法;以不見故
|
無所證。」 聲聞、辟支佛斷吾我,捨愛著,直趣
|
涅槃。 是菩薩善學自相空,色法中乃至微
|
塵,不留遺餘微細之分;無色法中,乃至不
|
留一念;直入畢竟空中,乃至不見是空法
|
可以為證。 佛雖答,須菩提未達佛意,更問:
|
「如佛所說,菩薩不應空法作證;今入空中,
|
云何不作證?」 佛答: 以深入故能不作證;
|
「具足」者即是深入。譬如執菅草,捉緩則傷
|
手,若急捉則無傷;菩薩亦如是,深入空故,
|
知空亦空、涅槃亦空,故無所證。 復次,菩薩未
|
入空時,作是思惟:「我應遍觀諸法空,不應
|
不具足知而取證。是故不專心攝念入禪,
|
繫在空緣中。」所以者何?若專心繫在空緣
|
中,則心柔軟,不能從空自出。 問曰: 上言
|
「深入禪定,不令心亂」,今云何言「不專心」? 答
|
曰: 今言「不專心」,是初入時,為不能自出故;
|
上言「深入」者,入已深,知空亦空,不令心在
|
餘事,故言「不亂」。 復次,是菩薩應作是念:「我
|
今未具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十力、四無
|
所畏諸佛法,云何取涅槃證?我今是學時,
|
薄諸煩惱,教化眾生,令入佛道,若我得佛
|
事具足,是時當取證。」是故菩薩雖入三解
|
脫門而不取證。 是中說譬喻: 「壯夫」是菩薩;
|
「父母親族」是可度眾生;「險道」是三界生死;「惡
|
賊」是魔民及諸煩惱;「器仗」是菩薩五神通等
|
種種方便力;「還歸本處」是菩薩所行道;「安立
|
不動」是菩薩住畢竟空,以四無量心運致
|
可度眾生著涅槃安樂處。 時會者疑:「空中無
|
所有,云何可行?」 是故佛說鳥喻:「如鳥飛虛
|
空,無所依止,而遠逝不墜。」 復次,是菩薩未
|
具足道法,未至佛道,於其中間而不作
|
證;如鳥未到所至,終不中住。學是空法,
|
為自斷煩惱、為度眾生故。 又為明了
|
故,說善射譬喻:如人善於射術。 「弓」是菩薩
|
禪定;「箭」是智慧;「虛空」是三解脫門
|
;「地」是涅槃。
|
是菩薩以智慧箭,射三解脫門虛空,更以
|
方便力故,以後箭射前箭,不令墮涅槃
|
地;未具足十力等佛事故,終不取證。 須
|
菩提歡喜白佛言:「諸菩薩所為甚難,實為希
|
有,所謂行空而不作證。」 佛答: 「是菩薩本願,
|
諸一切眾生令得離苦,以是本願、大悲心所
|
持故,雖行空不作證。」 復次,若菩薩作是
|
念:「一切眾生處在苦中,為顛倒所縛,沒在
|
無所有中。」是時即行空、無相、無作解脫門。當
|
知是菩薩有方便力,行三解脫門,而不捨
|
眾生。 復次,菩薩欲觀甚深法,所謂十八空、三
|
十七品、三解脫門。先應作是念:「眾生長夜
|
著我相等,行者若直觀甚深法,或得聲聞
|
道,或墮邪見,以無憐愍心,不能深入自
|
相空故。」 是以菩薩欲觀是法,先生悲心,所
|
謂「眾生長夜著吾我、心諸煩惱。」 「長夜」,名久
|
遠;無量劫來是我必不可得,但空虛誑顛倒
|
故,受諸憂惱。 菩薩見是已作願:「我當為眾
|
生成佛道,斷是眾生著我顛倒。」是時,即是
|
行空等三解脫門而不證實際。是善根成
|
就,菩薩不取實際證,亦不失四禪等諸功
|
德。菩薩深入空故,諸根猛利,勝於二乘。 破
|
四顛倒義,亦如上說。 復次,菩薩作是念:眾生
|
長夜著得法,所謂我、眾生;乃至若著作法,若
|
住三界,無有是處;義皆同觀空而不取證。
|
問曰: 云何知是菩薩未得道而能行此深
|
空? 答曰: 經中自說因緣:是菩薩應試問:云
|
何菩薩應學空而不取證? 若菩薩答:但應
|
念空,一心習行;如聲聞、辟支佛法,不但學
|
知而已;乃至無生、無所有,亦如是。 當知是
|
菩薩未為諸佛所授記。所以者何?不說方
|
便學知故觀空。 若是菩薩異於上答者,當
|
知是阿鞞跋致已習學,入於薄地。 「學習」,名先
|
學知空。 「薄地」,名阿鞞跋致地中諸煩惱薄。 須
|
菩提聞阿鞞跋致相、非阿鞞跋致相已,白佛
|
言:「世尊!頗有菩薩未得阿鞞跋致,能如是
|
答不?」 佛言:「有。」 菩薩若聞六波
|
羅蜜,若不聞,
|
能如阿鞞跋致答。 若聞者,但從師聞,自未
|
具足菩薩地;若不聞者,自思惟、正憶念,雖
|
未得無生忍,能求諸法相,如阿鞞跋致菩
|
薩答。 須菩提言:多有人求佛道,少能如是
|
答,如阿鞞跋致菩薩學地、無學地中。 未得無
|
生法忍名「學地」,得無生法忍名「無學地」。 佛
|
言:「少!」 何以故少?有菩薩從諸佛受記;已
|
從諸佛受記者,能如是答。 何以故?諸法實
|
相,惟佛能遍知,佛知此人能如法答,故
|
懸與受記。 是菩薩雖少,善根明了,能廣
|
利益眾生,無能壞者。
|
大智度論釋夢中不證品第六十一
|
【經】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乃至夢中不
|
貪聲聞、辟支佛地,亦不貪三界,觀諸法如
|
夢、如幻、如嚮如焰、如化,亦不作證。須菩提!當
|
知是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阿鞞跋致相。 「復
|
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夢中見佛,與無數
|
百千萬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鬼
|
神,甄陀羅等說法;從佛聞法,即解中義,隨法
|
行。須菩提!當知是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阿
|
鞞跋致相。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夢中見
|
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大光明,踊在虛空,
|
於大比丘僧中說法;現大神力,化作化人,
|
到他國土施作佛事。須菩提!當知是阿鞞
|
跋致菩薩摩訶薩阿鞞跋致相。 「復次,須菩提!
|
若菩薩摩訶薩夢中見兵起若破聚落,若破
|
城邑,若失火時,若見虎狼師子猛害之獸,若
|
見欲來級其頭者,若見父母喪亡,兄弟、姊妹,
|
及諸親友知識死者。見如是等種種愁苦之
|
事,不驚、不怖,亦不憂惱;從夢覺已,即時思惟:
|
『三界虛妄,皆如夢耳!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
菩提時,亦當為眾生說三界如夢。』須菩提!當
|
知是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阿鞞跋致相。 「復
|
次,須菩提!云何當知是阿鞞跋致菩薩摩訶
|
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國中無三惡
|
道?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夢中見地獄、畜生、
|
餓鬼,作是念:『我當勤精進,得阿耨多羅三藐
|
三菩提時,令我國中無一切三惡道。』何以故?
|
是夢及諸法,無二無別。 「須菩提!當知是阿鞞
|
跋致菩薩摩訶薩阿鞞跋致相。 「復次,須菩提!
|
菩薩摩訶薩夢中見地獄火燒眾生,作是誓:
|
『若我實是阿鞞跋致者,是火當滅!』是火即滅;
|
若地獄火滅,即是阿鞞跋致相。 「復次,若菩
|
薩晝日見城郭火起,作是念:『我夢中見阿
|
鞞跋致行、類、相貌,我今實有是者,自立誓言:
|
是火當滅!』若火滅者,當知是菩薩得受阿耨
|
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住阿鞞跋致地。 「若火
|
不滅,燒一家,置一家,燒一里,置一里,須菩提!
|
當知被燒家破法業因緣厚集,以是故,燒一
|
家,置一家,是諸眾生今世受破法餘殃故被
|
燒。 「須菩提!以是因緣故,當知是阿鞞跋致
|
菩薩摩訶薩阿鞞跋致相。」 佛告須菩提:「今當
|
更為汝說阿鞞跋致行、類、相貌。 「須菩提!若
|
男子、若女人,為非人所持,是時,菩薩摩訶薩
|
作是念:『若我為過去諸佛所授記,我心清淨
|
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清淨正道,遠離
|
聲聞、辟支佛心,遠離聲聞、辟支佛念,應當成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必得阿耨多羅三
|
藐三菩提,非不得;十方國土中現在無量諸
|
佛,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所不解,無所不證。
|
諸佛知我深心,審定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
|
三菩提。』以是至誠誓故,是男子、女人為非人
|
所持,為非人所惱,是非人當遠去!須菩提!是
|
菩薩摩訶薩如是誓,若非人不去者,當知是
|
菩薩摩訶薩未從過去諸佛受阿耨多羅三
|
藐三菩提記。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如是誓,
|
若非人去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已從過去
|
諸佛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須菩提!以
|
是行、類、相貌,當知是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
|
阿鞞跋致相。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遠
|
離六波羅蜜及方便力,不久行四念處,乃
|
至不久行空、無相、無作三昧,未入菩薩位,是
|
菩薩為惡魔所嬈。 「菩薩作是誓:『若我實從諸
|
佛受記者,是非人當去。』是時惡魔即作方
|
便,敕非人令去。惡魔有威力,勝諸非人故,
|
非人即去。 「是時,菩薩作是念:『以我誓力故,非
|
人去。』不知是惡魔力,恃是證故,輕弄毀蔑
|
諸餘菩薩。 「作是言:『我已從諸佛受記,汝等
|
未得。』用是空誓,無方便力故,生增上慢。 「以
|
是事故,遠離薩婆若,遠離阿耨多羅三藐三
|
菩提。 「須菩提!當知是人墮於二地——若聲聞
|
地,若辟支佛地。以是誓因緣故,起於魔事。是
|
人以不親近依止善知識,不問阿鞞跋致相
|
故,為魔所縛,益復堅固。 「所以者何?是菩薩
|
不久行六波羅蜜,無方便力故。 「須菩提!當知
|
是為菩薩魔事。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不
|
久行六波羅蜜,乃至未入菩薩位,為惡魔所
|
嬈? 「須菩提!惡魔變化作種種身,語菩薩言:
|
『汝於諸佛所,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
汝字某,汝父字某,汝母字某,汝兄弟、姊妹字
|
某,汝七世父母名字如是;汝在某方、某國、某
|
城、某聚落中生。』 「若見菩薩性行和柔,語菩薩
|
言:『汝先世亦復柔和。』 「若見急性卒暴,便言:
|
『汝先世亦爾。』 「若見菩薩修阿蘭若行,語言:『汝
|
先世亦修阿蘭若行。』 「若見菩薩乞食納衣,中
|
後不飲漿,一坐食,一缽他食,死屍間住,露
|
地住,樹下住,常坐不臥,如敷坐,但受三衣,
|
若少欲,若知足,若遠離住,若不塗腳,若少言
|
語,便語菩薩言:『汝先世亦有是行。何以故?汝
|
今有此頭陀功德,汝先世亦必有是功德。』是
|
菩薩聞是先世事及名姓,聞今讚頭陀功德,
|
即歡喜生慢憍心。是時惡魔語菩薩言:『汝
|
有如是功德、如是相,汝實從諸佛受阿耨多
|
羅三藐三菩提記。』 「須菩提!惡魔或作比丘
|
被服,或作居士形,或作父母身,來到菩薩
|
所,如是言:『汝已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記。何以故?是阿鞞跋致功德相,汝盡具足
|
有之。』 「須菩提!我所說實阿鞞跋致行、類、相貌,
|
是人永無!須菩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為
|
惡魔所持。何以故?是阿鞞跋致行、類、相貌,
|
是人永無,以聞是名字故生憍慢心,輕弄
|
毀蔑餘人。 「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為魔所
|
持,當知是為菩薩魔事。 「復次,須菩提!菩薩
|
摩訶薩不久行六波羅蜜,不知名字相,不知
|
色相,不知受、想、行、識相。 「惡魔來語言:『汝當
|
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有如是名
|
字,隨其本念,說其名號。』 「是無智、無方便菩
|
薩作是念:『我先亦有是成佛名號念,是人如
|
我所念說,是人所說合我本念,我必為諸
|
佛所授記。』 「須菩提!我所說阿鞞跋致行、類、
|
相貌,是人永無;但以空名字,輕弄、毀蔑餘人;
|
以是事故,遠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菩
|
薩摩訶薩遠離般若波羅蜜,無方便力,遠離
|
善知識,與惡知識相得,故墮二地——若聲
|
聞、辟支佛地;若久久往來生死中,然後還
|
依止般若波羅蜜,若值善知識,常隨逐親近
|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人於是身,
|
若不即悔,當墮二地——若阿羅漢地,若辟支
|
佛地。 「須菩提!譬如比丘於四重禁法,若犯一
|
事,非沙門非釋子,是人現身不得四沙門
|
果。須菩提!是著空名字菩薩,心亦如是,輕
|
弄毀蔑餘人故,當知是罪重於比丘四禁。 「須
|
菩提!置是重罪,其罪過於五逆。以受是名
|
字故,生高心,輕弄、毀蔑餘人;若生是心,當知
|
其罪甚重! 「如是名字等微細魔事,菩薩當覺
|
知! 「復次,須菩提!菩薩在空閑山澤曠遠之
|
處,魔來到菩薩所,讚歎遠離法,作是言:『善
|
男子!汝所行,是佛所稱譽遠離法。』須菩提!我
|
不讚是遠離,所謂但在空閑山澤曠遠之處。」
|
須菩提言:「世尊!若空閑山澤曠遠之處非遠
|
離法者,云何更有異遠離?」 佛言:「須菩提!
|
若菩薩摩訶薩遠離聲聞、辟支佛心,住空閑
|
山澤曠遠之處,是佛所許遠離法。須菩提!
|
如是遠離法,菩薩摩訶薩應所修行,晝夜
|
行是遠離法,是名遠離行菩薩。 「須菩提!若惡
|
魔所說遠離法,空閑山澤曠遠之處,是菩薩
|
心在憒鬧,所謂;不遠離聲聞、辟支佛心,不勤
|
修般若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不能具足一
|
切種智。 「是菩薩行惡魔所說遠離法,心不清
|
淨,而輕餘菩薩城傍心清淨,無聲聞、辟支佛
|
憒鬧心,亦無諸餘雜惡心,具足禪定、解脫、智
|
慧、神通者。 「是遠離般若波羅蜜、無方便菩薩
|
摩訶薩,雖在絕曠百由旬外,禽獸、鬼神、羅剎所
|
住之處,若一歲百千萬億歲,若過萬億歲,
|
不知是菩薩遠離法,所謂諸菩薩以是遠離
|
法,深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雜行。是
|
菩薩憒鬧行而依受著是遠離法,是人所行,
|
佛所不許! 「須菩提!我所說實遠離法,是菩
|
薩不在是中,亦不見是遠離相。何以故?但
|
行是空遠離故。 「爾時,惡魔來在虛空中住,讚
|
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是佛所說真遠離
|
法!汝行是遠離,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
提。』 「是菩薩摩訶薩念著是遠離,而輕易諸
|
餘求佛道清淨比丘以為憒鬧,以憒鬧為不
|
憒鬧,以不憒鬧為憒鬧,應恭敬而不恭敬,
|
不應恭敬而恭敬。 「是菩薩作是言:『非人念我、
|
來稱讚我,我所行者是真遠離;住城傍者,誰
|
當稱美汝!』以是因緣故,輕餘菩薩摩訶薩。
|
須菩提!當知是名菩薩旃陀羅,污染諸菩薩。
|
是人似像菩薩,實是天上人中之大賊,亦是
|
沙門被服中賊!如是人,諸求佛道者所不應
|
親近,不應供養恭敬。何以故?須菩提!當知
|
是人墮增上慢。以是故,若菩薩摩訶薩欲不
|
捨一切智,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心
|
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欲利益一切眾
|
生,不應親近是人,恭敬供養。 「菩薩摩訶薩法,
|
常應勤求自利,厭患世間,心常遠離三界;於
|
是人當起慈、悲、喜、捨心,我行菩薩道,不應生
|
如是過罪,若生當疾滅!須菩提!菩薩摩訶
|
薩當善覺是事,是事中善自免出! 「復次,須
|
菩提!菩薩摩訶薩深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
|
三菩提者,當親近、恭敬、供養善知識。」 須菩
|
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善知
|
識?」 佛告須菩提:「諸佛是菩薩摩訶薩善知識,
|
諸菩薩摩訶薩亦是菩薩善知識。 「須菩提!阿
|
羅漢亦是菩薩善知識,是為菩薩摩訶薩善
|
知識。 「復次,須菩提!六波羅蜜亦是菩薩善知
|
識,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是菩薩善知
|
識。 「須菩提!如、實際、法性亦是菩薩善知識。
|
「須菩提!六波羅蜜是世尊,六波羅蜜是道,
|
六波羅蜜是大明,六波羅蜜是炬,六波羅蜜
|
是智,六波羅蜜是慧,六波羅蜜是救,六波羅
|
蜜是歸,六波羅蜜是洲,六波羅蜜是究竟道,
|
六波羅蜜是父是母。四念處乃至一切種智,亦
|
如是。 「何以故?六波羅蜜、三十七道法,亦是
|
過去諸佛父母;六波羅蜜、三十七道法,亦是
|
未來、現在十方諸佛父母。 「何以故?須菩提!六
|
波羅蜜、三十七道法中生過去、未來、現在十
|
方諸佛故。 「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得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淨佛世界,成就眾生,
|
當學六波羅蜜、三十七道法,及四攝法攝取
|
眾生。何等四?布施、愛語、利益、同事。 「須菩提!以
|
是利益故,我言六波羅蜜及三十七道法,是
|
諸菩薩摩訶薩世尊,是道,是大明,是炬,是智,
|
是慧,是救,是歸,是洲,是究竟道,是父,是母。 「須
|
菩提!以是故,菩薩摩訶薩欲不隨他人教住,
|
欲斷一切眾生疑,欲淨佛世界、成就眾生,當
|
學是般若波羅蜜!所以者何?是般若波羅蜜
|
中廣說諸法,是菩薩摩訶薩所應學處。」
|
【論】 問曰: 〈阿鞞跋致品〉中,已廣說阿鞞跋致
|
相,今何以更說? 答曰: 所說般若波羅蜜義,
|
皆是阿鞞跋致相;但〈阿鞞跋致品〉中多說其
|
事,餘品中亦處處有說阿鞞跋致相,但不次
|
第。 有人言:為後來眾生異語說阿鞞跋致
|
相。 有人言:有二種阿鞞跋致:一者、已得記,
|
二者、未得記。 得授記有二種:一者、現
|
前授記,二者、不現前授記。 不現前授記
|
有二種:一者、具足授記因緣,二者、未具足授
|
記因緣。 具足授記因緣者,知諸法實相,具
|
足六波羅蜜;不具足授記因緣者,但知諸
|
法實相,得般若波羅蜜分,餘波羅蜜未具
|
足。 「是菩薩能如阿鞞跋致菩薩答」,此是前品
|
末所說阿鞞跋致;是故次第說:「夢中不
|
貪二地,雖未具足阿鞞跋致法,亦名阿鞞
|
跋致。」 欲說如是等阿鞞跋致相故,此品中
|
次第說。 是菩薩晝日常習行空故,夜夢中亦
|
不貪三界;是人常行慈悲心於眾生,深樂
|
佛法故,不貪二乘;若夢、若覺,觀一切法
|
如夢、如幻等。 是菩薩雖未得現前授記,餘
|
法未具足,亦名阿鞞跋致相。 何以故?菩薩
|
於二處退轉:一者、著世間樂故轉;二者、
|
取二乘故轉。 是菩薩堅心,深入空及慈悲
|
心故,乃至夢中亦不貪三界、二乘,何況覺
|
時! 復次,若菩薩夢見佛在人天大眾中說
|
法,所謂諸法實相義;菩薩知是義,心與法
|
合。 復次,諸佛祕密法,菩薩夢中得見,所謂
|
見佛身無量,過須彌山,色如閻浮檀金,三
|
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以自莊嚴;放無量光
|
明,梵音聲說法;及身毛孔出無量化佛至
|
十方,種種方便力施作佛事、度脫眾生。 爾
|
時,是菩薩見是佛神通力故,深心清淨問
|
佛法,得諸法實相,是名阿鞞跋致。 是菩薩
|
常行畢竟空故,我、我所等諸煩惱折薄,乃至
|
自身不惜,何況餘親!是因緣故,若夢中見:
|
若自身,若父母等,若殺、若死因緣,及聚落破
|
等,不憂惱、怖畏。覺已思惟:「如夢中不死而
|
見死,不畏而見畏,一切三界皆爾,何但夢
|
中!我作佛時,當為眾生說諸法畢竟空皆
|
如夢。」 復次,有菩薩種清淨國土因緣時,作
|
是願:「我爾許時積集淨國土行;是心修習
|
故,夢中若見三惡道眾生,即時得是心:我
|
作佛時令我國土乃至無三惡道名。」
|
復次,是菩薩常修慈悲心故,夢中見地獄火
|
燒眾生,作誓,火即滅;覺已,取是相,若見實
|
火燒城郭,作是念:我夢中能滅火,此火亦
|
當可滅! 所以者何?佛說夢、覺無異故。是菩
|
薩於無量劫修集福德,得諸法實相故,
|
鬼神、龍王等助滅是火。 其中有不滅,燒一
|
家置一家者,是眾生重罪故,菩薩福德、智慧
|
力不能滅。「重罪」者,所謂破法業。 「
|
法」者,般若波
|
羅蜜;諸餘法利益無及般若波羅蜜者,是故
|
破者罪重。 以菩薩誓力故,不次第燒,惟罪
|
重者不救,不妨是阿鞞跋致相。 非人所持,亦
|
如咒火。 有菩薩未得無生法忍,聞「是阿
|
鞞跋致咒故鬼去」,便作咒。 是菩薩自未有
|
力,魔來遣鬼神故,自恃為己力。有如是
|
失故,佛示令覺知。
|
復次,菩薩未入正位,魔作種種形,隨其念
|
而示語:汝已得授記,汝有是相,但以肉
|
眼故不知。以是因緣故,生增上慢,輕蔑餘
|
人。 復次,菩薩不得諸法實相,不知色等五
|
眾和合邊更有名字相。 魔來與授記:「汝當
|
作佛,字名某甲。」 是菩薩思惟:「我本有是名
|
字念,今所說者,同我所願,必是諸佛授
|
記!」是故心生憍慢,輕餘大菩薩。以是因緣
|
故,遠離無上道;受罪畢,墮於二乘。 若即此
|
身悔,當久久償罪畢,還依止般若波羅蜜,
|
得作佛。所以者何?若轉身乃悔,則罪重叵
|
滅,不得作佛。是心著是空名字,得重罪故。
|
佛說四重禁喻:破是重禁,現身不得四道
|
果。所以者何?是四禁中,妄語稱「我是阿羅漢」;
|
此中著是受名字,自言「我當作佛」,是故重
|
於四禁。 「過五逆罪」者,如〈地獄品〉中,破般若
|
波羅蜜罪說。 「微細魔事」者,「細」名不逆其意,
|
隨其本念,助成其心。 是菩薩未得阿鞞跋
|
致法,魔誑言「已得」,是微細魔事。 利根菩薩,應
|
覺除遠! 復次,菩薩在遠離處,魔來讚歎:汝
|
能遠離親族、同學,獨在深山林中,為佛道
|
故,是為真菩薩道行!是菩薩用是故,生憍
|
慢心,輕餘在眾中住菩薩。以是事故,遠離
|
佛道,墮於二乘。佛種種因緣,訶是菩薩是
|
賊、是旃陀羅等。如經中說,不應親近。佛所
|
說遠離,心離二乘、三界,是名真遠離。 如
|
經中廣說如是等細微魔事,應當覺而遠
|
離。
|
復次,菩薩欲深心得無上道——「深心」名一心、
|
重心,深愛佛道,出於一切世間所樂;當親
|
近善知識,所以者何? 有二因緣故得無上
|
道:一者、內,二者、外。 「內」名正憶
|
念,思惟、籌量
|
諸法;「外」名諸善知識。 佛餘處種種說善知識
|
相,是故須菩提問佛:「世尊!何等是菩薩善知
|
識?」 佛答:「諸佛、大菩薩及聲聞,是菩薩善知
|
識;六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如、法性、實際等
|
諸法,亦是善知識。」 法能成辦其事故,說六
|
波羅蜜等諸法名善知識。 三種聖人以此
|
六波羅蜜法令菩薩奉行,得作佛;是故法
|
及人,通名「善知識」。
|
問曰: 佛及菩薩、六波羅蜜,能成菩薩故,應
|
是善知識;小乘道異,云何能與作善知
|
識?
|
答曰: 有小乘人先世求佛道故利根,雖是
|
小乘,有憐愍心,觀應成大乘者為說大
|
乘法,知報佛恩故,令佛種不斷。 如舍利
|
弗六十劫求佛道,雖退轉作阿羅漢,亦利
|
根智慧,能為諸菩薩說大乘。 須菩提常行
|
無諍三昧,常有慈悲心於眾生故,亦能教
|
化菩薩大乘法。 如摩訶迦葉以神通力持
|
此身至彌勒出世,於九足山中出,與大眾
|
作得道因緣。如是等甚多。 問曰: 六波羅蜜
|
攝一切法,今何以別說「三十七品,至如、法
|
性、實際」? 答曰: 六波羅蜜是略說;四念處等是
|
廣說,解六波羅蜜。 六波羅蜜是菩薩初道,小
|
遠;三十七品是近因緣。 於六波羅蜜中,禪
|
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最大;譬如雖有星宿,
|
日、月最勝。 是二波羅蜜中,四念處、佛十力
|
等法最妙,能大利益,現世令人得道故;持
|
戒、布施等不如故。 別說如等無為法,實、不虛
|
誑故,能成菩薩事。 行四念處等法,得如
|
是等法,令菩薩得出虛誑法故,名善知識。
|
復次,是六波羅蜜等法,如佛無異,佛現在亦
|
以是法度人,是故言:「世尊!如世尊所說不
|
可壞,六波羅蜜等所說亦不可壞」;是故言
|
「六波羅蜜是世尊。」 「是道」者,行是道,徑入無量
|
佛法中。 六波羅蜜中所說,人籌量、思惟、分別、
|
常修行,令人得大智慧,破諸世間無明,是
|
故說「六波羅蜜是大明」。 「是大炬」、
|
「是智」、「是慧」、「是
|
救」、「是歸」、「是洲」、「是究竟道」
|
,如上說。 般若波羅蜜
|
「是母」,五波羅蜜「是父」,和合說故言「六波羅蜜
|
是父母」。 如六波羅蜜說,四念處等亦如是。
|
是中說因緣:六波羅蜜等法,亦是三世十方
|
佛父母。 是六波羅蜜等是自利法,行者欲
|
以六波羅蜜教化眾生、淨佛世界,應以
|
四攝法攝取眾生。 四攝法義,如先說。 如是
|
自利、利他故,佛說「六波羅蜜、三十七品等諸
|
法是世尊、是道」等。 是故菩薩若欲不隨他
|
教——「不隨他教」名自知諸法實相,乃至變
|
作佛身來說異於法相,亦不信不隨。 自得
|
菩薩道,漸漸具足諸佛法,淨佛世界、成就
|
眾生。 得佛道,能斷一切眾生疑。 若欲得是
|
者,當學般若。 般若波羅蜜中,世間出世間、
|
若大若小,無事不說。
|
大智度論卷第七十六
|